许艳丽 作品数:15 被引量:119 H指数:6 供职机构: 北京地坛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总胆汁酸升高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围产结局分析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升高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孕妇的围产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产检并分娩的83例CHB孕妇的临床资料,依据入院治疗过程中最高TBA水平分为A组(24例,10μmol/L 康晓迪 刘军 许艳丽 白玉青 刘华放 蒋红丽 伊诺关键词:孕妇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总胆汁酸 二甲双胍联合高膳食纤维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效果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究二甲双胍联合高膳食纤维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9年6月在该院进行定期产检分娩并诊断为GDM的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纳入该研究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孕期口服二甲双胍片。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营养师为患者制定高膳食纤维饮食,各餐食营养配比均需患者严格按照营养师指导进行,直至妊娠结局。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新生儿体质量(3.22±0.63)kg显著低于对照组(3.82±0.72)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02,P<0.05)。研究组巨大儿、早产儿、前置胎盘、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05、7.111、8.306、8.046、8.274,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高膳食纤维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王桂香 许艳丽关键词:二甲双胍 高膳食纤维 妊娠糖尿病 不同麻醉方式在肝炎后肝硬化孕妇剖宫产术中临床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和比较肝炎后肝硬化孕妇剖宫产术中全身麻醉与单次腰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分娩的肝炎后肝硬化孕妇相关资料35例,肝硬化代偿期26例,失代偿期9例,年龄24~45岁,体重55~98kg,ASAⅡ或Ⅲ级。麻醉方式包括全身麻醉和单次腰麻,PLT低于50×109/L为全身麻醉(A组,n=15),静注丙泊酚1.5mg/kg,胎儿取出断脐后,行气管插管,术中持续泵入瑞芬太尼0.2μg·kg^(-1)·min^(-1)和TCI丙泊酚维持麻醉至手术结束;PLT高于50×10~9/L为单次腰麻(B组,n=20),选左侧卧位经L3~4间隙穿刺,见脑脊液后注入罗哌卡因10~15mg,10s注完。比较两组孕妇术前基本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Apgar评分及不同麻醉方式下机体肝功、凝血功能等指标变化。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肝功能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A、B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Apgar评分、术后住院天数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比较,A组白蛋白(ALB)明显升高(P<0.05);B组孕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明显升高(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麻醉方式是术后总胆红素(TBIL)升高的危险因素(OR=12.04,95%CI 1.14~127.45),单次腰麻后TBIL升高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全身麻醉。结论肝炎后肝硬化孕妇剖宫产术中,单次腰麻对肝功能的影响可能较全身麻醉显著。 许仲婷 白玉青 刘敏 许艳丽 周明芳 牛少宁关键词:肝炎后肝硬化 剖宫产 全身麻醉 单次腰麻 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被引量:17 2016年 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妇产科专业医师的重要途径。目前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存在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培训不充分、带教意识有待加强、培训模式缺乏个体化、受训医师待遇较差等问题,可以尝试模拟训练、PBL教学联合思维导图培养临床思维、导师制、建立师资准入制度、奖惩制度等优化对策,使住院医师在有限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妇产科规范化培训。 许艳丽 易为 康晓迪 刘华放关键词:妇产科学 住院医师 思维导图 导师制 PBL教学法 妊娠合并梅毒治疗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探讨梅毒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探索驱梅治疗是否为降低孕产妇合并症及先天梅毒发生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 064例经梅毒血清学监测确诊的妊娠梅毒患者,经过驱梅治疗后监测妊娠结局、围产儿预后及先天性梅毒的情况。结果未进行驱梅治疗或社会因素主动放弃的妊娠患者共193例(18.08%);异位妊娠69例(6.47%)。新生儿早产41例(占3.84%),孕周>13周发生胎死宫内的58例(5.4496),其中6例为孕晚期(>28周)胎死宫内。新生儿血清梅毒检测共有115例(1 5.48%)为阳性,但均低于母亲滴度,给予积极预防治疗,其中20139前所分娩的89例新生儿中,经过两年的随访,未发现1例先天梅毒患儿。结论从孕前保健,孕期管理及抗梅治疗都是围产科学的重点,在孕前及孕期给予规范的抗梅毒治疗,可以有效减少不良的妊娠结局,有效降低先天梅毒儿的发生率,降低围产儿的患病率和病死率。 周明芳 曹彦君 庄虔莹 许艳丽 刘军关键词:妊娠 梅毒 驱梅治疗 先天梅毒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新生儿的影响 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率、孕妇妊娠结局以及所娩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分析2011年1月1日~2014年10月31日于本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6311例HBV感染孕妇病历资料。根据孕妇肝功能情况分为A、B两组。A组患者(肝功能正常,慢性HBV携带或非活动HBsAg携带)5264例,B组患者(肝功能异常,慢性乙型肝炎)1047例。比较两组孕妇年龄和GDM发病率。比较两组中确诊GDM孕妇的妊娠和分娩情况以及所分娩新生儿的体重、窒息和畸形情况。结果 A组孕妇年龄(29.08±4.29)岁,B组孕妇年龄(29.73±3.61)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89、P<0.001)。两组病例中诊断为GDM孕妇共1 906例,其中A组孕妇GDM发病率为1548/5 264(29.41%),B组孕妇GDM发病率为358/1047(34.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488、P=0.002)。对肝功能和年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肝功能和年龄是GDM发病的高风险因素(P=0.009、<0.001)。两组GDM孕妇的年龄、早产情况、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宫内窘迫和剖宫产情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683、x^2=15.930、4.613、22.114和38.992;P=0.007、0.000、0.032、0.000和0.000)。两组GDM孕妇的羊水情况、胎儿宫内发育受限、死胎/死产、胎膜早破、助产和产后出血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GDM孕妇所娩新生儿的体重和窒息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88、P<0.0001,x^2=4.923、P=0.027)。新生儿畸形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功能状态和年龄是GDM发生的高风险因素。HBV感染孕妇肝功能异常增加了GDM的发病率,增加了早产、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分娩巨大儿和低体重儿的几率,亦增加了新生儿窒息的几率。监测HBV感染GDM孕妇肝功能并维持其基本正常,有助于减少不良妊娠结局。 伊诺 姜秀娟 梁东竹 刘敏 许艳丽 许仲婷 周明书 付丽华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 孕妇 新生儿 siRNA干扰的DKK1低表达对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DKK1 siRNA干扰的DKK1低表达对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瞬时转染DKK1 siRNA至培养的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应用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方法分别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中DKK1的mRNA和蛋白表达;应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前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活性β-catenin、MMP14表达情况。结果转染DKK1 siRNA至Ishikawa细胞使细胞中DKK1基因表达水平降低21.00%(t=3.05,P<0.05),DKK1蛋白表达降低39.35%(t=40.97,P<0.01)。侵袭实验中DKK1 RNAi组的细胞均数140.8±4.733,高于空白对照组的细胞均数123.7±6.700,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增强13.82%。迁移实验中DKK1 RNAi组细胞均数(152.0±3.528)高于空白对照组(130.6±4.061),癌细胞的迁移能力增强16.39%。DKK1 siRNA处理后,细胞中活性β-catenin、MMP14荧光增强,提示表达水平上升。结论 DKK1具有抑制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侵袭、迁移的作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了DKK1这一作用过程。DKK1不失为抑制子宫内膜癌转移的有效治疗靶点。 伊诺 华文浩 付丽华 周明书 许仲婷 李振华 许艳丽关键词:细胞运动 DKK1 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在HBV携带伴妇科肿瘤患者治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究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对HBV携带伴妇科肿瘤患者治疗和预后的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6月1日至2016年7月3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的HBV携带伴妇科肿瘤患者90例为肿瘤组,包括42例良性肿瘤患者和48例恶性肿瘤患者,另外选取45例女性HBV携带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清铜蓝蛋白含量,追踪随访20例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及6例术后复发患者的血清铜蓝蛋白水平,检测各组患者138和397位点上铜蓝蛋白的核心岩藻糖基化比率。结果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患者血清铜蓝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71、0.534,P值分别为0.586、0.711);恶性肿瘤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59和1.365,P值分别为0.013和0.022);行恶性肿瘤根治术的20例患者中有6例肿瘤复发,铜蓝白水平显著升高(t=3.255,P=0.015)。恶性肿瘤患者138位点和397位点铜蓝蛋白岩藻糖基化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良性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8位点:t值分别为3.567、4.556,P值分别为0.023、0.014;397位点:t值分别为4.598、4.620,P值分别为0.013、0.011)。结论检测肝脏合成的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对HBV携带伴妇科肿瘤患者的良、恶性鉴别有参考价值,并且对恶性肿瘤患者的随访具有一定意义。 刘华放 许艳丽 曹彦君 刘军关键词:血清铜蓝蛋白 HBV携带 妇科肿瘤 低复制期慢性HBV感染孕产妇HBV再激活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低复制期慢性HBV感染孕产妇HBV再激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由专一医师孕检处于低复制期慢性HBV感染孕产妇的HBV再激活指标(HBeAg、HBV DNA、ALT等)进行前瞻性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的520例HBs Ag阳性妇女中处于低复制期慢性HBV感染的孕产妇170例,占32.6%。对其中资料完整的151例进行分析后发现,HBV再激活率为26.50%(40/51),其中早孕节点[(12±1周)]激活8例(累积激活率5.30%),中孕节点[(24±1周)]激活8例(累积激活率10.60%),晚孕节点[(36±1周)]激活10例(累积激活率17.20%),产后42天节点激活14例(累积激活率2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821,P<0.001)。结论随着时间推移,慢性低复制期HBV感染孕产妇围生期HBV累积再激活率显著增加,应加强HBV再激活相关指标的监测,确保母婴安全及阻断成功。 白玉青 刘军 康晓迪 李红芳 宋丽红 许艳丽 欧蔚妮关键词:孕产妇 HBV再激活 HIV阳性妇女高危型HPV感染及子宫颈细胞学筛查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探讨HIV阳性妇女高危型HPV感染及子宫颈细胞学筛查的情况。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11年6月至2016年5月进行子宫颈病变筛查的58例HIV阳性妇女为观察组,同时选取59例HIV阴性妇女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子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及HPV检测。观察两组妇女的TCT异常率、高危型HPV阳性率等,从而分析HIV感染与HPV感染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妇女的TCT异常率(91.4%,53/58)明显高于对照组(45.8%,27/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365,P=0.036);观察组妇女的高危型HPV阳性率(34.5%,20/58)明显高于对照组(16.9%,10/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59,P=0.041)。高危型HPV阳性的HIV阳性妇女,其CD4^+T淋巴细胞数〉500个/仙1的比例(15.0%,3/20)、CD4^+/CD8^+比值〉1的比例(为0)与高危型HPV阴性者[分别为31.6%(12/38)、7.9%(3/38)]存在明显差异,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378,P=0.042和)(x^2=9.245,P=0.045)。高危型HPV阳性的HIV阳性妇女,其AIDS不同临床分期的比例与高危型HPV阴性者存在明显差异,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阳性妇女出现TCT异常、感染高危型HPV的比例大,而且HIV阳性妇女感染高危型HPV与CD。’T淋巴细胞数、CD4^+/CD8^+比值及AIDS临床分期有一定的关系。 刘华放 刘敏 许艳丽关键词:HIV血清阳性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阴道涂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