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国卿

作品数:90 被引量:114H指数:7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水利工程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会议论文
  • 3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67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2篇心脏
  • 31篇起搏
  • 23篇心脏再同步
  • 23篇再同步
  • 22篇心室
  • 22篇起搏器
  • 20篇植入
  • 19篇血管
  • 19篇激动
  • 17篇心律
  • 17篇术后
  • 16篇发生率
  • 16篇标测
  • 14篇电生理
  • 14篇植入型
  • 14篇冠状
  • 13篇电生理标测
  • 13篇静脉
  • 12篇左室
  • 12篇冠状静脉

机构

  • 90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辽宁医学院
  • 1篇解放军白求恩...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90篇许国卿
  • 87篇于海波
  • 80篇梁延春
  • 75篇韩雅玲
  • 65篇王祖禄
  • 43篇刘荣
  • 33篇徐白鸽
  • 29篇高阳
  • 24篇王冬梅
  • 20篇王娜
  • 19篇付柳静
  • 17篇孙毅
  • 13篇李世倍
  • 10篇周薇薇
  • 7篇张东红
  • 6篇金志清
  • 4篇梁艳春
  • 4篇陈蕾
  • 2篇臧红云
  • 2篇王耿

传媒

  • 13篇临床军医杂志
  • 5篇中国心脏起搏...
  • 5篇中华医学会心...
  • 4篇第十五届全国...
  • 4篇第15届中国...
  • 2篇中华心律失常...
  • 2篇岭南心血管病...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中国心脏大会...
  • 2篇THE 23...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创伤与急危重...
  • 1篇THE 22...

年份

  • 3篇2018
  • 14篇2017
  • 22篇2016
  • 10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24篇2012
  • 8篇2011
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右心室起搏比例心力衰竭患者起搏器升级后长期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高心室起搏比例心力衰竭患者起搏器升级为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后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心室高比例起搏后发生心力衰竭的普通起搏器患者,升级为CRT治疗后,长期观察患者的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的变化。观察起搏器升级后12个月CRT的应答率。应答率的标准为LVEF绝对数改善5%以上。长期观察病死率及临床心脏事件,最长随访观察85个月。结果 9例高比例心室起搏的心力衰竭患者升级为CRT后,平均随访(37.33±27.81)个月,术后QRS时限明显缩短[(146.67±30.00)ms比(171.33±25.98)ms,P<0.05],术后12个月NYHA改善[(1.89±0.93)级比(3.44±0.53)级,P<0.05],78%(7/9)患者CRT有应答,其中33%(3/9)患者升级1年后为超应答(LVEF≥50%),平均LVEF明显升高[(0.42±0.11)比(0.32±0.05),P<0.05],LVEDD明显减小[(61.22±11.41)mm比(70.33±9.39)mm,P<0.05],LAD明显减小[(40.22±6.51)mm比(43.44±4.67)mm,(P<0.05)]。长期随访过程中,1例(11.1%)患者术后23个月死于心力衰竭,1例(11.1%)患者术后34个月新发室速,经抗心动过速起搏终止。结论长期随访观察的结果显示,高心室起搏比例的心力衰竭患者升级为CRT后,CRT应答率高,患者心功能较前明显改善,心脏结构逆重塑。
高阳于海波梁延春许国卿焉晓蕾刘荣武敏徐白鸽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治疗
左心室起搏部位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疗效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左心室电极导线(LVL)起搏部位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早期因扩张型心肌病(DCM)行CRT治疗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左心室电极起搏的部位将患者分为心尖部组(n=15)和非心尖部组(n=67)。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VEF、LVEDD、QRS时限及美国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变化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非心尖部组LVEF及LVEDD较术前及心尖部组均明显改善(P<0.05);心尖部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LVEF、LVE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心尖部组术后QRS时限较术前明显缩窄,NYHA分级改善明显(P<0.05),与心尖部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尖部组术后QRS时限、NYHA分级与术前比较,虽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室电极导线起搏非心尖部较心尖部CRT疗效更佳,应尽量避免左室心尖部起搏。
许国卿于海波刘荣高阳徐白鸽焉晓蕾武敏梁延春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起搏器术后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许国卿王冬梅梁延春于海波王祖禄韩雅玲
希氏束起搏在需要高比例心室起搏的窄QRS波群患者中应用探讨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希氏束(HB)起搏(HBP)在需要高比例心室起搏的窄QRS波群患者的应用。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沈阳军区总医院行HBP手术的需要高比例心室起搏的窄QRS波群患者,统计HBP手术的成功率,随访观察HBP阈值、起搏百分比及起搏导线稳定性。结果 63例患者,心率[46.9±6.7(31~73)]次/分,QRS波时限为[89.6±10.4(70~118)]ms,心房颤动(AF)伴缓慢心室率24例,完全房室传导阻滞(AVB)39例。HBP手术成功率为79.4%(50/63),其中AF伴缓慢心室率患者的成功率为91.7%(22/24),完全AVB患者的成功率为71.8%(28/39)。单一术者前30例HBP手术学习阶段成功率为70.0%(21/30);后33例成功率为87.9%(29/33)。成功HBP手术的X射线曝光时间为(6.2±3.6)min。25例植入了右室起搏备份导线。术后不同时期随访,HBP百分比平均大于99%(85%~100%)。术后6个月随访,仅1例患者HBP阈值升高到2.5V/0.5ms。随访期内所有患者无起搏导线移位,无HBP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在需要高比例心室起搏的窄QRS波群患者中进行HBP可行性好且术后起搏安全稳定。
王娜梁延春于海波梁智豪徐白鸽高阳焉晓蕾刘荣许国卿王祖禄
关键词:希氏束心动过缓起搏QRS波群
心脏永久起搏器更换术的原因和处理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心脏永久起搏器更换的原因和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行常规起搏器更换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9例,平均年龄(68.37±12.33)岁,首次行起搏器植入的病因为病窦28例,严重房室传导阻滞29例,持续性房颤或房扑长间歇1例,双结病变2例。结果 60例更换脉冲发生器的患者中,首次更换52例,第2次更换7例,第3次更换1例,更换原因①电池提前耗竭11例(11/60,18%),电池平均使用寿命(99.36±20.61)个月,较担保寿命提前耗竭(21.09±7.94)个月。②2例由于起搏器术后囊袋破溃感染提前更换(2/603,%)。③1例发生脉冲发生器障碍只使用8个月(1/601,.7%)。④剩余46例达到担保年限(77%),平均使用寿命约(109.63±27.09)个月。同一类型起搏器的电池使用寿命在提前耗竭和常规更换患者中无差别(P<0.05)。60例中更换同类型起搏器51例,更换不同类型起搏器9例(9/60,15%)。60例更换术中至起搏器更换时原电极在体内共埋置时间(107.48±31.95)个月,保留原电极48例,保留电极的患者比例为80%,更换原电极12例,更换的电极共使用(136±45.57)个月。更换电极原因:术中测试起搏电极阈值增高2例;起搏器囊袋反复破溃感染,对侧重新植入起搏器及电极1例;原起搏器电极为大接口电极,与新起搏器无法匹配1例;患者认为电极使用时间较长要求更换8例。电极最长使用时间为213个月(17.75年)。结论起搏器脉冲发生器更换的主要原因是电池耗竭或已至担保年限,脉冲发生器更换时大部分患者(80%)可以保留原电极。
于海波梁延春王祖禄许国卿陈蕾韩雅玲
关键词:缓慢心律失常起搏器电极
冠状静脉分支内电生理标测指引左室导线植入在最延迟电激动处提高心脏再同步治疗应答率
梁延春于海波周薇薇许国卿孙毅刘荣王祖禄韩雅玲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阻滞部位分析
焉晓蕾梁延春王娜于海波徐白鸽高阳刘荣许国卿王祖禄韩雅玲
左束支电位处消融对左心室激动顺序及即刻左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左束支电位处消融制备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方法及其对心室激动顺序及即刻左心功能及室间运动的影响。&lt;br&gt;  结论:在左束支电位的引导下选择性的进行导管射频消融左束支的方法简便可行,但有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
付柳静梁延春王冬梅于海波周薇薇许国卿韩雅玲
关键词:心室激动顺序
高频电刀应用对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囊袋血肿发生率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植入术中应用高频电刀能否降低CIED囊袋血肿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沈阳军区总医院接受新植入或更换CIED的患者3884例。CIED植入术中应用高频电刀的患者归为电刀组(3115例),而未应用高频电刀的患者归为对照组(769例)。两组患者各自又分为出血倾向亚组和无出血倾向亚组;出血倾向亚组再分为肝素桥接组和直接手术组。统计各组患者CIED囊袋血肿发生率。结果电刀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均衡。CIED植入后1周共发生囊袋血肿86例(2.2%,86/3884),未发生CIED囊袋感染;而远期囊袋感染或破裂患者9例(10.5%,9/86)。电刀组囊袋血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5%(46/3115)比5.2%(40/769),P<0.001];电刀组中出血倾向亚组[1.8%(4/218)比11.5%(6/52),P=0.004]、无出血倾向亚组[1.4%(42/2897)比4.7%(34/717),P<0.001]和出血倾向亚组中的肝素桥接组[2.0%(2/100)比11.5%(6/52),P=0.020]CIED囊袋血肿发生率分别较对照组相应各亚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出血倾向亚组CIED囊袋血肿发生率[11.5%(6/52)比4.7%(34/717),P=0.046]高于无出血倾向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电刀组中出血倾向亚组与无出血倾向亚组的CIED囊袋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0);电刀组出血倾向亚组中的肝素桥接组与直接手术亚组的CIED囊袋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CIED植入术中应用高频电刀能降低囊袋血肿的发生率,并降低口服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对囊袋血肿发生率的影响。
徐白鸽梁延春高阳焉晓蕾于海波刘荣许国卿王娜王祖禄韩雅玲
关键词:高频电刀囊袋血肿
高频电刀应用对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囊袋血肿发生率的影响
徐白鸽梁延春高阳焉晓蕾于海波刘荣许国卿王娜王祖禄韩雅玲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