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文 作品数:18 被引量:35 H指数:4 供职机构: 宁波市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宁波市医学科技计划项目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 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生物制剂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2010年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滑膜炎症和骨质破坏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据统计,近50%的患者在确诊本病后10年内丧失劳动能力。尽管缓解疾病的抗风湿药物(DMARDs)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仍有部分患者对传统DMARDs反应欠佳。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及免疫学技术的进步,靶向治疗已成为RA治疗的新方法。现本文就生物制剂在RA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覃文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生物制剂 自身免疫疾病 DMARDS 抗风湿药物 免疫学技术 孕期全程羟氯喹治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妊娠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评价孕期全程羟氯喹治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妊娠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宁波市第一医院风湿科和产科在2002年1月至2014年8月诊治的妊娠合并SLE患者共136例,剔除因妊娠前SLE病情活动或未停用免疫... 周丽 忻霞菲 黄华 覃文 王庭辉 赵宝景 谢斌华文献传递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皮肌炎/多发性肌炎(DM/PM)合并肺间质病变(ILD)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住院诊治及门诊长期随访的141例DM/P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对PM/DM合并ILD的生存时间、预测因素和预后不良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41例DM/PM患者中合并ILD 42例(29.8%),其1、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6%、66%和57%,中位生存时间为127.3个月。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得出:合并ILD、年龄>50岁、声音嘶哑、低白蛋白血症、低氧血症是DM/PM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logistic回归显示,低白蛋白血症、技工手和抗Jo-1抗体与ILD呈正相关(均P<0.05),成为ILD相关预测因子。急性/亚急性ILD进展快,病死率高(75%)。丙种球蛋白治疗与病死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ILD是DM/PM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技工手、抗Jo-1抗体和低白蛋白血症是DM/PM合并ILD的预测因子,低氧血症是影响ILD预后的不良因素,早期使用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有助改善预后。 周丽 忻霞菲 黄华 覃文 王庭辉 赵宝景关键词: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 间质性肺病 预后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超声评估滑膜病变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关节超声声像和血流动力学特点,探讨其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和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超声检查2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双肩、双肘、双腕、双侧掌指关节及近端指间关节、双膝关节,测量其滑膜厚度(US joint count SH、US index SH)、关节积液(US joint count SF、USindex SF)及RI值,并进行能量多普勒评分(TSS),同时对受检患者进行DAS28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VEGF的含量。结果 RA患者血清VEGF与US joint SH、US index SH、US joint PD、TSS呈正相关,与RI呈负相关。RA患者DAS28评分与US joint SH、US index SH、US joint SF、US index SF、US jointPD、TSS呈正相关,与RI呈负相关。结论超声检查可以作为反映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炎性病变及滑膜血管翳一种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 陈勇 黄娴倩 陈立斌 尹凤英 龚丽敏 黄华 忻霞菲 周丽 覃文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托珠单抗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HBV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评价托珠单抗联合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治疗既往DMARDs和/或抗TNF—a疗效不佳的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1月015年3月于宁波... 周丽 忻霞菲 覃文 黄华 王庭辉 谢斌华文献传递 阿仑膦酸钠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应用及骨密度的变化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在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疗效,及其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RA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强的松、甲氨喋呤及羟基氯喹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仑膦酸钠治疗。记录两组患者临床、实验室指标及骨密度。结果治疗24周后,治疗组患者髋部及腰椎骨密度较治疗前、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骨密度改善不明显(P>0.05)。两组治疗24周后ACR20、ACR50、ACR7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能有效提高活动性RA患者骨密度水平,但未发现有增强临床疗效的作用。 黄华 陈勇 忻霞菲 周丽 王庭辉 覃文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 阿仑膦酸钠 骨密度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分析 2020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SLE发生急性DIC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临床以皮肤黏膜出血最为常见,其次为呼吸困难和腹痛。DIC发生前贫血多见,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功能异常较多见。DIC诱因:单纯SLE活动8例,SLE活动伴感染13例,单纯感染5例;5例患者有创伤史。死亡10例,其中8例患者存在严重感染。结论 SLE合并DIC常见诱因为原发病活动和感染,严重感染预后差,尤其是非典型肺炎和败血症很可能是致命的。 赵宝景 黄华 张振 王庭辉 覃文 肖栋梅关键词:红斑狼疮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Th17/Treg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探讨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与调节性T细胞(Treg)及血浆中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IL-6、IL-23的变化.方法 收集SLE患者70例和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方法将SLE患者分为活动组(≥5分,38例)和稳定组(0~4分,32例).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Th17、Treg百分数,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浆中IL-17、IL-6、IL-23水平.结果 SLE患者外周血Th17占CD4+T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SLE活动组Th17占CD4+T细胞比例较SLE稳定组及对照组高(均P<0.05);SLE患者外周血Treg占CD4+T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SLE活动组Treg占CD4+T细胞比例较SLE稳定组及对照组低(均P<0.05);SLE患者外周血Th 17/Treg高于对照组(P<0.05),SLE活动组Th 17/Treg高于SLE稳定组及对照组(均P<0.05).Th17、Th 17/Treg、IL-6与SLEDAI评分均呈正相关(r=0.923、0.567、0.397,均P<0.05),Treg与SLEDAI评分均呈负相关(r=-0.458,均P<0.05).结论 SLE患者中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百分数存在异常,且与疾病活动性密切相,提示两种共同变化或失衡可能在SLE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黄华 陈勇 楼燕如 黄娴倩 忻霞菲 周丽 王庭辉 覃文关键词:白细胞介素 流式细胞术 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相关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s TTP)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SLE相关性s TTP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治及预后。结果女性20例(87.0%),发病中位年龄33岁,从出现症状到诊断明确的中位时间为18个月,其中12例为SLE首发,2例为TTP首发,9例并发。11例符合TTP五联征;SLE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为20.1±9.5。8例检测血清血管病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YS-13)水平,其中6例(75.0%)ADAMYS-13活动度下降。患者均予糖皮质激素治疗,19例行血浆置换,15例联用其他免疫抑制剂,10例应用生物制剂。8例患者死亡,其中4例死于感染。结论 s TTP多为SLE首发或并发,同时伴狼疮活动;关注患者临床症状及监测ADAMTS-13水平可能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激素及血浆置换治疗仍为其首选方案,尽管积极治疗,病死率仍高,感染可能为其危险因素。 覃文 忻霞菲 周丽关键词: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h17及相关细胞因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变化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及血浆中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IL-6、IL-23的变化。方法收集SLE患者62例和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方法将SLE患者分为活动组(≥5分,34例)和稳定组(0~4分,28例)。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数,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浆中IL-17、IL-6、IL-23水平。结果 SLE患者外周血Th17占CD4+T细胞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0.05),SLE活动组Th17占CD4+T细胞比例较SLE稳定组高(<0.05)。SLE患者组血浆中IL-6、IL-17、IL-23均较健康对照组高(<0.05)。Th17、IL-6、IL-17、IL-23与SLEDAI评分均呈正相关(=0.923、0.393、0.689、0.501,均<0.05)。结论 Th17细胞在SLE的发病及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黄华 陈勇 楼燕如 黄娴倩 忻霞菲 周丽 王庭辉 覃文关键词:红斑狼疮 T淋巴细胞 白细胞介素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