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裴晓梅

作品数:24 被引量:317H指数:9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经济管理
  • 12篇社会学
  • 6篇政治法律
  • 4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老年
  • 9篇老年人
  • 6篇养老
  • 6篇社会
  • 5篇照护
  • 4篇社会保障
  • 3篇农村
  • 3篇可持续发展
  • 3篇长期照护
  • 2篇动员
  • 2篇动员能力
  • 2篇养老机构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社会参与
  • 2篇社会资本
  • 2篇生命
  • 2篇实证
  • 2篇实证研究
  • 2篇住房
  • 2篇住房市场

机构

  • 24篇清华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全国老龄工作...
  • 1篇北京老年医院

作者

  • 24篇裴晓梅
  • 2篇唐有财
  • 1篇党俊武
  • 1篇张小军
  • 1篇石海燕
  • 1篇王丽媛
  • 1篇何帆
  • 1篇谢海雁
  • 1篇朱海兰
  • 1篇王刚石
  • 1篇郭桂芳
  • 1篇宋岳涛
  • 1篇成梅
  • 1篇林艳
  • 1篇王天夫
  • 1篇张素
  • 1篇王飞
  • 1篇田家利
  • 1篇胡文琦
  • 1篇罗昊

传媒

  • 3篇上海城市管理...
  • 2篇妇女研究论丛
  • 1篇中共中央党校...
  • 1篇广西民族学院...
  • 1篇人口研究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学海
  • 1篇全科医学杂志
  • 1篇学术论坛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人口与发展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中国社会工作
  • 1篇住区
  • 1篇人口与社会
  • 1篇老龄科学研究
  • 1篇全国农村老龄...
  • 1篇全国老年照护...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0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产性老龄化背景下“老年精英”社会参与的实证研究——以北京市离退休老干部为例被引量:9
2014年
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是实现生产性老龄化的重要途径。本研究证实,作为"老年精英"的离退休老干部,其社会参与情况和一般老年人相比差异性较为明显。大量实证研究证实的影响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因素,如受教育程度、职业声望、经济收入等,对离退休老干部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人口特征、身心状态、对社会参与的期望等,才是影响他们社会参与的主要因素。
胡文琦裴晓梅
关键词:离退休老干部社会参与影响因素
构建需求导向型老年人城市生活社区被引量:7
2009年
一、中国老年住房市场悄然兴起 今天的中国大城市快速扩张的态势是有目共睹的,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就是以老年人为目标群体的房地产项目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边沿地区的蔓延。这些项目多数为参照国外退休社区建筑模式的高档老年住宅,建造者意在为富裕起来的城市老年人打造舒适的居住环境和服务周到的生活社区。中国老年人群体规模迅速扩大的现实和城市人口消费模式的变化诱使越来越多的地产企业投资于高档老年住房的开发。
裴晓梅
关键词:老年人住房市场房地产项目老年住宅
长期照护社会保险的世界趋势与中国推展被引量:16
2010年
长期照护社会保险,是应对老年人长期身体和生活照料需要的社会保障新议题。这种社会保险项目的内容,包括相关法律框架,以及对保险提供者、受益目标人口和受益资格、受益资格的评定、照护待遇、法定计划的具体操作实施、资金筹集、覆盖面的确定、费用的控制等方面的规定。这种保险在国外已有推展,中国也已具备了基本条件。借鉴国际经验,中国建构此保险的关键是通过立法,使之规范。
裴晓梅
关键词:社会保障老年福利
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升与以人为本的整合性照护--基于3个养老机构的实地调查
2024年
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正在推动老年健康照护服务市场的发展,养老机构数量的不断增加反映了这一发展趋势。通过对东部地区一线城市D及西南地区县城Y共3个养老机构的实地调查发现,一方面,机构养老运行在为个人和家庭提供一个可利用的照护服务平台、有效弥补家庭照护资源不足的同时,还促进了家庭代际关系的理性化演变,影响着消费者与服务提供者之间权利关系的建构;另一方面,调查也发现现有养老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居住环境健康标准落实不到位和人文关怀的缺乏、人力资源专业化程度较低、工作人员置换频繁、适老技术和设备的应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现行成本控制和质量监督机制还有很大的合理化空间等。这些反映在养老机构运行中的微观问题对宏观层面的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针对这些问题,未来的政策制定应特别关注养老机构健康相关方面标准的优化和执行,引导养老机构建设更好的人文环境,探索照护人力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利用,在照护人力资源的培养方面更加关注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鼓励适老技术产品的研发及其在照护领域中的应用,帮助养老机构建设以大数据为依据的成本控制和质量监督机制。此外,应进一步推动照护服务市场的法治化建设,引导照护机构之间的有序竞争;加大对农村老年人和低收入家庭的财政支持,以此提高照护服务的可得性和公平性。通过推动建设一个以人为本的整合性照护体系,让我国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有所保障。
卓唯佳王宇琴裴晓梅
关键词:养老机构生命质量代际关系
社会资本与晚年健康--老年人健康不平等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2
2014年
利用2008年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对老年人群健康不平等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目的在于检验社会资本的积累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扩展的家庭网络、生命历程中工作变换的频率、自评所属社会阶级和自评家庭所处经济地位对晚年健康有着显著的影响。前两个影响因素作为个人社会资本的测量带有明显的转型中国社会特征,因而对它们与老年人健康之间关系的理解需要限定在对当代中国老年人的研究;相对而言,后两个影响因素作为社区社会资本的测量则更具有解释普遍现象的能力,因为它们与老年人健康之间的关系再次证实了一些基本社会学理论观点。此研究的发现有助于人们认识社会因素影响健康差异的机制和过程。
裴晓梅王浩伟罗昊
关键词:健康不平等社会资本生命历程
从“疏离”到“参与”:老年人与社会发展关系探讨被引量:52
2004年
本文通过对社会学老年领域中人类老龄化和社会发展关系的探讨和回顾 ,揭示了现代社会中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良好意愿和缺乏参与机会的矛盾 ,论述了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促使老年人群融入和参与的必要性。
裴晓梅
关键词:老年人可持续发展社会参与老龄化
劣势积累与制度公平被引量:9
2006年
本文从生命历程的视角探讨了女性老年群体在获得公共养老保障资源方面所遭遇不公平待遇的社会制度因素,尝试从审视早年生活经历入手分析晚年生活,揭示了女性老年人的困境与她们人生经历的一系列不平等待遇的关系。作者认为社会干预是促进性别平等的手段。公平的社会政策不但要纠正对于女性的社会制度偏见,还应该弥补社会制度偏见对女性造成的伤害。社会保障应该成为这样一个补偿机制。
裴晓梅
关键词:老年人性别不平等社会保障社会公平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城乡老年人健康分化被引量:3
2017年
将社区层面的社会资本定义为一个社区的各种居民团体和协会的活跃程度,从该视角研究城乡老年居民在健康上的差异。通过多层模型,控制个人因素,分析社区社会资本与个人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引入社会资本变量对比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差异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个人层面的社会经济地位和人口学变量以及社区层面的经济变量之后,社区社会资本与个人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对于个人的身体功能状态,社区层面因素的影响则不明显,更多地是受到个人层面变量的作用。其次,在控制社会资本变量后,城乡老年居民在健康水平上的差异明显变小,说明社区社会资本在解释城市与乡村居民健康水平的差异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城市居民的优势来自更高的组织和团体参与程度。研究也部分地证实了中国老年人群体健康不平等的社会原因,为人口健康差异形成的理论探讨提供了实例验证。
谈俊新裴晓梅李玥康
关键词:健康不平等社会资本城乡差异
美国老年医疗保健服务的启示被引量:1
2010年
老年人与年轻人在医疗保健需求上的区别在于,老年人多倾向于患各类难以完全治愈并目容易引起身体功能下降的慢性疾病和多种综合征,而年轻人一旦患病则往往是急症,而且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借助现代医疗技术在较短时间内治愈的病症。因此,医疗保健服务针对老年疾病伤痛强调的不仅仅是治愈,而且要通过治疗和调整,使患者在患有不同程度疾病的同时仍能继续发挥身体功能的作用。这不但对医疗保健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需要一系列相关社刽报务配合以达到维持和改善老年患者身体和生活功能的目的。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一些做法。
裴晓梅
关键词:医疗保健服务慢性疾病身体功能老年患者
土地集体化与农村传统大家庭的结构转型被引量:64
2015年
根据农村70岁以上老年人的口述史资料,可分析他们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土地集体化之前、50—70年代土地集体化时期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的家庭生产与生活情况,以及这三个时期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研究发现,中国传统大家庭向小家庭的转型并不是由西方传统意义的工业化促成的,作为1949年后国家早期工业化策略的农村土地集体化彻底改变了传统家庭生产与生活的组织方式,改变了父权制度下的代际关系与结构,进而启动了家庭结构转型的历史进程。这一解释有别于经典的家庭变迁的"现代化理论"。
王天夫王飞唐有财王阳阳裴晓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