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世东
- 作品数:18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1937年上海“纱交风潮”事件述评被引量:1
- 2018年
- 1937年上海金融界发生一场空前的"纱交风潮"。风潮的爆发主要是由于官僚买办集团与政府高层相互勾结,抓住棉纱销售淡季的机会,散播虚假市场信息,对棉纱市场进行投机操纵。"纱交风潮"造成巨大危害,纱布交易一度停滞,市场萧条,许多棉纱投资者倾家荡产,官僚资本集团赚得盆满钵盈。纱交投机风潮引起各方关注,国民政府也曾下令"彻查",但由于国民政府官僚本位传统的存在,纱交投机案最终不了了之,若干小商贩和少数做"空头"的投机者成为替罪羊,对民族工业尤其是棉纺织业造成巨大打击。"纱交风潮"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下金融领域的腐败程度日益加深,官僚资本成为当时社会毒瘤。
- 裴世东陈晨
- 关键词:官僚资本
- 安徽五河民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与发展策略被引量:2
- 2014年
- 安徽五河民歌植根于淮河水乡的五河,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是,五河民歌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民歌品牌没有打响,传统民歌技艺后继乏人,老套的歌曲内容与时代发展相脱节等问题。要解决所面临的困顿,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鼓励与扶植,需要扩大宣传的广度和力度,需要创新民歌形式与内容,需要利用市场经济的有利条件。
- 裴世东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 《夏鼐日记》所见夏鼐考古学思想体系的形成
- 本文以《夏鼐日记》为中心,通过对1966年以前夏鼐成长轨迹和学术历程的梳理,论述夏鼐建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考古学思想之过程。在此基础上,提炼夏鼐考古学思想体系的各个组成单元及其相应的形成轨迹和理论溯源。总结出夏鼐以...
- 裴世东
- 关键词:夏鼐唯物史观
- 简述管子思想及其启示
- 两千多年前,稷下学宫学者借管仲之名汇编《管子》,将管仲治国理论融入了政治、经济、文化、法治等各个方面,其思想内涵对于我们今天的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非常大的参考意义。
- 裴世东
- 关键词:《管子》以人为本以法治国富民强国
- 文献传递
- 淮河流域县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以安徽省五河县为例
- 中国作为具有四千年文明史的古国,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而非物质文化就是中华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华民族亿万人民在历史的长途跋涉中逐渐积累的精神财富,是民族文化自我肯定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延续至今,并将充满自信向着...
- 裴世东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淮河流域审美价值文化价值
- 博物馆儿童分龄化教育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儿童分龄化教育是博物馆教育工作难点之一。分龄化教育依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认知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创新相应的教育活动模式,以加深对展陈活动的学习和理解。目前国内博物馆的儿童分龄化教育工作同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分龄化教育体系和理念。结合儿童心理学的原理,设计出符合国内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分龄化教育势在必行,从而激发不同年龄层对展览的认同感,加深对展陈的理解与认识。
- 裴世东张彤
- 关键词:博物馆儿童分龄教育
- 管仲思想与“四个全面”战略构想的对比研究
- 两千年前,管仲在齐桓公的支持下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实现了齐国的春秋霸业,今天,习总书记'四个全面'战略构想的提出为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指明方向,两者无论是在社会背景、领导力量和实践手段等方面都具有极大的相似性,管仲思想在齐...
- 裴世东
- 文献传递
- 淮河文化遗产展示与传承的反思——以中国淮河博物馆为例被引量:4
- 2015年
- 中国淮河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淮河文化专题性"国字号"博物馆。淮滨县利用其区位优势,努力推进淮河文化的传播。但是淮河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重复性建设、"国字号"名不副实、非遗文化体验不足等问题。需要从加强对博物馆审批的控制和监管,建立泛淮河流域文博资源共享体系,创新非遗文化表现形式等方面来解决。
- 裴世东
- 关键词:淮河文化淮河流域
- 商周青铜器纹样发展的历史回顾被引量:2
- 2014年
-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文化种类多种多样。早在夏朝时期就出现了青铜器,并在随后的商、西周乃至春秋战国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艺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文化艺术的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商周青铜器作为我国古代青铜器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这时期的青铜器具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一直是青铜器研究界的研究重点,对其研究从来没有中断过。商周青铜器纹样发展经历了育成期、鼎盛期、转变期这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着各自的特点。
- 裴世东
- 关键词:商周青铜器纹样
- 清末民国时期贵州森林面积变迁原因探究被引量:2
- 2015年
- 清末民国是贵州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开发时期,该区域的森林植被也随之产生巨大的变迁。明代开始中央加大对贵州的移民和开发,贵州的发展程度则不断加深,清代更是通过加强军事征服、经济渗透、文化输入等措施进一步开发贵州。正是由于这一时期经济发展、人口激增、新作物引入、土地利用方式转型等因素,贵州省的森林覆盖面积急剧缩减。及至民国时期,内忧外患的中国,更是无暇顾及环境问题,贵州森林破坏更加严重,最终造成严重的石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 李军裴世东
- 关键词:清末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