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腺癌肉瘤2例
- 2006年
- 胡建兵袁璐陶芳何维铭骆骏郭韦韦
- 关键词:乳腺癌肉瘤临床病理
- 软组织原发性恶性淋巴瘤2例被引量:1
- 2002年
- 郭华雄袁璐杨勇何正源
- 关键词:软组织肿瘤淋巴瘤
- 原发性膀胱腺癌26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 探讨原发性膀胱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26例确诊原发性膀胱腺癌进行HE、组织 化学和免疫组化染色标记。结果 原发性膀胱腺癌的细胞形态、组织结构与其它部位腺癌极其相似,黏液组化及免疫组化染 色显示半数以上的肿瘤具有胃肠癌的分化特征。免疫表型:CK7强阳性(18/26),CK20弱阳性(14/26),PSAP阳性(10/26), CEA阳性(21/26),CA19 9阳性(12/26),PSA阴性。结论 膀胱原发性腺癌与膀胱转移性腺癌具有相似的组织学形态,诊断 时需排除其它部位腺癌,PSAP、PSA、CK7、CK20标记对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郭华雄王竞杨勇袁璐张柳
- 关键词:原发性膀胱腺癌阳性临床病理分析CK20免疫组化染色
- 乳腺癌石蜡切片中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意义
- 2001年
- 目的 :探讨乳腺癌石蜡切片中端粒酶检测的可行性及其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 3 0例乳腺癌冰冻切片及 73例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石蜡切片中端粒酶的表达及活性。结果 :端粒酶在乳腺癌石蜡切片中的敏感性为 ( 46/53 ) 86 7% ,与冰冻切片中 ( 2 7/3 0 ) 90 %的敏感性无差异 (P >0 0 5) ;乳腺癌端粒酶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前病变 ( 3 /1 2 ) 2 5% (P <0 0 1 )和乳腺良性肿瘤 ( 0 /8) ;端粒酶活性与乳腺癌分级、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无关 (P >0 0 5)。结论 :乳腺癌石蜡切片中端粒酶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可以作为早期乳腺癌诊断的重要依据。
- 郭华雄余龙江赵洋何正源张柳袁璐杨勇
- 关键词:乳腺肿瘤端粒酶原位杂交
- 鞍区生殖细胞瘤1例报告
- 2005年
- 吴文泽袁璐郭华雄
- 关键词:鞍区生殖细胞瘤淋巴细胞视神经肿瘤
- 腮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被引量:1
- 2014年
- 对1例腮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进行分析。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对涎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
- 黄剑袁璐
- 关键词:腮腺肿瘤导管内乳头状瘤免疫组化
- CT引导下局部切除骨样骨瘤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局部切除骨样骨瘤的适应证,并判断其疗效。方法:17例骨样骨瘤,男10例,女7例。取仰卧位或俯卧位,局部浸润麻醉,应用骨钻针切除病变。其中12例在钻切处注入无水酒精5 ml。结果:17例术后疼痛症状全部消失,均准确穿刺到位,疗效肯定,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皮切除骨样骨瘤是一种微创、安全、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 吴文泽周文辉易长虹刘佩武袁璐杜新华邱菊芳熊远奎
- 关键词:骨瘤骨样
- HG-4A型火焰光度计性能评价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验正测定HG-4A型火焰光度计测定K+、Na+的精密度和准确性。方法用3.0mmol/L锂内标准稀释液分别准确配制钾、钠系列标准应用液(1∶200),采用一点定标分別测定K+、Na+,观察其线性关系。取10份血清标本做回收试验,用定值质控血清测定其精密度和准确性。结果K+、Na+测定值对浓度都呈现良好线性关系。K+回归直线方程Y(测定值)=1.015X-0.087;相关系数r=0.9997;Na+回归直线方程Y(测定值)=0.998X+0.861,相关系数r=0.9995;精密度:K+的批内CV=98.98%,批间CV=98.64%,Na+的批内CV=99.58%,批间CV=99.24%。结论该仪器测定K+、Na+结果随浓度增加或降低,完全成正比例关系。日常测定中只需一点定标即可,给工作带来了方便。该仪器采用Li+作为内标准物质,减少了由于雾化速度和火焰温度的波动而引起的误差,提高了测定的精密度和准确性,是一种测定K+、Na+的好方法。
- 胡建兵谢文江芳袁璐郭韦韦
- 关键词:钾钠临床实验室技术
- 骨样骨瘤的影像诊断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评价平片、CT,MRI对骨样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18例骨样骨瘤均摄平片,其中16例经CT检查,4例行MRI检查;分析骨样骨瘤的平片、CT,MRI影像学表现。结果骨样骨瘤典型表现为瘤巢及周围反应性骨质硬化,且随病变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诊断准确性平片为92.9%,CT为100%,MRI为83.3%。结论平片是诊断骨样骨瘤的基本手段,CT为最可靠方法,MRI需结合平片、CT进行诊断。
- 吴文泽杜新华易长虹宋段金志良袁璐
- 关键词:骨样骨瘤平片CTMRI
- 肝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探讨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报道1例发生于肝的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并对其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生物学行为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是起源于血管周细胞的间叶性肿瘤,组织学上由单一的上皮样细胞组成,不含厚壁血管及脂肪组织,该肿瘤黑色素标记物HMB45(+)。结论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具有独特的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特征,生物学行为不确定。临床以手术切除为主,且建议术后长期随访。
- 刘静郭华雄张柳袁璐
- 关键词: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临床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