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志刚

作品数:36 被引量:95H指数:6
供职机构:山西省眼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7篇视网膜
  • 17篇网膜
  • 10篇血管
  • 8篇视网膜脱离
  • 8篇玻璃体
  • 5篇视网膜病
  • 5篇视网膜病变
  • 5篇手术
  • 5篇黄斑
  • 5篇病变
  • 5篇P21
  • 4篇荧光
  • 4篇源性
  • 4篇增生
  • 4篇自发荧光
  • 4篇细胞
  • 4篇孔源性
  • 4篇孔源性视网膜...
  • 4篇玻璃体视网膜
  • 3篇新生血管

机构

  • 26篇山西省眼科医...
  • 12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省肿瘤医...

作者

  • 35篇袁志刚
  • 12篇颜华
  • 10篇李海燕
  • 8篇韩金栋
  • 6篇贾亚丁
  • 4篇郑华宾
  • 4篇刘克兰
  • 3篇杨继红
  • 3篇谢娟
  • 3篇高晓虹
  • 3篇杨鹏霞
  • 2篇侯佳
  • 2篇刘玉梅
  • 2篇张静楷
  • 2篇毛春洁
  • 2篇由彩云
  • 2篇王兰
  • 2篇常欣
  • 2篇胡艳滨
  • 2篇张喜梅

传媒

  • 7篇中国实用眼科...
  • 6篇中华眼底病杂...
  • 4篇中华眼外伤职...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2篇中华实验眼科...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中华眼科医学...
  • 1篇眼科学
  • 1篇第三届中国眼...
  • 1篇第十届国际眼...
  • 1篇第八届中国医...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1
  • 2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1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睫状体平坦部缝线固定术后患者屈光状态的研究
2024年
目的研究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睫状体平坦部缝线固定术后患者的屈光状态。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于山西省眼科医院行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经巩膜缝线固定术的患者75例(75只眼)。根据手术固定部位将其分为两组:A组30例(30只眼)行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B组45例(45只眼)行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睫状体平坦部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3~12个月, 观察患者裸眼视力(UCVA, logMAR)、眼压、散光度、前房深度(ACD)、术后并发症及IOL位置。分析术眼实际屈光度数与预留屈光度数间的差异(即屈光误差)。结果所有患者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后出现近视漂移, A组术后屈光误差-0.64(-0.93, -0.24)D, B组术后屈光误差-0.30(-0.49, 0.29)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7, P=0.009);A组术后实际屈光度数[-1.30(-1.55, -0.87)D]与术前预留屈光度数[-0.63(-0.68, -0.61)D]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1, P<0.001);B组术后实际屈光度数[-0.95(-1.30, -0.40)D]与术前预留屈光度数[-0.68(-0.78, -0.58)D]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0, P=0.057);A、B两组术后UCVA分别为0.25(0.19, 0.26)、0.20(0.05, 0.30), 均较术前[1.57(1.11, 1.99)、1.51(1.33, 1.71)]有明显提高(均P<0.05);A、B两组眼压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角膜散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屈光误差与前房深度均呈正相关(r=0.51, P=0.004;r=0.60, P<0.001);A组瞳孔夹持、色素播散综合征、反向瞳孔阻滞发生率均高于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睫状体平坦部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术可显著提高患者视力, 术后出现近视漂移, 但屈光误差较小, IOL术前预留度数无需调整。
席佳星刘佳袁志刚
关键词:视敏度
内路与外路手术治疗眼内磁性异物的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分析并比较内路与外路手术治疗眼内磁性异物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89例(89只眼)眼球穿通伤合并眼内磁性异物的临床资料,其中58只眼行内路手术,即清创缝合后二期行玻璃体切除术取出异物;31只眼行外路手术,即一期行清创缝合联合电磁铁异物吸出术,观察并比较两组异物取出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末期的视力,分析两组患者视力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末期视力提高者占74.5%。内路及外路组一次性异物取出率分别为100%、93.5%,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9)两组随访末期视力改善率分别为79.3%、64.5%,二者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x2=2.307,P=0.129)异物大小及伤口部位对随访末期视力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50,P=0.004;Xz=6.230,P=0.013)。术后并发症:内路组视网膜脱离者10只眼,硅油填充术后高眼压者2只眼;外路组视网膜脱离者1只眼,眼内炎1只眼。结论如手术适应证选择得当,两种手术方式取出眼内磁性异物的一次性手术成功率及预后视力无统计学差异。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因素为眼内异物大小和异物穿入眼球部位。
袁志刚韩金栋颜华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眼内磁性异物
25G玻切保留部分内界膜法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的临床研究
2021年
目的:研究25G玻切保留部分内界膜法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2018年收治高度近视伴黄斑裂孔5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观察组采用常规25G三切口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术,对照组采用标准三切口玻璃体切割术,比较两组视力改善情况及黄斑愈合率。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视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黄斑闭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G玻切保留部分内界膜法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具有显著效果,可促使患者视力得到有效改善,并可提升黄斑裂孔闭合率。
袁志刚马利李玉琴张秀凤
关键词:高度近视黄斑裂孔
重组腺病毒-p21抑制猴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重组腺病毒-p21(rAd-p21)对体外培养的猴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F/6A)增生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RF/6A细胞系,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组、rAd-p21转染组及阴性对照组,并转入相应的质粒表达载体。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p21tuRNA及蛋自在RF/6A细胞中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21基因对RF/6A细胞周期的影响;行内皮细胞体外成管实验观察p21基因对RF/6A细胞成管的抑制作用。结果rAd—p21转染组p21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高。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PBS组、rAd-p21转染组、阴性对照组G0/G1期细胞百分比分别为(40.76±6.66)%、(67.45±11.61)%、(41.55±8.99)%;tAdp21转染组RF/6A细胞出现GO/G1期阻滞,G0/G1期细胞比例增多。rAd—p21转染组与PBS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284,P=0.000)。体外成管实验显示,PBS组、rAd—p21转染组、阴性对照组每一视野下内皮细胞成管数分别为(8.25±3.19)、(3.86±1.21)、(7.62±2.69)个;rAd—p21转染组与PBS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38,P=0.004)。结论rAd—p21可成功转染RF/6A细胞并稳定表达p21mRNA及蛋白,并可显著抑制其增生。
韩金栋袁志刚郑华宾颜华
关键词:基因转移技术转染
翼状胬肉组织中STAT3、VEGF的表达研究
目的:探讨STAT3、VEGF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对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8例中翼状胬肉组织中STAT3、VEGF的表达,CD105标记肿瘤微血管密度,结合临床病理参数进行...
李海燕袁志刚杨鹏霞
关键词:翼状胬肉STAT3VEGF血管新生
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和微血管改变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凋亡细胞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情况及其在微循环改变中的作用。方法实验研究。55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组(10只鼠)和糖尿病(DM)组(45只鼠)。根据病程不同,将存活的30只DM组大鼠再分为2个月组(DM2)、4个月组(DM4)及6个月组(DM6),每组各10只鼠。用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视网膜凋亡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CTGF表达水平,以视网膜消化铺片过碘酸雪夫(PAS)染色法观察视网膜血管改变情况。观察并比较不同病程的DM大鼠视网膜凋亡细胞及CTGF表达情况、视网膜微血管形态变化及周细胞数量变化。对各组大鼠视网膜的细胞凋亡指数、CTGF表达阳性率及血管周细胞数量进行比较采用LSD.t检验法,两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线性相关法。结果CON组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和CTGF表达均阴性。DM2组、DM4组、DM6组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0.05±0.01、0.25±0.03及0.52±0.02;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M2与DM4组比较t=21.432,DM2与DM6组比较t=50.843,DM4与DM6组比较t=29.410;P〈0.05),表明随DM病程延长,视网膜凋亡指数逐渐增加。DM2组、DM4组、DM6组大鼠视网膜CT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2.79±2.99)%、(41.73±2.59)%、(55.27±2.68)%,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M2与DM4组比较t=15.345,DM2与DM6组比较t=26.316,DM4与DM6组比较t=10.971;P〈0.05),表明随DM病程延长,视网膜CTGF表达水平逐渐增高。CON及DM2组大鼠视网膜血管走形良好,DM4组大鼠视网膜部分血管渐变僵硬、狭窄;DM6组大鼠视网膜血管主干僵硬,部分微血管狭窄明显。与CON组视网膜血管周细胞数量对比,DM2组未见明显变化;随
胡艳滨张静楷孙智勇袁志刚刘玉梅毛春洁颜华
关键词:微循环纤维化细胞凋亡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眼科日间手术病种及运行情况评价
2021年
分析山西省眼科医院日间手术患者的病种分布情况,从医疗安全质量管理、医疗效益等方面对日间手术运行情况进行评价。方法:以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为分类标准,检索2018-2019年我院病案管理系统中的患者出院病案首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利用SPSS统计分析工具,分析比较眼科日间病种种类、构成比及顺位,日间手术级别比例,对眼科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眼科开展日间手术使平均住院日缩短0.21天,日间患者组例均费用低于非日间患者组。眼科日间手术患者病种种类2018年为35种,III级以上手术比例为76.80%;2019年手术病种为45种,III级以上手术比例为84.45%。结论:医院通过实施日间手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快医院运行效率。日间手术种类以及III级以上手术比例逐年增加。眼科疾病患者全身情况相对稳定,手术风险可控,技术相对成熟,术后恢复时间短,适宜开展日间手术。
董洁敏谢国丽薛江平张巧川袁志刚
关键词:眼科日间手术病种平均住院日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眼黄斑区光相干断层扫描特征与视力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 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黄斑区组织形态学改变与手术后视力预后的关系。 方法 对 39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 39只眼进行光相干层扫描 (OCT)检查 ,根据 OCT显示的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形态 ,分为神经上皮水肿 (水肿组 )、神经上皮层间分离 (分离组 )、神经上皮囊样变性 (囊样变组 ) 3组 ,对 3组之间视网膜脱离时间、手术前后视力以及 OCT检测的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厚度进行相关指数的秩和及多重比较检验。 结果  3组患者手术前视力比较 ,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手术后视力、视网膜脱离时间及神经上皮层厚度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分离组与囊样变组患者在视网膜脱离时间及神经上皮层厚度方面比较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而手术后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结论 视网膜脱离患者的视网膜脱离时间、手术后视力均与 OCT检测的神经上皮层厚度有相关关系。视网膜脱离时间越长 ,脱离的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增加 ,视网膜组织形态学改变越明显 ,手术后视力愈差。
高晓虹袁志刚谢娟杨继红贾亚丁
关键词:神经上皮视力视网膜脱离目的观
儿童青少年屈光不正十年变化的探讨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通过比较研究十年前后(1998/2000年和2008/2010年)的验光资料,分析儿童青少年近视眼发生发展情况,为深入研究近视眼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1998/2000年(十年前组)与2008/2010年(十年后组)来我院就诊的门诊病例随机抽样,按年龄分为3组,≤6岁为儿童组,7~12岁为小学组,13~18岁为中学组。将其验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十年前后两组的平均屈光度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有显著差异,并显示近视眼发生发展年龄呈前移趋势(P<0.01)。按年龄分组对十年前后两组的屈光度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小学组和中学组的屈光度明显增加,有显著差异(均P<0.01)。通过对十年前后组屈光度与年龄的关系的统计分析,近视小学组患病眼数明显增加,从35.2%增到50.0%。中学组十年后组患眼比例有所减少,儿童组变化不明显。将屈光度分为低度、中度、高度三组进行比较,近视中学组变化最大,中度近视眼数较十年前组增加了11.4%,高度近视眼数增加了7.9%。结论:通过我们的研究表明近视眼发生的年龄提前,屈光度增加近1.00D,可能是现代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变,近视眼的发病率日渐增加,儿童青少年近视眼的发生年龄日渐提前,因此预防近视的工作要从小做起,预防的重点要放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
李海燕袁志刚刘克兰王兰宁晓玲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屈光不正统计分析
高度近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日间手术的效果
2021年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日间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山西省眼科医院高度近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435例(435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手术。患者按手术模式分为两组:对照组342例实施常规住院手术模式,研究组93例实施日间手术模式。对比分析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总体满意度、术后依从性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视网膜均复位、黄斑孔均闭合,研究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但术后依从性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高度近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患者实施日间手术同住院手术效果一致,且住院时间短和诊疗费用少,医疗资源利用率和患者满意度较高,是一种安全、有效、便捷及人性化的治疗模式。
谢国丽董洁敏赵媛袁志刚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