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薄晓

作品数:7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电气工程

主题

  • 7篇电池
  • 6篇生物燃料电池
  • 6篇燃料电池
  • 6篇微生物燃料
  • 5篇微生物燃料电...
  • 4篇产电
  • 3篇阳极
  • 2篇电化学
  • 2篇电特性
  • 2篇葡萄糖
  • 2篇产电特性
  • 1篇电池电极
  • 1篇电池电极材料
  • 1篇电池阳极
  • 1篇电池阳极材料
  • 1篇电化学活性
  • 1篇电化学性能
  • 1篇电极
  • 1篇电极材料
  • 1篇动力学

机构

  • 7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邢台学院

作者

  • 7篇薄晓
  • 6篇赵煜
  • 5篇李婷
  • 5篇王俊文
  • 5篇马彦
  • 4篇李鹏
  • 3篇钟丽萍
  • 2篇常瑜
  • 1篇王晓斌
  • 1篇孙彦平
  • 1篇刘平
  • 1篇李绩
  • 1篇樊磊
  • 1篇赵晓峰
  • 1篇裴翔
  • 1篇王彦平
  • 1篇王秀玲

传媒

  • 4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燃料化学学报
  • 1篇化工进展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不同温度下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运行特性被引量:8
2014年
实验采用双室型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以生活废水中厌氧菌作为生物催化剂,葡萄糖为燃料,通过5个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间歇运行,应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极化测试等电化学方法考察温度对电池产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温度范围内,提高温度有助于增强微生物的电化学活性,降低传荷阻抗,提高电池输出功率密度和交换电流密度。32℃时,电池产电效能最佳,电池功率密度和交换电流密度分别达到156.2 mW/m2和8.02×10-5 mA/m2,温度太低或太高均不利于细菌的电化学活性。体系温度为18℃、25℃、32℃、39℃、46℃时,传荷阻抗Rct在阳极内阻中占的比例分别为97.99%、84.02%、47.36%、91.30%、99.61%,说明传荷阻抗在阳极内阻中占绝对份额,MFC是传荷过程控制下的电化学反应体系。
赵煜薄晓马彦王俊文王彦平李婷刘平常瑜
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燃料电池MICROBIALFUEL
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材料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6年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一种以微生物为催化剂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新型洁净能源装置。与其他技术相比,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在处理污水的同时能够产电。现有的MFC装置以及电极材料、隔膜等均未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了解MFC的结构及机理,主要针对目前MFC低产电、高成本的现状,从电池电极材料、催化剂和隔膜等几方面综述了近几年的发展。阳极作为产电微生物的载体,是影响电池性能的关键。碳基材料由于其成本低、导电性好、有利于产电微生物的附着,被作为理想的阳极材料。着重介绍了阳极碳基材料的修饰及新型材料的合成。
马彦樊磊薄晓李婷李鹏赵煜
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电极材料质子交换膜
生活废水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特性研究
当今世界,能源的大量消耗所引起的全球性能源危机以及伴随着能源消耗所带来的环境问题,都激励着人们去寻找、探求可再生的环境友好型能源利用新技术。把大量生活废水中有价值的能源利用回收,已成环境化学领域研究一个重要课题。微生物燃...
薄晓
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葡萄糖生活废水产电特性
文献传递
阳极碳纸叠加层数对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以大肠杆菌(E.coli)为微生物催化剂、葡萄糖为燃料、次甲基蓝(C_(16)H_(18)CLN_3S·3H_2O)为电子煤介体构建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通过考察开路电压、功率密度、循环伏安、交流阻抗、极化曲线的变化规律,研究不同碳纸叠加层数对电池产电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1000Ω外阻条件下,以1、3、5片碳纸叠加作为电池阳极,得到MFC最大输出功率密度分别为252.5mW/m^2、358.7mW/m^2和674.65mW/m^2,电池内阻分别为400Ω、300Ω和200Ω。说明阳极比表面积随着碳纸叠加层数增加而增大,为E.coli提供了更大的成膜空间,为产电菌的附着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内阻减小,MFC输出功率密度大幅提高。
钟丽萍马彦李婷薄晓王俊文常瑜李鹏赵煜
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大肠杆菌电化学活性
生物燃料电池处理生活污水同步产电特性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以某生活污水处理厂缺氧池活性污泥为接种体,以葡萄糖为模拟生活废水,构建双室型微生物燃料电池。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MFC,Microbial fuel cell)实现生活废水降解与同步产电。研究基质降解动力学及温度对MFC电极过程动力学的影响,明确微生物电化学活性、阳极传荷阻抗、阳极电势、电池产能之间的关系,考察库伦效率及COD去除率。研究结果表明,电池功率输出与基质浓度关系遵循莫顿动力学方程:P=Pmaxc/(ks+c),其中,半饱和常数ks为138.5 mg/L,最大功率密度Pmax为320.2 mW/m2。葡萄糖浓度较小时,反应遵循一级动力学规律:-dcA/dt=kcA,k=0.262 h-1。操作温度从20℃提高到35℃,生物膜电化学活性不断提高,传荷阻抗从361.2Ω减小到36.2Ω,阳极电极电势不断降低,同时,峰值功率密度从80.6 mW/m2提高到183.3 mW/m2。45℃时,产电菌活性降低,峰值功率密度减小到36.8 mW/m2。葡萄糖浓度为1 500 mg/L,温度为35℃时,MFC电化学性能最佳,稳定运行6 h后库伦效率为44.6%,COD去除率为49.2%。
赵煜马彦李婷薄晓王俊文李鹏钟丽萍孙彦平
关键词:生物燃料电池温度动力学
废水微生物燃料池阳极碳毡的产电特性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以生活污水中厌氧菌作为生物催化剂,葡萄糖为主要营养物质,构建双室型微生物燃料电池(MFC),间歇运行5个周期,考察其在不同葡萄糖浓度条件下的产电性能。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葡萄糖浓度的增加能够提高电池功率密度、降低传荷阻抗、并且增强体系电化学活性,但浓度过高会影响细菌的产电能力。电化学阻抗谱(EIS)的测定结果表明:传荷阻抗在阳极总内阻中占绝对份额,电化学反应为传荷过程控制下的电极体系。
薄晓李鹏赵晓峰王俊文李绩裴翔赵煜
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葡萄糖浓度产电
浓度对微生物燃料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2015年
以大肠杆菌为微生物催化剂,亚甲基兰为电子中介体,葡萄糖为有机燃料,构建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考察其在不同葡萄糖浓度条件下的产电性能。设定葡萄糖浓度分别为0.001、0.006、0.011、0.034和0.056mol/L。葡萄糖浓度为0.011mol/L时,循环伏安氧化峰和还原峰最强,电池输出功率密度最大,峰值功率密度为339.69mW/m2,表明电池产电性能最佳;葡萄糖浓度为0.056mol/L时,峰值功率密度为258.32mW/m2;葡萄糖浓度为0.0011mol/L时,峰值功率密度为189.51mW/m2。结果说明,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有机燃料葡萄糖浓度有利于提高电池输出功率密度,但是浓度过高,电池输出功率密度反而下降,底物浓度对功率密度的影响出现"饱和效应"。
李婷马彦薄晓王秀玲王俊文钟丽萍王晓斌赵煜
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电化学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