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英

作品数:19 被引量:1,121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环流
  • 7篇降水
  • 5篇水汽
  • 4篇沙尘
  • 4篇沙尘暴
  • 4篇气候
  • 4篇干旱
  • 4篇尘暴
  • 3篇年代际
  • 3篇年代际变化
  • 3篇夏季
  • 3篇季风
  • 2篇多发
  • 2篇源地
  • 2篇中国北方沙尘...
  • 2篇试验结果
  • 2篇水汽输送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2篇夏季风

机构

  • 19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气象局兰...
  • 4篇台湾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黑龙江省气象

作者

  • 19篇蔡英
  • 16篇钱正安
  • 15篇宋敏红
  • 5篇李栋梁
  • 4篇吴统文
  • 3篇刘景涛
  • 3篇柳中明
  • 2篇周建琴
  • 2篇梁潇云
  • 2篇魏丽
  • 2篇栾晨
  • 1篇杨青
  • 1篇董安祥
  • 1篇汤懋苍
  • 1篇白重瑗
  • 1篇张存杰
  • 1篇袁玉江
  • 1篇冯建英
  • 1篇马晓波
  • 1篇李万源

传媒

  • 10篇高原气象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气象学报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及周围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的分布、变化与各地多变的降水气候被引量:141
2004年
为了更深入地分析青藏高原及邻近各地多变的降水气候,利用NCEP1958—1997年月平均比湿、风及高度等再分析资料及我国实测雨量资料等,整体地分析了高原及周围地区气柱可降水量的多年平均特征及其季节变化,也分析了我国南北方大气可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和华北及西北区东部干湿年夏季可降水量的差异等。结果表明,高原及周围地区的气柱可降水量有明显的地区及季节变化。本区域内以南亚和东亚夏季风区的可降水量最高,夏季可达60mm或以上;青藏高原上的可降水量最低,冬季为3mm左右。东亚和南亚季风区可降水量的冬夏季节变化最大,夏季的可降水量达冬季值的4倍。华北区干湿夏季的可降水量差异明显,湿年的可降水量可增加20%以上。近40年来华北和西北区东部夏季的气柱可降水量明显减少,而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降水量却部分增加了,呈北干南湿之势,遂形成我国降水北旱南涝的分布格局。这可能与东亚夏季风逐渐趋弱,特别是撤退期逐渐提前有关。另外,我国各地夏季可降水量的平均降水转化率也明显不同,青藏高原上最高,东亚季风区次之,而南疆盆地最低,这也影响了我国多变的降水气候。
蔡英钱正安吴统文梁潇云宋敏红
关键词:降水气候季风环流年代际变化降水转化率
准静止波强迫对1998年和1991年江淮洪涝影响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
2006年
为了进一步检验青藏高原、北方冷空气及西太副高对1998年和1991年江南北部和江淮洪涝的影响,利用NCEP/NCAR的再分析格点资料和MM5中尺度模式分别对该两年夏季的两段强暴雨个例作了对照和滤波试验。模拟结果表明:在两次强暴雨个例中,考虑了中高纬度环流、青藏高原热力作用和低纬西太副高影响的对照试验,能相当好地再现中高纬度环流的平均场特征及形势演变的情景;而不包括上述准静止波异常影响的滤波试验的模拟结果与对照试验的结果相差较大,更接近多年平均的7月气候场。这证实北方冷空气活动、高原热力作用和西太副高位置对该两个个例中雨带的重要影响。同时,本文模拟也显示中尺度模式MM5有相当强的模拟中高纬度形势演变的能力,这种保留或滤除准静止波异常的模拟方法不失为一种讨论大尺度准静止波异常对区域气候影响的有效方法。
宋敏红钱正安蔡英
关键词:MM5中尺度模式
中国北方沙尘暴研究的若干进展被引量:34
2004年
为了回顾总结中国北方沙尘暴研究的现状,本文评述了近20多年来中国北方沙尘暴研究的三个主要阶段,从沙尘观测、气候学、预报、变化趋势以及防御对策等6方面简要评述了它的研究进展和问题。指出北方沙尘主要源于中国西北及蒙古地区;随沙尘天气强度逐渐加强,不同沙尘天气时地面沙尘浓度约按3倍的比率依次递增;揭示了我国北方的五大沙尘暴多发区;主要有纯冷锋型和冷锋加中系统混合型两类沙尘暴爆发环流型;近50年来的沙尘暴活动呈波动变化,这与生态环境恶化,特别是东亚大气环流的年代际变化有关;防御沙尘暴重点要抓五大多发区生态环境的治理及沙尘暴预警系统的建立。
钱正安蔡英刘景涛李栋梁柳中明宋敏红
关键词:中国北方沙尘暴
青藏高原近50年来气温的年代际变化被引量:185
2003年
根据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一百多个气象台站的月平均气温资料,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近50年来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整个高原地区温度变化可分为6个不同的区域。在时间演变上可划分出相对高温时段(1963年以前)、相对低温时段(1963—1987年)和另一个相对高温时段(1987年以后)。还从天文因素、地球系统各圈层及气候系统内各因子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出发,探讨了引起高原气候变化的可能原因。
蔡英李栋梁汤懋苍白重瑗
关键词:青藏高原气温变化
CCM3模式中LSM积雪方案的改进研究 (Ⅱ):全球模拟试验分析被引量:10
2004年
为了进一步检验新LSM积雪方案的气候模拟性能,经文献[1]单站模拟检验后,在本文中又进一步将其加入CCM3模式中,分别积分近两年。模拟结果表明:原LSM和新LSM积雪方案虽然都能再现全球气候的主要平均特征,但经改进后的新积雪方案对全球积雪气候、降水等要素场及环流等的气候模拟性能比原LSM积雪方案更好些。
吴统文钱正安蔡英
干旱灾害和我国西北干旱气候的研究进展及问题被引量:184
2001年
首先阐述了自然灾害中干旱灾害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接着从西北干旱气候的时空分布特征、形成原因、干旱气候的比较以及监测和预测等方面回顾了近 2 0年来我国西北干旱气候研究的进展 ;最后提出了西北干旱气候待研究的问题。
钱正安吴统文宋敏红马晓波蔡英梁潇云
关键词:干旱灾害环流影响
中国北方沙尘暴研究的若干进展和问题
<正> 2000年以来,中蒙沙尘暴问题引人关注。近20多年来,它的研究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1 沙尘气溶胶的观测研究1.1 沙尘的化学成分据杨东贞等及蔡晨霞和蒋维楣等许多人在各地的观测表明,沙尘以Si、Al、Ca、Fe以及...
钱正安蔡英刘景涛李栋梁柳中明宋敏红
文献传递
西北区东部强干湿事件的环流及水冷特征分析
钱正安蔡英宋敏红
选择西北区东部近50年夏季64个强典型水日和179天典型干旱日,利用美国NCEP再分析水汽和风场资料等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全部干旱日水汽通量进行了客观分型。再配合干湿型环流及水汽的合成分析等,得到以下结论:西北东部夏季强降水...
关键词:
关键词:环流
中国西北现代气候变化事实与未来趋势展望被引量:348
2003年
利用西北地区建站至 2 0 0 0年常规气象观测站资料及美国NCEP/NCAR再分析全球网格点资料 ,分析了西北地区现代气候变化的特点 ,揭示了西北地区气候由暖干转向暖湿的事实 .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几十年气候变化趋势作了初步估计 .
李栋梁魏丽蔡英张存杰冯建英杨青袁玉江董安祥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象观测站大气降水大气环流
中蒙强、弱沙尘暴年春季平均环流及沙尘活动变化分析被引量:22
2007年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中蒙东、中及西区强、弱沙尘暴年春季(3—5月)平均环流的特征和差异,讨论了过去50年3分区沙尘暴活动的变化。主要结论是:(1)根据诱发沙尘暴的诱生系统、沙尘源地、冷空气入侵路径及主要影响,中蒙沙尘暴活动区可以划分为中蒙东区、中区及西区3个区系,并分区整体讨论与预测中蒙3分区的沙尘活动。(2)中蒙东区沙尘暴强年春季盛行日本海或中国东北低压活动,常随偏东的北路及东北路冷空气入侵,带来蒙古国东部的沙尘,造成蒙古东部及中国华北的沙尘天气;而弱年春季日本海及东北低压活动则少。(3)中蒙中区沙尘暴强年春季盛行蒙古低压,多西北路及偏西的北路冷空气入侵,常造成中蒙南边界西段附近的沙尘暴天气;而沙尘暴弱年春季则相反。(4)中蒙西区沙尘暴强年春季盛行南疆热低压,多西路冷空气入侵,诱发沙尘暴,常影响南疆及柴达木盆地等;弱年春季则相反。(5)近50年中蒙地区的沙尘暴活动呈波动变化,荒漠化环境、特别是大气环流的变化是导致上述3个分区沙尘活动波动变化的主要原因。主要从大气环流角度考虑,在目前全球增暖持续的背景下,近1—2年应注意中、东区(特别是东区)沙尘活动加强的可能性。
宋敏红钱正安蔡英柳中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