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珉巍

作品数:99 被引量:354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32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8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38篇单髁
  • 37篇单髁置换
  • 30篇关节
  • 25篇置换术
  • 22篇单髁置换术
  • 21篇腰椎
  • 20篇椎间盘
  • 20篇假体
  • 20篇股骨
  • 19篇膝关节
  • 17篇腰椎间盘
  • 17篇微创
  • 15篇突出症
  • 15篇椎间盘突出
  • 15篇椎间盘突出症
  • 15篇关节炎
  • 14篇腰椎间盘突出
  • 14篇腰椎间盘突出...
  • 14篇胫骨
  • 13篇骨折

机构

  • 84篇上海市杨浦区...
  • 13篇同济大学附属...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牛津大学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作者

  • 99篇蔡珉巍
  • 79篇涂意辉
  • 71篇薛华明
  • 52篇马童
  • 42篇杨安礼
  • 26篇文涛
  • 18篇刘晓东
  • 17篇刘晓东
  • 14篇姚勐炜
  • 13篇黄强
  • 11篇蔡丰
  • 9篇李清
  • 8篇凃意辉
  • 8篇樊天佑
  • 7篇林兆华
  • 7篇文涛
  • 5篇黄河清
  • 5篇张长青
  • 5篇杜靖远
  • 4篇张玉信

传媒

  • 14篇中国矫形外科...
  • 7篇生物骨科材料...
  • 6篇颈腰痛杂志
  • 4篇中国骨与关节...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4篇中华关节外科...
  • 2篇中国骨质疏松...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临床骨科杂志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2006年全...
  • 1篇全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7篇2016
  • 9篇2015
  • 8篇2014
  • 11篇2013
  • 13篇2012
  • 7篇2011
  • 8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8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技术Meta接骨板治疗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运用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技术(MIPPO)Meta接骨板治疗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并文献回顾。方法 17例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按AO分型,A1型5例,A2型7例,A3型3例,C1型2例,开放性骨折4例,闭合性骨折13例。观察愈合情况及并发症,随访采用AOFAS踝部评分标准对结果进行评估。结果本组病例随访12-19个月,平均13.5个月。按AOFAS踝与后足主观评分标准,平均93分。骨愈合平均时间14.5周(10-24周),无骨不连,1例成角畸形,1例浅表感染。结论运用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技术Meta接骨板治疗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马童蔡珉巍凃意辉刘晓东杨安礼
关键词:经皮钢板胫骨远端干骺端
交锁髓内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并同侧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合并同侧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2月至2009年1月采用肱骨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合并同侧肱骨干骨折患者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为65~78岁,平均年龄68.6岁;按照AO分类肱骨近端骨折均为A1型(关节外骨折,两部分,外科颈型),肱骨干骨折分为A1型3例,A2型4例,A3型2例,B2型3例,B3型1例。结果8例患者成功行闭合复位固定术,术中出血<50ml,手术时间平均85.0min(60~125min)。其余5例行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中出血量平均157.3ml(100~250ml),手术时间平均105.0min(95~150min)。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2.1月(9~18月)。12例骨折愈合,平均骨愈合时间3.5月(3~5月),1例患者为多发性骨髓瘤致肱骨多发性病理性骨折,骨折未愈合。末次随访VAS评分平均为30.8分(18~70分),肩关节功能OSS评分平均为20.7分(16~31分),肘关节功能HSS评分平均为91.5分(68~95分),优良率92.3%。结论肱骨髓内钉是治疗肱骨近端合并同侧肱骨干骨折一种可供选择的有效内固定方法。
涂意辉张长青薛华明蔡珉巍杨安礼
关键词:交锁髓内钉肱骨干骨折同侧
微创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早期并发症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微创单髁置换术后的早期并发症。[方法]从2005年5月~2010年1月,共有52例患者(56膝)在本院接受微创单髁置换术,其中男19例(21膝),女33例(35膝),平均年龄65.2岁(46~78岁),单侧48例,双侧4例,体重平均68.3 kg(55~80 kg),身高平均162.2 cm(148~178 cm),BMI平均26.4(19.6~34.6)。所用假体均为骨水泥型Oxford phase 3代。[结果]52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随访平均18.3个月(12~31个月)。1例术后X线摄片发现内侧胫骨平台轻度劈裂,但骨折无明显移位,1例发生可移动半月板衬垫后方脱位。无1例发生浅表或深部感染、脂肪栓塞或下肢深静脉血栓、假体松动等并发症。末次随访HS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下肢力线内翻畸形明显减少。[结论]微创单髁置换术治疗早期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功能恢复满意,但是手术技巧的熟练掌握和规范的术后康复训练指导非常必要。
涂意辉薛华明蔡珉巍刘晓东
关键词:微创单髁置换术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早期并发症
引流管夹管对于单髁置换术后失血量的影响: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微创单髁置换术(minimally invasive unicondylar knee arthroplasty,MI—UKA)后引流管夹管以减少出血量的可行性及初步疗效。[方法]前瞻『生研究2011年8月~2012年7月采用MI—U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患者117例,随机分为持续引流组(n=25),夹管4h组(n=41)与夹管6h组(n=51)。分别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压积(Hct)、术后48h引流量、并发症与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结果]三组间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早期夹闭组(4h组和6h组)的总引流量、术后Hb、Hct值均显著低于持续引流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1)。夹管4h组在各时间点(术后24、36h和48h),其引流量明显多于夹管6h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8hHb明显减少(P〈0.05),术后48hHct值无明显差异(P〉0.05)。持续引流组与早期夹管组比较,术后2d和7d的VAS评分明显减少(P〈0.01),而夹管4h组与夹管6h组间比较,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周,3组间的VA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相关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等方面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引流管早期夹管能够显著减少MI—UKA术后的失血量,且不增加相关的术后并发症,功能恢复满意,其中夹管6h是一个比较好的时间选择。
王惠娣薛华明马童蔡珉巍凃意辉
关键词:单髁置换术
微创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内侧间室骨关节炎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对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操作和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老年女性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47例,其中骨质疏松患者21例,非骨质疏松患者26例。观察切口大小、手术时间、引流量和并发症。采用HSS评分法对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采用X线摄片对股骨假体力线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切口大小、术后引流量、假体力线上无统计学差异,所有股骨假体大小与股骨髁匹配,骨质疏松组中1例术后X线摄片发现内侧胫骨平台轻度劈裂,但骨折无明显移位,其余患者无感染、脂肪栓塞或下肢深静脉血栓,无假体位置不良。所有患者均获得了完整的随访,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12~60月)。末次随访患者膝关节内侧间室疼痛明显减轻,HS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无假体位置不良、脱位及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结论老年绝经后女性骨关节炎患者中合并骨质疏松十分常见,通过注意手术技巧术中操作避免使用暴力,术后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单髁膝关节置换术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和股骨假体力线。
涂意辉马童蔡珉巍薛华明刘晓东
关键词:骨质疏松微创单髁置换术骨性关节炎
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内侧间室关节炎合并前交叉韧带缺陷被引量:5
2012年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是一类临床常见的疾病,Johnson DL等报道ACL撕裂伤的年发病例数超过25万。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是一种较好的办法,患者能够获得较快,较好的功能恢复。然而,ACL缺陷并不常常单独存在,较多情况同时合并膝关节骨关节炎(OA),患者常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和(或)膝关节不稳定。尤其是对于相对年轻以及偏好运动的患者,采取何种治疗以获得疼痛的长期缓解,同时尽可能恢复较高的活动水平,一直以来争议不断。
薛华明涂意辉蔡珉巍马童刘晓东
关键词:单髁置换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单髁置换股骨假体植入指示器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髁置换股骨假体植入指示器,包括指示块、伸缩杆和固定块,伸缩杆的下端固定设置于固定块内,伸缩杆的上端与指示块的一侧连接,指示块通过伸缩杆相对于固定块上下移动,伸缩杆包括内杆和外杆,内杆套设于外杆的内部,内杆...
马童涂意辉薛华明文涛蔡珉巍
文献传递
髌股关节退变对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疗效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探讨膝前痛和影像学髌股关节退变对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95例(100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4例,女性6l例;年龄55~82岁,平均68.2岁。患者体重指数(BMI)24—28kg/m2,平均26.3kg/m2。术前存在膝前痛的43膝(有膝前痛组),无膝前痛的57膝(无膝前痛组)。采用Ahlback和Ahman法对术前髌股关节影像学情况进行评估。采用牛津膝关节评分(OKS评分)、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AKS评分)和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评分)对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术前与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各组之间评分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了完整的随访,随访时间24—84个月,平均50个月。无感染、脂肪栓塞或下肢深静脉血栓,无假体位置不良、脱位及假体松动等并发症。股骨假体内外翻角度平均一0.7。±5.2°,屈伸角度平均-0.8°±4.5°;胫骨假体内外翻角度平均-0.1°±2.2°,屈伸角度平均-0.4°±2.4°。有无膝前痛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OKS评分(t=19.04和31.57)、AKS膝评分(t=38.56和40.34)、AKS膝功能评分(t=39.29和43.62)及WOMAC评分(t=43.22和47.06)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且两组各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Ahlback分级和Altman评分无论是否有髌股关节损害的患者末次随访时各项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1),存在内侧髌股关节损害表现患者各项评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Ahman评分存在外侧髌股关节损害患者的OKS评分(t=2.56,P=0.01)、WOMAC评分(t=2.20,P=0.03)差于无外侧髌股关节损害患者;根据Ahlback分�
马童蔡珉巍薛华明刘晓东涂意辉
关键词:膝关节
显微椎间盘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微创手术是脊柱外科发展的一个方向。显微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传统腰椎间盘手术的微创化,它是外科微小创伤手术技术中革命性的进步,是21世纪的前沿课题。显微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Microendoscopi...
杨安礼蔡珉巍姚勐炜樊天佑黄强涂意辉蔡丰黄河清
文献传递
单侧TLIF单边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运用单侧TLIF单边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5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复发性腰突症患者采用单侧TLIF辅以单边固定治疗,24例为同侧单节段突出,其中L_(4/5)节段18例,L_5/S_1节段6例;1例为对侧双节段突出。根据术前术后JOA评分、满意度指数及影像学结果评价手术疗效,并分析并发症。结果 JOA平均评分由术前9.9分提升至术后26.0分,平均改善率为83.7%(55.6%-100%),对手术的满意度为93.8%。所有节段均获融合,无内固定失效,椎间隙高度恢复并维持良好。1例患者出现浅层感染。结论单侧TLIF单边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良好的早中期疗效,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蔡珉巍马童薛华明文涛涂意辉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椎间融合器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