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桂君

作品数:3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定量聚合酶链...
  • 2篇荧光定量
  • 2篇荧光定量聚合...
  • 2篇酶链反应
  • 2篇聚合酶
  • 2篇聚合酶链反应
  • 1篇血浆
  • 1篇遗传性
  • 1篇遗传性耳聋
  • 1篇荧光
  • 1篇质控
  • 1篇质控物
  • 1篇人巨细胞病毒
  • 1篇实时荧光
  • 1篇实时荧光定量
  • 1篇实时荧光定量...
  • 1篇室内质控
  • 1篇室内质控物
  • 1篇细胞
  • 1篇芯片检测

机构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江凌晓
  • 3篇蔡桂君
  • 2篇王瑞莲
  • 2篇余楠
  • 1篇林丽娟
  • 1篇陈慕璇
  • 1篇方艳平
  • 1篇凌月仙
  • 1篇陈林荣

传媒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淋巴细胞与血浆EB病毒核酸定量结果的关系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与血浆EB病毒核酸(EBV-DNA)定量结果的关系。方法收集88例疑似EBV感染者全血分离的淋巴细胞与血浆,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EBV-DNA;同时检测另外249例疑似感染者、40例体检者淋巴细胞和血浆EBV-DNA量。结果 88份配对的淋巴细胞和血浆EBV-DNA定量值及阳性率(〉500 copies/mL为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两种标本类型EBV-DNA定量结果呈正相关(r=0.664,P=0.00);当淋巴细胞EBV-DNA浓度较低(〈500 copies/mL)或较高(〉10^6 copies/mL)时,两标本类型定量结果较一致(κ=0.40),中等浓度(500-10^6 copies/mL)则一致度低(κ〈0.40);EBV-DNA检出率:249份疑似感染者为55%(淋巴细胞),40份体检者为50%(淋巴细胞)和0(血浆)。结论淋巴细胞与血浆EBV-DNA定量呈正相关,淋巴细胞定量值高于血浆。推荐用血浆EBV-DNA定量来反映体内EB病毒增殖情况。
蔡桂君王瑞莲赵崇泉陈慕璇陈林荣江凌晓余楠
关键词:EB病毒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自制人巨细胞病毒核酸室内质控物的重复性观察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自制人巨细胞病毒(CMV)核酸室内质控物,并观察其重复性。方法收集新鲜CMV核酸阳性尿液标本制备质控物,加0.01 mg/mL牛血清清蛋白(BSA)作为稳定剂,比较-80℃保存1年、-80℃保存6个月后-20℃保存的质控物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结果 -80℃保存1年,不加稳定剂组12个月质控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02,P>0.05),加BSA组与不加稳定剂组质控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05,P>0.05),不加稳定剂组CMV拷贝数平均变异系数(CV)为7.18%(范围5.30%~8.22%),加BSA组CMV拷贝数平均CV为7.75%(范围4.08%~9.02%)。-80℃保存6个月后-20℃保存,与-80℃保存1年相比,质控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加BSA:F=0.041;加BSA:F=0.462,P>0.05),不加稳定剂组CMV拷贝数平均CV为7.19%(范围4.06%~9.26%),加BSA组CMV拷贝数平均CV为8.05%(范围4.07%~10.0%)。结论自制CMV核酸质控物重复性较好,可用于室内质控;不建议用BSA作质控物稳定剂。
蔡桂君林丽娟方艳平江凌晓余楠
关键词:人巨细胞病毒质控物室内质控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27
2011年
目的应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对散发性耳聋患者进行耳聋基因筛查,评价其在临床上快速检测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的可行性。方法研究对象为76例耳聋患儿,取外周血5mL,分离提取全血淋巴细胞基因组DNA,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中国人中常见的4个耳聋相关基因上的9个热点突变,包括GJB2(35delG、176del16、235delC及299delAT)、GJB3(C538T)、SLC26A4(IVS7-2A>G、A2168G)以及线粒体12S rRNA(A1555G、C1494T)。结果在76例样本中,共检出9例突变,其中5例为SLC26A4IVS7-2A>G杂合突变型;1例线粒体12S rRNA1555A>G均质突变型;1例GJB2235delC/GJB2299delAT复合杂合突变型;1例GJB2235delC纯合突变型;1例SLC26A4IVS7-2A>G纯合突变型。结论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对中国人中常见耳聋相关基因突变位点检出率高,可满足临床耳聋基因检测的要求,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江凌晓凌月仙蔡桂君王瑞莲
关键词:耳聋基因基因芯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