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建秋

作品数:22 被引量:69H指数:6
供职机构:温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文化科学电子电信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理学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电子电信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7篇密度泛函
  • 7篇泛函
  • 6篇电子态
  • 5篇第一性原理
  • 5篇第一性原理研...
  • 4篇密度泛函理论
  • 4篇泛函理论
  • 3篇磁场
  • 2篇电子结构
  • 2篇形线
  • 2篇引线
  • 2篇引线接头
  • 2篇碳纳米管
  • 2篇子结构
  • 2篇密度泛函理论...
  • 2篇密度泛函研究
  • 2篇纳米
  • 2篇纳米管
  • 2篇径向
  • 2篇滑片

机构

  • 14篇温州大学
  • 12篇浙江大学

作者

  • 22篇蔡建秋
  • 9篇陶向明
  • 8篇谭明秋
  • 6篇黄运米
  • 6篇罗海军
  • 4篇赵新新
  • 3篇张栋
  • 3篇陈文斌
  • 2篇金清理
  • 2篇黄晓虹
  • 2篇徐小军
  • 2篇董长昆
  • 1篇陈文彬
  • 1篇张耀举
  • 1篇谷温静
  • 1篇尚学府
  • 1篇王芒芒
  • 1篇宁华
  • 1篇李士本

传媒

  • 4篇物理学报
  • 3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物理实验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光学学报
  • 1篇原子与分子物...
  • 1篇强激光与粒子...
  • 1篇大学物理
  • 1篇实验技术与管...
  • 1篇温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电子学会...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3
  • 4篇2010
  • 2篇2007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1900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氢原子吸附的Cu(100)表面原子结构和电子态被引量:6
2007年
用密度泛函理论的总能计算研究了金属铜(100)面的表面原子结构以及在不同覆盖度时氢原子的吸附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在Cu(100)c(2×2)/H表面体系中,氢原子吸附的位置是在空洞位置,距最外层Cu原子层的距离为0.052nm,相应的Cu—H键长为0.189nm,并通过计算结构参数优化否定了其它的吸附位置模型.总能计算得出Cu(100)c(2×2)/H表面的功函数为4.47eV,氢原子在这一体系的吸附能为2.37eV(以孤立氢原子为能量参考点).通过与衬底原子的杂化,氢原子形成了具有二维特征的氢能带结构,在费米能级以下约0.8eV处出现的表面局域态是Cu(S)-H-Cu(S-1)型杂化的结果.采用Cu(100)表面p(1×1)、p(2×2)和p(3×3)的三种氢吸附结构分别模拟1,1/4,1/9的原子单层覆盖度,计算结果表明,随着覆盖度的增加,被吸附的氢原子之间的距离变短,使得它们之间的静电排斥和静电能增大,从而导致表面吸附能和吸附H原子与最外层Cu原子间垂直距离(ZH-Cu)逐渐减小.在较低的覆盖度下,氢原子对Cu(100)表面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单个原子吸附作用的形式.通过总能计算还排除了Cu(100)表面(2^(1/2)×22^(1/2))R45°-2H缺列再构吸附模型的可能性.
蔡建秋陶向明谭明秋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覆盖度
Sr_2RuO_4各向异性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超导体Sr2RuO4各向异性的光学性质。考虑到温度效应对其光学性质的影响,在计算光学矩阵元时加入洛伦兹(Lorentz)展宽δ=0.20eV。计算给出了Sr2RuO4沿c方向和x方向的反射谱、光导谱及电子能量损失谱,并与实验很好地符合。由光导谱表明,Sr2RuO4的光学性质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沿x方向的低能谱区形成了等离子体吸收峰,带内吸收和带间吸收的转换出现在1.84eV左右,而沿z方向没有出现明显的等离子体吸收。进一步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两个方向上不同的能带色散结构引起的。
蔡建秋陶向明罗海军金清理黄运米
关键词:光电子学光学性质密度泛函电子结构
c(2×2)O吸附Cu(001)表面结构、电子态与STM图像的研究被引量:8
2004年
用投影子缀加波和CP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贵金属Cu(0 0 1)面的表面结构、弛豫以及O原子的c(2× 2 )吸附状态 .研究结果得出在这种吸附结构中 ,O原子与衬底Cu原子之间的垂直距离约为 0 0 6 9nm ,Cu—O键长为0 194nm ,功函数约为 5 2 9eV ;吸附O原子形成金属性能带结构 ,由于Cu—O的杂化作用 ,在费米能以下约 6 7eV处出现了局域的表面态 .用Tersoff_Hamann途径计算了该表面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图像 。
陶向明谭明秋徐小军蔡建秋陈文斌赵新新
关键词:电子态键长表面态CP
吸附O的Cu(110)c(2×1)表面原子结构和电子态被引量:5
2005年
采用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计算了清洁Cu(110)表面和吸附O原子的Cu(110)c(2×1)表面的原子结构,结构弛豫和电子结构,得到了各种表面结构参数.分别计算了O原子在Cu(110)表面三个可能吸附位置吸附后的能量,并给出了能量最低的吸附位置上各层原子的弛豫特性和态密度.结果表明O吸附后的Cu(110)表面有附加列(added-row)再构的特性,O原子吸附在最表层铜原子上方,与衬底Cu原子的垂直距离为0.016nm,以氧分子为能量基准的吸附能为-1.94eV;同时由于Cu3d-O2p态的杂化作用使得低于费米能级5.5 ̄6.0eV的范围内出现了局域的表面态.计算得到清洁的和氧吸附的Cu(110)表面的功函数分别为4.51eV和4.68eV.电子态密度的结果表明:在Cu(110)c(2×1)表面O吸附的结构下,吸附O原子和金属衬底之间的结合主要是由于最表层Cu原子3d态和O原子2p态的相互作用.
陈文斌陶向明赵新新蔡建秋谭明秋
关键词:结构弛豫
氢原子在Be(0001)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采用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单个氢原子和多个氢原子在Be(0001)表面吸附性质.给出了氢吸附Be(0001)薄膜表面的原子结构、吸附能、饱和度、功函数、偶极修正等特性参数.同时也讨论了相关吸附性质与氢原子覆盖度(0.06-1.33ML)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氢原子的吸附位置与覆盖度之间有强烈的依赖关系,覆盖度低于0.67ML时,氢原子能量上易于占据fcc或hcp的中空位置;覆盖度为0.78ML时,中空位与桥位为氢原子的最佳吸附位;覆盖度在0.89到1.00ML时,桥位是氢原子吸附能量最有利的位置;以上覆盖度中Be(0001)表面最外层铍原子的结构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当覆盖度为1.11-1.33ML,高覆盖度下Be(0001)表面的最外层铍原子部分发生膨胀,近邻氢原子渗入到铍表面次层,氢原子易于占据在hcp和桥位.吸附结构中的氢原子比氢分子中的原子稳定.当覆盖度大1.33ML时,计算结果没有发现相对于氢分子更稳定的吸氢结构.同时从分析偶极修正和氢原子吸附垂直高度随覆盖度的变化关系判断氢覆盖度为1.33ML时,在Be(0001)表面吸附达到饱和.
宁华陶向明王芒芒蔡建秋谭明秋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吸附能
构建实验项目评价机制 推动实验教学改革被引量:16
2013年
基于实验项目对于实验课程的重要性和现有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不足,提出构建实验项目评价机制,并简要地分析和论述了这一机制的意义及其构建过程。建立实验项目的评价体系,再将实验项目的评价结果反馈到实验教学中,从而推动实验项目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以满足现代社会进步、学科发展和实验教学对象变化等对实验教学所提出的一系列新的要求。最后结合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实践提出并分析了多个实验综合对比和单个实验专项分析的2种实验项目评价模式。
蔡建秋金清理李士本张栋罗海军黄晓虹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复杂固体和表面体系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蔡建秋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HEUSLER合金表面电子态
氢气对多壁碳纳米管场发射的增强效应
本文讨论了氢气、氧气、氮气对多壁碳纳米管(MWNT)场致发射的影响。MWNTs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在含催化金属的本征金属基底上直接合成。本工作包含实验和第一性理论研究两部分。实验证实MWNT场发射性能在氢环境下得...
董长昆罗海军蔡建秋
关键词:多壁碳纳米管氢气
文献传递
3d过渡金属原子单层在Pd(001)表面磁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用第一性原理基础上的超软赝势方法的总能计算,研究了3d过渡金属(Sc,Ti,V,Cr,Mn,Fe,Co,Ni,Cu,Zn)在Pd(001)表面的单层p(1×1)和c(2×2)结构的表面磁性和总能.所得结果表明对于Sc,Ti,V和Cr只存在p(1×1)的铁磁性结构,而Mn只有c(2×2)的反铁磁结构存在.Fe,Co和Ni这三种元素上述两种结构都存在,但是总能上p(1×1)的铁磁结构要低些,因此是比较稳定的结构.而Cu和Zn在该表面上的单层中不存在上述两种结构.对于V的p(1×1)铁磁结构,计算得到的每个V原子磁矩为2.41μB,大于用全电子方法得到的0.51μB.两种计算方法得到其他金属原子(Cr,Mn,Fe,Co,Ni)的表面磁矩比较相近,都比孤立原子磁矩略小.
赵新新陶向明陈文彬蔡建秋谭明秋
一种具有场发射氢传感效应的碳纳米管的筛选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场发射氢传感效应的碳纳米管的筛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拉曼光谱对碳纳米管样品进行测试,获得拉曼光谱,在拉曼光谱的高频区中,读取石墨峰的G峰强度和无序峰的D峰强度,并且R表示D峰强度与G峰强度的比值,...
董长昆赵洋洋蔡建秋罗海军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