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诗国

作品数:66 被引量:194H指数:8
供职机构: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3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1篇疟疾
  • 18篇虫病
  • 10篇寄生虫
  • 10篇感染率
  • 10篇按蚊
  • 9篇源性
  • 9篇土源性
  • 9篇土源性线虫
  • 9篇流行病
  • 9篇流行病学
  • 8篇吸虫
  • 7篇嗜人按蚊
  • 7篇吸虫病
  • 7篇寄生
  • 6篇寄生虫病
  • 6篇肠道
  • 6篇传疟媒介
  • 5篇病例
  • 4篇支睾吸虫病
  • 4篇中华按蚊

机构

  • 63篇重庆市疾病预...
  • 2篇四川省疾病预...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市长寿区...
  • 1篇重庆市北碚区...

作者

  • 63篇蒋诗国
  • 49篇吴成果
  • 26篇李继艮
  • 25篇肖邦忠
  • 22篇肖鹏
  • 22篇罗兴建
  • 21篇罗飞
  • 19篇晏维
  • 18篇赖杰
  • 17篇李继银
  • 11篇黄文利
  • 11篇谢君
  • 7篇李珊珊
  • 5篇廖文芳
  • 3篇廖春艳
  • 3篇李怡
  • 2篇许静茹
  • 2篇雷杨
  • 2篇李心术
  • 2篇周爽

传媒

  • 9篇寄生虫病与感...
  • 8篇热带医学杂志
  • 7篇重庆市预防医...
  • 6篇中国病原生物...
  • 5篇热带病与寄生...
  • 4篇中国寄生虫病...
  • 3篇实用寄生虫病...
  • 2篇中国学校卫生
  • 2篇中国寄生虫学...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国际医学寄生...
  • 1篇中华地方病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14篇2004
  • 9篇2003
  • 6篇2002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6年潼南县华支睾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华支睾吸虫病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监测村5岁以上的常住人群粪便标本300份,采用水洗沉淀+醛醚法检查标本中的华支睾吸虫卵。感染因素调查,华支睾吸虫感染者与未感染者按1∶4匹配调查。采集调查村常见鱼种,每条鱼取其鳍、腮、尾等部位肌肉压片镜检囊蚴。健康教育前后问卷调查,了解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共调查367人,检出华支睾吸虫卵感染者12人,感染率为3.27%;性别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者均为农民,年龄最小32岁,最大73岁。感染组12人,对照组48人,对吃生鱼半生鱼、吃火烧鱼、用人畜粪便喂鱼等因素分析发现,各因素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检测4种淡水鱼131尾,检出华支睾吸虫囊蚴12尾,阳性率为9.16%。其中仅麦穗鱼和半餐(白参)检出华支睾吸虫囊蚴,麦穗鱼囊蚴检出率高达25.00%,显著高于半餐(P<0.05)。健康教育前学生和村民分别调查69人和50人,知晓率分别为26.09%和44.61%,健康教育后学生和村民调查69人和58人,知晓率分别为84.06%和98.28%,健康教育后两类人群知晓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我市华支睾吸虫病经过多年的大力防治,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流行区范围并没有缩小,人群感染率仍较高,仍需继续开展防治和监测工作。
蒋诗国袁乃良吴成果王嘉弋周梓伦李继艮谭昌仁罗兴建唐述先罗飞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病
重庆市丝虫病流行概况与防治效果评价
2006年
目的 评价重庆市防治淋巴丝虫病的效果,总结消除丝虫病经验。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重庆市丝虫病流行病学调查、防治、监测和慢性丝虫病调查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结果 重庆市13个区(自治县、市)427个乡镇有丝虫病流行,均为班氏丝虫病流行区,传播媒介主要为致倦库蚊。1955~1985年,全市累计血检14491032人次,查出微丝蚴血症者553703人次。1970~1981年对象治疗932013人次,疫点人群预防服药284380人次,全民服药361101人次,海群生药盐防治5133065人次。1957~1979年人群微丝蚴率为5.34%,1985年降至0.07%。1987年查出最后1例微丝蚴血症者后未再发现微丝蚴血症者,达到基本消除丝虫病标准。1997年全市达到消除丝虫病部颁标准。上世纪90年代查出慢性丝虫病患者56008例,2003年调查为23426例,减少58.17%。结论 经过综合防治,重庆市丝虫病传播已被阻断。监测结果表明,全市达到消除丝虫病的目标。
蒋诗国吴成果李继艮晏维赖杰黄文利肖鹏
关键词:丝虫病
重庆市疟疾发病动态模型的建立
2007年
目的研究重庆市1951-2001年疟疾发病的动态规律。方法运用SPSS 12.0统计软件,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建立人口数的二次预测模型和年新发病例数的对数曲线模型来分析预测疟疾的发病数及发病率。结果重庆市人口数的二次曲线模型和疟疾新发病例的对数曲线模型能够对重庆市人口数和疟疾新发病例数进行预测,2002年重庆市人口数预测范围为3113112~3368928人,新发病例数范围为126~134例;分别与实际的人口数(31309038人)和病例数(130例)基本吻合。结论运用人口数的二次曲线模型和疟疾新发病例的对数曲线模型能够较好的预测疟疾发病数和发病率,总体来看重庆市疟疾动态的总趋势是持续下降的。
晏维蒋诗国李继艮罗飞谢君
关键词:疟疾新发病例动态模型
2013年重庆市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掌握重庆市人群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特点,为防治土源性线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年选择梁平县、南川区、永川区、长寿区等4个区县作为监测点,对每个监测点1 000人以上的常住居民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土源性线虫虫卵,同时对3~12岁儿童用透明胶纸肛拭法定性检查蛲虫卵。在每个监测点采集菜园、厕所周边、庭院、厨房四类地点的土样,用饱和硝酸钠溶液离心漂浮法镜检蛔虫卵。结果 4个监测点共调查4 275人,土源性线虫病总感染率为6.85%,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为2.46%、4.02%、0.05%,3~12岁儿童蛲虫感染率为3.38%。不同虫种间(χ~2=161.21,P<0.01)、监测点间(χ~2=139.13,P<0.01)、不同文化程度间(χ~2=21.25,P<0.01)比较,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人群总体感染率(χ_(趋势)~2=16.30,P<0.01)、钩虫(χ_(趋势)~2=11.82,P<0.01)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不同职业比较,钩虫感染率(χ~2=10.3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菜园、厕所、庭院、厨房环境土壤蛔虫卵的检出率分别为20.00%、15.00%、12.50%、12.50%。结论重庆市监测点人群土源性线虫病感染率较低,但不同地区、人群感染率存在差异,环境土壤蛔虫卵的检出率较高。
周爽吴成果谢君罗兴建蒋诗国罗飞
关键词:土源性线虫感染率
重庆市慢性丝虫病现状调查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慢性丝虫病患病现状,为治疗和照料慢性丝虫病患者提供依据。方法以乡为单位,历史资料记载的微丝蚴率分为≥10%、≥5%和<5%三层,每层随机抽取3个乡,每个乡抽样调查9个村。逐户走访,询问和/或查体,记录各型慢性丝虫病调查结果。用此方法调查的各型慢性丝虫病人数,估算全县现有各型慢性丝虫病患者人数。微丝蚴率低,慢性丝虫病患者少,分布范围小的区县,以村为单位,对曾经有丝虫病流行的村进行逐户走访调查,记录调查结果。结果抽样调查+估算+普查,尚有慢性丝虫病患者23 426 例,患病率为0.94%,其中象皮肿占3.99%、鞘膜积液占55.78%、乳糜尿占33.63%、混合型占6.60%。与20世纪 90年代摸底数的56 008例比较,减少35 282例,下降了58.17%。微丝蚴率越高的地区,慢性丝虫病患者亦多, 经相关分析(r=0.95,P<0.0005)。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掌握了重庆市慢性丝虫病现状,为今后开展对慢性丝虫病患者的治疗与照料提供了依据。
李继艮吴成果张富南雷杨李怡蒋诗国
关键词:慢性丝虫病
重庆市人群土源性寄生虫感染趋势与感染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重庆市人群土源性寄生虫感染状况,为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历次调查保管较为完整的资料,选择钩虫、蛔虫人群感染率进行发展趋势比较。并对钩虫、蛔虫感染者与未感染者按进行对照调查,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感染与生吃蔬菜...
蒋诗国肖邦忠罗兴建罗飞吴成果李继艮肖鹏黄文利
关键词:钩虫蛔虫环境因素社会因素
文献传递
重庆市儿童蛲虫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3~12岁儿童蛲虫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重庆市城区和农村各1个区作为调查点,分别按东、西、南、北、中抽取1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抽取150名3~12岁儿童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圆底试管透明胶纸肛拭法,定性检查蛲虫卵。同时对其个人卫生情况、父母文化程度等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 592名儿童蛲虫感染率为6.85%,其中男、女性感染率分别为6.29%、7.40%;城区和农村感染率分别为2.14%、12.13%;以5~7岁组感染率最高,为13.56%。不同年龄、地区、父母文化程度和职业、饭前便后是否洗手、教室地面、是否寄托等因素的儿童蛲虫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地区、教室地面、儿童寄托情况这4个因素是儿童蛲虫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重庆市农村儿童蛲虫感染率高于城市,低年龄段、寄托、农村地区、教室环境较差的儿童应作为防治重点对象。
吴成果罗兴建谢君蒋诗国李珊珊肖邦忠
关键词:蛲虫感染儿童影响因素
三峡库区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为制定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三峡库区15个区县,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随机抽取4个村(居委会)为调查点。以本地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问卷,调查人群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职业等,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查肠道蠕虫卵;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3~12岁儿童蛲虫卵。结果共调查30820人,寄生虫感染者3982人,总感染率为12.92%,各区县感染率在3.86%~24.90%之间,不同区县总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5.16,P<0.01)。蛔虫、钩虫、鞭虫、蛲虫感染率分别为8.62%、4.18%、0.57%、4.73%,蛔虫感染率高于其它3种(χ2=2354.35,P<0.01);男性、女性感染率分别为12.82%、13.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P>0.05)。总感染率、蛔虫、钩虫感染率均以60~岁组最高,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32,P<0.01)。以学龄前儿童(13.64%)、农民(13.29%)、学生(11.61%)为高,明显高于其它职业人群(χ2=41.23,P<0.01)。以文盲(18.24%)、小学(14.01%)、学龄前儿童(13.64%)为高,明显高于其它学历人群(χ2=214.43,P<0.01)。钩虫感染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F=43.86,P<0.01)。以感染1种寄生虫为主,占91.50%。结论与第二次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相比,三峡库区人群士源性线虫感染率大幅度下降,但其感染仍然普遍,感染以蛔虫为主,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和农民感染较高。
吴成果罗飞蒋诗国罗兴建谢君
关键词: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蛔虫
饱和盐水漂浮法与Kato-Katz法检查肠道线虫卵的效果评价
2004年
蒋诗国杨伟廖春艳李继银肖邦忠孙家权
关键词:KATO-KATZ法肠道寄生虫
三峡库区疟疾监测点基线资料调查
三峡水库是举世睹目的伟大工程,她的建成将对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但也由于水面扩大、流速减缓、形成无数的岛屿;原有无数的小溪流将成为死水区域,成为大面积的媒介滋生地,从而对相关疾病带来负面影响。为了掌握疟疾疫情和按蚊密度动...
蒋诗国肖邦忠李宗明张依德龚一顺李向荣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