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芬 作品数:27 被引量:20 H指数:2 供职机构: 玉林师范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学 文化科学 语言文字 经济管理 更多>>
R.S.托马斯诗歌研究综述 2018年 R.S.托马斯是20世纪威尔士饮誉世界的英语诗人。他的诗歌形式冷峻凝练,思想深邃,富有民族特色。自1946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始,托马斯于1950年代末引起学术界的关注。纵观英美国家近60年的托马斯研究历程,我们可以发现:托马斯研究经历了从内部研究到外部研究再到综合研究的转向。本文旨在回顾和综述托马斯研究的主要成果,掌握学界的托马斯研究动态,以期对国内托马斯研究产生借鉴意义并促进国内相关研究。 蒋芬关键词:诗歌 以任务课型为载体构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新模式 被引量:5 2013年 复合型翻译人才缺席,引发人们对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质疑。缺乏互动创新机制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成为制约培养高质量翻译人才的瓶颈。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和交际能力模式为理论依据,借鉴现代翻译学研究和翻译专业建设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以任务课型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并通过实际操作对模式的假设进行检验。希望这一探索性的翻译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将会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课程的改革和建设有所借鉴,并通过与同仁分享经验、合作探究共同提高课程理论和实践能力,实现翻译教学培养复合型翻译人才的目标。 卢少雯 蒋芬关键词:大学英语 翻译 双语能力 从清末民初(1898-1919)文学观的变化看翻译文本的选择 2007年 从翻译与文化的关系之视角对清末民初的翻译现象进行分析,阐述了"功利"的文学观及其对翻译文本选择的影响和游戏的消遣的文学观与翻译文本的选择,分析这一时期文学观的变化对翻译文本选择的影响。 蒋芬 汤燕瑜关键词:翻译 文学观 文本选择 从《缝衣曲》的三个译本看中国近代英诗汉译的变化 被引量:1 2013年 对托马斯·胡德(Thomas Hood)的《缝衣曲》(Song of the Shirt)在近代中国的三个译本作比较分析,可以勾画出近代英诗汉译的变化轨迹。从翻译目的来看,马君武强调"新文明之输入"、胡适"不作无关世道之文章",而刘半农则关注原诗"刻画贫女心理之周至",体现了近代译者从注重原文社会效果到原文艺术特色的变化;而从翻译方法来看,"豪杰译"到"直译"的变化则体现了近代译者对原作的逐渐尊重。 蒋芬关键词:翻译目的 翻译策略 从政治审美到文学审美——论苏曼殊的翻译 被引量:1 2009年 苏曼殊是清末民初重要的翻译家。其早期的翻译呈现出强烈的政治审美气息,而其后期的翻译则倾向于文学审美。笔者通过对苏曼殊文学翻译从政治审美到文学审美审美变化的分析,体现了苏曼殊的翻译观念的变化及审美追求。 蒋芬关键词:文学审美 苏曼殊 翻译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要兼顾公益导向与市场导向 被引量:1 2017年 公共文化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一般由政府供给,然而这种模式存在供给能力不足和效率低下等问题。我国应逐步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引入市场机制,依据公共文化服务性质和种类合理划分政府和市场的职能边界,构建公益导向与市场导向平衡兼容的供给模式。 蒋芬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 初中英语教材中德育渗透探讨——以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为例 2019年 本文以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的教材为例,从教材思想内容、插图以及阅读思考题三个方面探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认为人教版英语教材很好地融合了德育因素,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青少年的品德。 蒋芬关键词:初中英语教材 德育渗透 英美诗歌教学中的文本细读 2019年 文本细读作为一种阅读方法,经常被用于英美诗歌课堂教学中。本文以20世纪威尔士英语诗人R.S.托马斯的一首诗为例,探讨在英美诗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蒋芬关键词:诗歌教学 文本细读 英美诗歌 刘半农的译诗与“五四”前的诗歌翻译规范 被引量:2 2014年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和文学改良思想的提出,刘半农提出增多诗体的诗学追求,对部分译诗又采取充分性翻译策略和运用白话语体,从而造成其诗歌翻译体式的杂合。这种"杂合"的译诗倾向表明了译者对诗歌语体与形式的探索,亦反映出了翻译规范的矛盾性和不稳定性。运用图瑞的翻译规范理论对刘半农"五四"前的诗歌翻译进行探讨,总的来说刘半农遵守初始规范和操作规范,在翻译过程中套用传统的诗歌形式,采用浅近文言的语体、可接受性的翻译策略。 蒋芬 卢少雯关键词:翻译规范 刘半农 诗歌翻译 论诗学对周瘦鹃翻译的影响 2008年 从读者与译者关系角度,探讨了诗学对周瘦鹃翻译的影响。 蒋芬关键词:诗学 操控 周瘦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