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志彬
- 作品数:6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非呼吸系统病理因素对面罩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被引量:7
- 2001年
- 目的 :试图阐明非呼吸系统病理因素对面罩正压机械通气 (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根据 NIPPV最终治疗效果 ,将患者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 ,比较 2组非呼吸系统病理因素的差异 ,分析无效组患者最终放弃 NIPPV治疗措施的原因。结果 :进入研究的 5 8例 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 ,有效组与无效组患者呼吸系统的基本病理状态、基础治疗以及进入 ICU时血气分析结果无明显差别。但是 ,经过仅 1个小时的 NIPPV治疗后 ,有效组患者的高碳酸血症及呼吸性酸中毒得到明显改善。NIPPV治疗前无效组患者血浆白蛋白浓度〔(32 .5± 7.2 ) g/ L〕明显低于有效组〔(37.2± 5 .0 ) g/ L〕。无效组中47.1%的患者是非直接的呼吸系统因素 (循环状态恶化、烦躁和消化系统紊乱 )导致最终放弃 NIPPV治疗 ,而行气管插管后的机械通气治疗。结论 :对于 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 ,在实施 NIPPV治疗的同时 ,积极控制感染、纠正低蛋白血症及内环境紊乱 ,尤其是加强循环系统监护治疗 ,将有助于提高 NIPPV治疗的成功率。
- 刘励军蒋志彬余世全沈斌吴曙华SauderPJaegerA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
-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感染性休克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被引量:3
- 2000年
- 目的 探讨低浓度NO吸入对感染性休克并发ARDS的治疗价值。方法 17例感染性休克并发ARDS患者行机械通气 ,Swan -Ganz导管检查 ,观察吸入低浓度一氧化氮 (10 ppm)前后氧合功能的变化。 结果 吸入NO后 ,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及血氧分压 /吸氧浓度比值皆显著上升 (P <0 .0 0 1) ;肺内分流率显著下降(P <0 .0 0 1)。
- 蒋志彬刘励军王英吾柏铭
-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一氧化氮吸入治疗低浓度一氧化氮肺内分流率NO吸入导管检查
- 影响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患者有效性的因素被引量:10
- 2001年
- 刘励军余世全蒋志彬沈斌吴曙华Jaeger.A
- 关键词: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 一氧化氮吸入对感染性休克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氧合功能的作用及血流动力学的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3
- 2000年
- 目的 :评估吸入低浓度一氧化氮 (NO)治疗感染性休克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的有效性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对 17例感染性休克并发 ARDS患者行机械通气 ,Swan Ganz导管检查 ,观察吸入 10 m mol/ L NO前后氧合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吸入 NO后 ,患者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及氧合指数分别由 (8.6 7± 2 .15 ) k Pa(1k Pa=7.5 mm Hg) ,0 .86± 0 .0 8和 (9.6 3± 3.0 7) k Pa上升至(17.74± 8.82 ) k Pa,0 .95± 0 .0 8和 (2 5 .33± 11.36 ) k Pa(P均 <0 .0 0 1) ;肺内分流率由 (4 7.4± 13.3) %下降至(2 8.1± 12 .7) % (P<0 .0 0 1) ;血流动力学参数 :平均动脉压、平均肺动脉压、心输出量、心脏指数、体肺循环阻力指数、中心静脉压及肺动脉楔压均无明显变化 (P均 >0 .0 5 )。结论 :吸入低浓度 NO对感染性休克并发ARDS患者的氧合功能、血气指标有明显改善且血流动力学稳定 。
- 蒋志彬刘励军王英吾柏铭
-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休克一氧化氮氧合功能
-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临床观察及其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 1995年
- 冠脉内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主要原因,溶栓治疗是近年的重要进展。1991年10月~1994年10月共收治AMI 41例,其中15例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本文比较两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以及溶栓治疗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 陈建昌吾柏铭洪小苏余荣水蒋志彬高岚
- 关键词:心肌梗塞血小板活化药物疗法
-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变化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塞 (AMI)心率变异性 (HRV)的演变特点及其在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PVT)时的变化。方法 对 6 0例AMI患者和 76名健康成人行 2 4hHRV(时域、频域、散点图 )分析 ;根据AMI后HRV检测先后和合并PVT与否进行分组对比研究 ;并对 12例随访AMI患者的HRV行自身对比研究。结果 AMI患者HRV多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其彗星型散点图比例较对照组亦显著降低 (P <0 .0 1)。AMI后早期(<2 4h )SDNN、SDANN、SDNNindex、三角指数、ULF即显著降低 ,并与TP、VLF、LF一同呈现先降低后不全恢复态势 ,其测值以 2 4h~ 7d时段或 7d~ 2 1d时段为最低 ;其它指标呈降低趋势。HRV多数指标在 4个不同检测时间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例AMI患者HRV指标复测时绝大多数较初测时有不同程度提高 ,SDNN呈显著升高(P <0 .0 1)。合并短阵室速和心肌缺血者除SDNN、SDANN外其它指标测值在分组比较中均相比为最低 ,但无统计学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AMI患者HRV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且随时间推移呈逐步恢复的演变 ,表明AMI患者自主神经受损。
- 沈斌吾柏铭陈建昌蒋志彬高岚韩婷婷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心率变异性心电图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