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宣斌

作品数:46 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6篇科技成果
  • 4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35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石漠化
  • 6篇植被
  • 6篇试验初报
  • 5篇育苗
  • 5篇造林
  • 5篇植被恢复
  • 4篇容器育苗
  • 4篇绿化
  • 4篇绿岩
  • 3篇引种
  • 3篇三峡库区
  • 3篇生态功能
  • 3篇生物量
  • 3篇树种
  • 3篇物量
  • 3篇绿化植物
  • 3篇母树
  • 3篇母树林
  • 3篇库区
  • 3篇工厂化

机构

  • 46篇重庆市林业科...
  • 6篇西南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重庆市中药研...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三峡职业技术...

作者

  • 46篇蒋宣斌
  • 15篇周小舟
  • 13篇耿养会
  • 10篇王轶浩
  • 9篇张正文
  • 8篇陈丽洁
  • 8篇彭秀
  • 7篇罗韧
  • 7篇娄利华
  • 6篇王伟
  • 5篇谭小梅
  • 5篇何邦亮
  • 5篇田艳
  • 4篇刘春生
  • 4篇吴晓龙
  • 3篇贺丽
  • 3篇周旭
  • 3篇陈道静
  • 3篇齐代华
  • 3篇周益权

传媒

  • 13篇重庆林业科技
  • 4篇四川林业科技
  • 2篇江西农业学报
  • 2篇现代农业科技
  • 2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湖北林业科技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广西植物
  • 1篇竹子研究汇刊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南方农业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第十五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9篇2013
  • 6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汝溪河流域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肥力评价被引量:2
2014年
运用因子分析法评价了长江汝溪河流域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肥力,通过计算和分析特征根、累计贡献率、因子载荷矩阵、各土层主成分因子及其综合得分,得出汝溪河流域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肥力丰缺状况、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找到改善和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和途径。分析表明:pH值和主要养分指标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而逐渐下降,各植被类型在不同土层的养分含量具有较大差异,土壤养分管理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因子的主成分得分与综合得分情况,该分析结果可对该区域内森林抚育、水土流失防治、土壤可持续利用等提供参考依据。
谭小梅耿养会蒋宣斌周益权
关键词:土壤肥力植被类型
重庆石漠化区香根草栽植初探被引量:2
2010年
在重庆巫山石漠化地区采用香根草进行栽植试验,并对其生物量进行测定、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栽植密度处理香根草生物量不同,以30 cm×30 cm处理最大,1 m×1 m处理最小,香根草生物量有随栽植密度减小而减小趋势;3种处理中,香根草地上部分生物量均大于地下部分生物量。2)不同栽植技术处理,香根草生物量不同,以移栽灵处理香根草生物量最大,对照最小。移栽灵和对照处理中,香根草地上部分上物量均大于地下部分生物量,生根粉则相反,地上部分生物量小于地下部分生物量。
王轶浩蒋宣斌耿养会彭秀李彬陈丽洁周小舟徐远贵
关键词:石漠化香根草栽植密度生物量
不同程度石漠化生境中矛叶荩草Arthraxon prionodes茎形态适应性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喀斯特石漠化是我国西南地区最严重的地质灾害,其生境对植物的强烈胁迫作用阻碍了石漠化环境的恢复,在胁迫作用更为强烈的地区,木本植物并不能作为先锋物种,因此草本植物对环境的初步改良作用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在重庆不同程度的石漠化地区,均能发现矛叶荩草生存,因此确定矛叶荩草是石漠化环境适生种之一.该文通过研究不同石漠化程度下矛叶荩草茎形态的特征,分析了矛叶荩草茎对石漠化生境的适应策略,以期为喀斯特植被恢复及管理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石漠化程度加深,矛叶荩草主茎及侧枝相关指标整体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分3个阶段:潜在石漠化阶段,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阶段,重度石漠化、极度石漠化阶段.影响主茎长度的主要因子是主茎的节间长度,影响侧枝长度的主要因子是节间数,侧枝分枝格局显示随着石漠化程度加深,矛叶荩草倾向于产生更多的分枝.因此,矛叶荩草对石漠化生境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其适应策略是随着石漠化程度加深,矛叶荩草生境从乔灌木群落过渡到草本群落,矛叶荩草主茎产生更多的较长节间以储备营养物质,而侧枝产生更多的较短节间增加侧枝的物理支撑能力,达到增加叶片附载的目的,增强光能的利用,尽管侧枝主要功能是增加叶片附载,但在营养储备功能上与主茎互补.
周旭齐代华蒋宣斌贺丽闵鹏梁洪海卢峰
关键词:喀斯特石漠化主茎侧枝
石漠化综合治理与植被恢复技术体系被引量:5
2013年
通过介绍我国岩溶石漠化的基本情况以及石漠化的治理与植被恢复技术体系发展现状,结合其在西南地区特别是重庆的实际,指出我国岩溶石漠化治理成效不明显的关键原因是缺乏真正实质性的喀斯特生态系统综合管理。认为只有把喀斯特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科学地进行综合开发治理,方能最终达成石漠化生态系统正向演替的目标。
周小舟蒋宣斌王震张震杨予静
关键词:石漠化植被恢复
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治理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
王轶浩王正春任立罗韧耿养会任凭蒋宣斌薛兰兰娄利华李中祥任梓维
主要技术内容: 三峡库区消落带以面积广、治理难度大、潜在危害多而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该成果集成了多项消落带生态治理关键技术,历经十余年深入、系统的科学研究,有效解决了三峡库区160-175m消落带生态治理问题,突破了16...
关键词:
关键词:生态治理苗木繁育造林技术
南川木波罗幼苗构件生物量和叶片特征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被引量:4
2014年
为深入了解南川木波罗构件种群生物量、比叶面积及叶干物质含量随苗龄叶龄的变化规律,以南川木波罗幼苗(1~5年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根、茎、叶等构件种群的生物量、SLA、LDMC 差异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单株生物量随着苗龄增加而增加,且差异达显著性水平;(2)各构件生物量增加的幅度不尽相同,其中枝条生物量增长幅度最大,5年生幼苗与2年生幼苗相比达477.23倍,其余构件生物量为主干>叶>根;(3)枝条和主干的生物量比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所占根比率变动较小而叶逐渐下降.表明植物体对各构件生物量投资的不均衡性,主要偏向于枝和主干;(4)SLA 随着苗龄的增加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且当年生叶大于1年生叶;幼苗叶片干物质含量(LDMC)随苗龄增加而增加,且1年生叶均高于当年生叶.
贺丽周旭刘成齐代华蒋宣斌陈丽洁
关键词:构件种群生物量比叶面积干物质含量
红果冬青组培快繁技术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红果冬青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但传统育苗方式效率低,采用组织培养方法可快速繁殖红果冬青。对红果冬青茎段进行组织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红果冬青最佳灭菌方法为0.1%升汞灭菌8min;最佳启动培养基为MS+BA1.4mg·L-1+NAA0.2mg·L-1,萌芽率可达82.5%;继代培养基1/2MS+BA1.4mg·L-1+NAA0.2mg·L-1+KT0.2mg·L-1,增殖系数达4.1;生根培养基1/2MS+NAA0.2mg·L-1+IAA0.2mg·L-1,生根率达90%。
杨灿陈丽洁黄小辉蒋宣斌张宏朱恒星
关键词:红果冬青培养基
石漠化地区不同造林树种植被恢复技术初探——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中梁镇石漠化综合治理为例
2012年
本研究通过初探石漠化地区不同造林树种植被恢复情况,旨在为区域性石漠化治理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通过调查新造林树种的树高、胸径及其抗逆性等指标,初步筛选出5种可以作为该地区植被恢复与景观再造技术适宜树种:栾树、楸树、光皮树、桂花和山合欢;对已造林树种进行调查,同时结合进行生物多样性,筛选出4种最适宜树种:柏木、雪松、杜英和重阳木;5种适宜树种:棕榈、天竺桂、广玉兰、黄果树、大叶女贞。
王震王伟蒋宣斌王利何邦亮
关键词:石漠化植被恢复树种
珍贵用材柏木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繁育技术研究
谭小梅蒋宣斌周益权张正文彭秀周小舟宴巧
通过收集保存重庆本地柏木优良种质和引进浙江柏木良种基地优良种质,为后期构建柏木育种群体,建立柏木良种基地,开展柏木长期育种奠定重要的物质基础;开展柏木嫁接繁育技术研究,熟练掌握了柏木嫁接技术,可为柏木优良种质嫁接保存和无...
关键词:
关键词:柏木种质资源保护
重庆地区绿化植物生态功能评价与群落构建
选择了重庆地区常见的96种绿化植物,包括乔木、灌木(包括小乔木)、藤本植物3种类型,对其固碳、滞尘、吸污、杀菌4个方面的生态功能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4种功能型复层结构群落的构建。
蒋宣斌周小舟耿养会王震张震
关键词:绿化植物生态功能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