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华
- 作品数:171 被引量:279H指数:9
- 供职机构:济南军区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接合粘附分子-1功能缺失对大鼠角膜内皮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通过阻断接合粘附分子一1引起角膜内皮细胞结构和活性的改变来研究JAM—l的作用。方法由14只大鼠取下28片3.5mm直径角膜片,其中右眼角膜为实验组,用抗JAM一1单克隆抗体处理,左眼角膜为对照组,用磷酸缓冲液处理。处理后在高糖DMEM液中进行培养保存5d,之后用含5%葡聚糖T500的DMEM脱水24h。脱水后每组有12片角膜做锥蓝一茜素红染色内皮细胞活性计数及厚度测量,2片角膜与另外2片新鲜角膜一同进行戊二醛同定,用于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活性细胞计数对照组为(2008±505)/mm^2,实验组为(934±521)/mm^2,P〈0.01。角膜厚度对照组为(375.02±83.33)μm,实验组为(461.81±39.14)μm,P〈0.01。超微结构显示,实验组内皮细胞损坏严重,有较多的自噬体形成。结论作为细胞紧密连接构成成份的JAM-1,对维持角膜的内皮细胞结构和活性必不可少。
- 王光洁蒋华
- 关键词:活性染色透射电子显微镜
- Lenstar LS900与A超测量高度近视眼瞳孔中央角膜厚度对比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Lenstar LS900与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高度近视眼中央角膜厚度(CCT)的可重复性并比较其测量差异。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30人(60眼)用Lenstar LS900重复测量CCT3次,以评价其测量中央角膜厚度的可重复性。随机选取角膜屈光手术术前近视-6D以上患者35例(70眼),分别用Lenstar LS900与A超角膜测厚仪依次重复测量CCT各3次,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和相关性。结果 60只正常眼Lenstar LS900重复测量结果无统计学差异,测量角膜厚度重复性好。Lenstar LS900与A超测得的平均CCT分别为(538.32±13.15)μm、(535.39±31.17)μm,两种方法测量结果相比P>0.05。结论在测量高度近视眼CCT时,LenstarLS900安全、快捷,测量结果与目前公认的金标准A超的测量结果相近,可替换接触性测量仪A超使用。
- 张鸿瑫蒋华
- 关键词:高度近视眼中央角膜厚度LENSTARA超角膜测厚仪
- 应用电子计算机分析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的改变
- 1997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角膜内皮显微镜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67例糖尿病患者的128只角膜和67例正常人134只角膜进行活体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定量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变形,大小不均,呈不稳定状态。与正常人相比细胞密度和面积无明显变化,但面积变异系数、周长和最大长径均显著增大,形状系数显著减少(P<0.01);糖尿病Ⅰ型和Ⅱ型、有和无眼底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之间各检测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进行形态定量分析对指导糖尿病患者眼病治疗和判断预后均十分重要。
- 蒋华王焕旭王焕旭林庆华张康兰
- 关键词:内皮细胞角膜细胞形态学
- FD-OCT、A超角膜测厚仪对高度近视眼患者角膜厚度测量结果比较
- 随机选取角膜屈光手术术前近视-6D以上患者80例(160眼),分别用FD-OCT与A超角膜测厚仪依次重复测量CCT3次,并比较结果.
- 张鸿瑫蒋华
- 关键词:高度近视角膜厚度A超角膜测厚仪
- 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青光眼并白内障的“三联手术”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观察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三联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05—2012-10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1500/mm2)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27例(27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比观察术前与术后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术后并发症。分析角膜内皮保护因素。结果术前与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比较,除2例患者因视神经萎缩术后视力无明显改善外,余25例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术前与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角膜内皮失代偿发生。结论手术方式的选择、娴熟的手术技巧等因素可有效控制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青光眼白内障患者"三联手术"中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术前准确的评估及术后的处理也非常重要。
- 袁晔蒋华王永强高洪瑞
- 关键词:青光眼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晶状体植入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 SBK与LASIK治疗高度近视眼患者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17
- 2010年
- 目的比较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sub-Bowman keratomileusis,SBK)和传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高度近视眼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使用SBK和LASIK2种方法治疗近视度数大于-6.00D的近视眼患者95例(95眼),术中测量角膜基质床厚度及角膜瓣厚度并进行比较,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检查并记录裸眼视力、屈光状态、角膜情况等并进行比较。结果 SBK组角膜瓣平均厚度为(108.23±11.63)μm,LASIK组为(143.89±21.65)μm,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3.321,P=0.000)。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裸眼视力≥1.0者SBK组分别占95.9%、93.9%、91.8%和91.8%,LASIK组分别占91.3%、93.5%、87.0%和84.8%;屈光度在±0.50D之间者SBK组分别占69.4%、73.5%、79.6%和83.7%,LASIK组分别占63.0%、67.4%、69.6%和67.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428、0.422、1.263、3.428,P=0.513、0.516、0.261、0.064)。SBK组1例出现轻微角膜上皮下混浊,LASIK组2例出现屈光回退。SBK组泪膜破裂时间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LASIK组6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SBK组角膜基质床厚度平均为(323.27±20.57)μm,LASIK组平均为(295.74±14.58)μm,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80,P=0.038)。术后12个月时角膜后表面Diff值SBK组为(0.037±0.011)mm,LASIK组为(0.050±0.012)mm,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5.242,P=0.390)。结论 SBK组治疗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LASIK组相同,SBK组术后早期的裸眼视力及12个月时屈光状态优于LASIK组,而治疗后保留的角膜基质更多,干眼恢复更快,生物力学稳定性更好。
- 张立军张岩王佼佼蒋华
- 关键词:角膜近视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 大瞳孔状态下的小梁切除术
- 目的 研究大瞳孔状态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15例青光眼病人,60岁以上5例,30-50岁3眼,30岁以下7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6眼,开角型青光眼3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6眼。术前综合用药能够将眼压降至正常...
- 王光洁蒋华魏捷王永强
- 关键词:小梁切除术丝裂霉素并发症
- 入伍前行不同屈光手术对新兵生活质量影响的调查
- 2016年
- 目的:调查了解入伍前行不同屈光手术对新兵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入伍新兵因近视行屈光手术615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以人群为基础进行多中心现况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职别、手术前近视时间、近视度数、手术至入伍时间间隔、手术医院级别、手术方式,以及术后恢复情况、当前眼部不适情况和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等。采用屈光矫正者生命质量(QIRC)量表评估行不同屈光手术新兵的生活质量,比较QIRC量表总分值。结果:本组615例术后QIRC量表总分值为(49.15±7.89)分,其中,入伍前行飞秒辅助传统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新兵总分值最高,为(49.57±8.24)分;行表层切削手术新兵总分值最低,为(46.68±6.09)分。行不同屈光手术新兵术后QIRC量表总分值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不同屈光手术方式对新兵生活质量影响不显著。
- 肖建和蒋华李世洋邢星赵爱红马红利马开放
- 关键词:新兵屈光手术生活质量
- 兔内毒素葡萄膜炎一氧化氮的改变及氨基胍的抑制作用
- 2002年
-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在葡萄膜炎房水及玻璃体中的变化及使用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兔眼玻璃体内注射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为葡萄膜炎模型,以房水蛋白浓度、细胞数目和病理方法测定炎症程度,同时检测房水及玻璃体中NO的变化,考察氨基胍的治疗效果。结果葡萄膜炎房水及玻璃体中NO显著增高,使用氨基胍抑制NO的同时也抑制了葡萄膜炎的发展。结论NO参与了葡萄膜炎的病理过程,氨基胍可抑制葡萄膜炎的发展。
- 高洪瑞杜宪霞周浩周韵秋蒋华
- 关键词:葡萄膜炎一氧化氮氨基胍
- 穿透角膜移植术各屈光变量及其相互关系
- 2008年
- 目的研究穿透性角膜移植(penertrating keratoplasty,PKP)术后各屈光变量间的数量关系,探讨PKP引起眼球屈光状态变化的规律。方法3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D四组分别行PKP术,植孔大小均为7 mm,植片直径依次为7、7.25、7.5和8.0 mm,将屈光变量植片差值、角膜屈折力、角膜厚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依次设为自变量X1、X2、X3、X4、X5,眼轴长度为应变量Y,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2周、1月、2月、3月进行观察测量并建立Y与各自变量间的数学模型。结果术前各屈光变量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各时间点的参数获得了屈光变量间的回归方程,如:术后3月Y=15.238+0.199X1+0.544X2-0.060X3+0.129X4-0.094X5。结论PKP术中应用不同植片/植孔大小差值可以引起眼球屈光状态的改变。所建立的回归方程数学模型对PKP术后屈光状态的控制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 王相如蒋华张霞王晓莉
- 关键词:角膜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