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甲河
- 作品数:16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江西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 治心:王阳明心学的主要实践环节被引量:3
- 2014年
- 王阳明心学不仅是哲学的建构,而且是实践的学问。由王阳明心学主要思想中"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三个方面表明,王阳明心学在实践中主要解决知行关系问题,并着重于个体内心的逆觉体证,转化人心从而安顿生命,因此可以说治心是王阳明心学的主要实践环节。在治心中,王阳明提出四句教的治心方法,针对三种品级采取相应进路,循循渐进,实践可以体会良知的妙用,体验心体之乐,提升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人人可以成圣。王阳明治心方法圆融,但有走向情欲横流的危险,而且这种觉民行道的路线理想化,在现实中有较大局限。
- 董甲河
- 关键词:良知治心私欲四句教圆融
- 生入圣与死还虚——罗汝芳生死观探微
- <正>随着阳明后学文献丛书出版,明代江右儒者罗汝芳日益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由于他早年受颜山农的点化,学界一般把他归为泰州学派。近年来,学者们从哲学、美学、经典诠释等诸多视域研究他的思想,产生许多成果。然而,目前关于他的生...
- 董甲河
- 文献传递
- 殷海光与现代新儒家:从对垒到缓和——以《殷海光书信集》与《殷海光学记》为例
- 2013年
- 在台湾,殷海光和现代新儒家始终保持着关系。到了20世纪50年代,台湾思想界终于爆发了一场以殷海光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者与以牟宗三、徐复观等为代表的新儒家之间的激烈论战。以《殷海光书信集》与《殷海光学记》为例可以发现殷海光与现代新儒家如方东美、徐复观、唐君毅、牟宗三等之间的关系脉向,是逐渐从对垒走向缓和,这影响了以后台湾文化发展的基本取向。
- 董甲河
- 关键词:殷海光新儒家对垒
- 论欧阳德独知说的三个层次
- 2016年
- 欧阳德的独知说以儒家经典与王阳明圣言量为主要依据,为了纠正学者多重闻见之知之弊,发挥《大学》独知说之要义;为了纠正学者滞有之弊,提出良知虚灵说,突显良知的无滞性;为了纠正学者对于良知的认知误区,区分良知与知觉、良知与知识见闻之间的差异。与王阳明以致良知说纠正朱子学说造成学者向心外求理误区之对策不同,欧阳德针对学者体认王阳明致良知说出现向心内求理的误区。他从王阳明圣言量中抽离出独知说,减弱了王阳明致良知说的圆融性,呈现出单一化的特质。
- 董甲河
- 关键词:知觉
- 生入圣与死还虚——罗汝芳生死观探微
- 随着阳明后学文献丛书出版,明代江右儒者罗汝芳日益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由于他早年受颜山农的点化,学界一般把他归为泰州学派。近年来,学者们从哲学、美学、经典诠释等诸多视域研究他的思想,产生许多成果。然而,目前关于他的生死观研...
- 董甲河
- 阳明学者的良知与知觉之辩——以聂豹与欧阳德、王畿的争论为中心
- 2017年
- 在阳明学者中,关于良知与知觉之辩分化出两种不同的致思路向。一种以聂豹为代表,主张良知是未发之中,知觉是已发之和,由知觉转向良知本体。一种以欧阳德、王畿为代表,主张良知既是未发之中,亦是已发之和,从知觉处见良知。双方互相指责,聂豹认为欧阳德、王畿从知觉处见良知,易出现义袭逐物之弊;欧阳德、王畿认为聂豹由知觉转向良知,易出现向内禅定之弊。双方固守不同的支援背景,都认为遵循阳明致良知学的理路,实则聂豹遵循朱子学体用二分思维方式,走立体达用路径;欧阳德、王畿遵循阳明学体用一源思维方式,走即用达体路径。
- 董甲河杨瑾黎文雯
- 关键词:良知知觉
- 论孟子的大生命观被引量:1
- 2014年
- 孟子的大生命观认为天命是生命的本源,身心是生命的结构,心比身更重要。孟子把生命的问题由天道转化为心性问题,提出养心、养气等心性方法,回归生命的本源,最终可以达到尽心知性知天的生命境界。孟子规定了儒者生命之道的模式,为儒者安身立命指出了一条正大光明之路。然而,从现实效用来看,孟子的大生命观模式只适合于上智之人,不能在现实中完全开展。
- 董甲河
- 关键词:养心养气
- 养德与养身的合一与紧张——论邹守益心学的养生向度
- 2014年
- 邹守益作为江右王门的主要代表之一,终生有疾,并从心学角度关注儒家养生问题。他认为养德与养身是一事,由养德可以学圣,同时亦可长寿。他着重于个体生命,提出闲其物欲、敬慎之功等心学养生方法,认为通过这些方法实践,可以实现仁者万寿无疆,世人之寿会有浅深,亦有广狭。他的心学养生是心理养生,呈现出伦理化特色,并以儒家长寿之说抵抗道教长生之说,树立儒家主体地位,但因终生病痛缠身,多次寻医问药,与儒家心学养生实践之间呈现出紧张关系。
- 董甲河
- 关键词:邹守益养德养身
- 入世还是归隐——从生命的视域看周敦颐诗歌中的困境
- 2013年
- 周敦颐在诗歌中显露了他的两难之境。他一方面在现世积极进取,安顿众民的生命,虽然做出许多惊世之事,却受到诸多限制,并因现世的名利追求让他深感失望,透露了一位儒士的生命悲情;另一方面逃离现世,放下世俗的烦恼,回归自然,游山玩水,观赏道教圣地,多次显露归隐之意,追求个体的生命解脱。他一直在入世与归隐之间纠结,并用诗歌抒发个体生命的悲情。
- 董甲河
- 关键词:周敦颐归隐
- 唐君毅论儒家“三祭”的宗教精神与价值
- 2014年
- 儒家三祭指祭祖先、祭圣贤及祭天地。唐君毅认为儒家的三祭可在现实中彻通幽明,打通生死之道。他看到当时恢复儒家的三祭礼可能性小,因此着重阐发了三祭的新宗教精神及宗教价值,并对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了辩驳。从儒家的三祭礼谈其宗教精神,这实际上涉及儒家的宗教性。唐君毅认为儒家的确有宗教性质与功能,因此在今日中国文化发展中,不能只有儒家哲学,还应当有儒教。而要发展儒教,不仅需做思想上的工作,还要重建新的礼乐文化。
- 董甲河
- 关键词:新儒家儒教宗教精神礼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