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君波
- 作品数:11 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ytokeratin 19、HBME-1和Galectin-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Cytokeratin 19(CK19)、HBME-1和Galectin-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乳头状增生性甲状腺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89例甲状腺切除标本,包括144例经典型乳头状癌(CPC)、21例滤泡型乳头状癌(FVPC)、19例乳头状微小癌(PM)、4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NGWPH)和59例甲状腺腺瘤伴乳头状增生(FAWPH),采用EnVision二步法检测CK19、HBME-1和Galectin-3的表达。结果 CK19、HBME-1和Galectin-3在CP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93.1%和89.6%,在FVPC中为100%、76.2%和76.2%,在PM中为100%、73.7%和78.9%,在NGWPH中为5.1%、2.2%和4.3%,在FAWPH中为4.3%、1.7%和5.1%。CK19、HBME-1和Galectin-3的阳性表达率在乳头状癌与乳头状增生性甲状腺疾病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鉴别诊断中,CK19的敏感性较高,HBME-1和Galectin-3特异性较强;三种抗体联合应用,有助于鉴别甲状腺乳头状癌与乳头状增生。
- 杜光烨李小强刘立伟陆玲娟董君波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乳头状增生CYTOKERATINHBME-1GALECTIN-3
- 自体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中甲状腺组织凋亡与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和Bcl-2表达研究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和Bcl-2在自体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TDs)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Tunel法)及免疫组化SP法进行检测。桥本甲状腺炎(HT)19例,Graves病(GD)13例,对照组非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NTNG)(结甲)7例。结果:HT及GD滤泡细胞表达Fas蛋白,阳性率分别为100%和80.01%,结甲组滤泡细胞为57.14%。HT及GD分别与结甲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HT及GD中均有滤泡细胞表达FasL和Bcl-2,而结甲中FasL没有表达。Bcl-2的表达在HT和GD中较强,而在结甲组织中的表达较弱,与HT和GD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HT、GD中滤泡细胞通过表达Fas和FasL,并经过Fas与FaL的作用导致部分滤泡细胞凋亡。在HT、GD中由于滤泡细胞通过增强Bcl-2的表达,从而使得Fas和FasL介导的滤泡细胞凋亡作用减弱。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 杜光烨李小强李玉姝范宜娟余翔董君波陆玲娟
- 关键词:FAS/FASLBCL-2TUNEL
-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BRAF基因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4
- 2012年
- 目的探讨BRAF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及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巢式PCR和基因测序法检测107例甲状腺石蜡包埋组织中BRAF点突变情况(包括93例PTC、5例滤泡癌、1例髓样癌、8例甲状腺腺瘤)。结果 93例PTC中,BRAF蛋白阳性者69例,阳性率为74.2%(69/93),BRAF蛋白对照组中仅有1例滤泡癌阳性表达(20%),而8例甲状腺腺瘤和1例髓样癌中BRAF蛋白均阴性表达。在PTC中检测到BRAF基因突变,突变率为32.3%(30/93),在其它类型的甲状腺病变中均未检测到BRAF基因突变。93例PTC的临床病理资料与BRAF蛋白表达及基因突变的对比分析显示,45岁以下患者的BRAF基因突变率高于45岁以上者,肿瘤直径>1 cm的患者BRAF基因突变率高于肿瘤直径<1 cm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RAF蛋白表达和基因突变、性别、淋巴结转移、血管内瘤栓和腺外浸润等无相关性。结论 BRAF基因突变仅发生在PTC中,其可能对PTC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定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 李小强张惠箴蒋智铭杜光烨陆玲娟董君波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乳头状癌BRAF基因突变
- Gardner综合征1例
- 2006年
- 李小强杜光烨董君波陆玲娟陆增珏
- 关键词:GARDNER综合征韧带样型纤维瘤病
- 肋骨去分化软骨肉瘤一例被引量:3
- 2008年
- 患者男,75岁。15年前发现右前胸壁肿块,近1年余迅速增大,伴疼痛,于2008年3月10日入院。影像学检查:右侧胸壁可见一软组织肿块影,其内见钙化灶,与其后肋软骨分界欠清,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图1),两肺纹理清晰,肺门无肿大淋巴结。手术切除肿块及部分肋骨,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报告:右胸壁肋骨肉瘤,倾向软骨来源。切除周围组织,再送常规病理检查。
- 杜光烨李小强范宜娟刘立伟陆玲娟董君波
- 关键词:软骨肉瘤肋骨去分化术中冷冻切片常规病理检查胸壁肿块
- 腹内韧带样型纤维瘤病1例
- 2006年
- 李小强杜光烨董君波陆玲娟余翔陆增珏
- 关键词:韧带样型纤维瘤病临床病理免疫组化
- 9例子宫腺瘤样瘤病理分析被引量:13
- 2006年
-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2001~2005年子宫手术切除标本共430例,对其中9例确诊为子宫腺瘤样瘤的标本分别进行大体、光镜和电镜观察,并结合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研究。结果9例患者均为术前未诊断而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腺瘤样瘤,发生率高于文献报道。其中单独发生和合并平滑肌瘤各3例,合并子宫肌腺病、妊娠和慢性输卵管炎各1例。肿瘤表现为单个结节,光镜下由大小、形态不一的腔隙构成;电镜观察细胞有明显的微绒毛、桥粒和张力丝;肿瘤细胞AB-PAS染色阳性,免疫组化Vim、Ckpan、MC染色均呈阳性。结论子宫腺瘤样瘤可发生于各种状态的子宫。仔细的大体检查、组织学观察并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可提高检出率。
- 李小强杜光烨陆玲娟董君波陆增珏
- 关键词:腺瘤样瘤组织学免疫组化子宫
- 神经标志物蛋白基因产物9.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泛神经标志物蛋白基因产物(PGP)9.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2007至2011年乳腺石蜡包埋组织196例,其中正常乳腺组织20例,纤维腺瘤14例,导管内癌18例和浸润性导管癌( IDC)14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 法检测各组织中PGP9.5的表达,并分析其与ID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所有正常乳腺间质中均可见PGP9.5的表达,而在纤维腺瘤和导管内癌组织中未见其表达。在IDC组织中PGP9.5的阳性表达率为61.8%(89/144)。在2、3级IDC组织中PGP9.5的表达水平(71.8%,79/110)高于其在1级中的表达(29.4%,10/34;P=0.000)。 PGP9.5在无病生存期<3年患者中的表达水平(64.8%,35/54)高于≥3年的患者(46.7%,42/90;P=0.035)。 PGP9.5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激素受体表达均无相关性。结论 PGP9.5的表达与乳腺IDC的肿瘤分级和预后有关。
- 刘立伟赵倩倩梁茜子杜光烨陆玲娟董君波韩洪秀
- 关键词:乳腺肿瘤神经发生
- 雷帕霉素与PD98059联合抑制小鼠结直肠癌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转导通路
- 2009年
-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rapamycin)与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激酶(MEK)抑制剂PD98059对小鼠结直肠癌的联合作用及机制。方法将二甲基肼注射于小鼠颈后20周,建立小鼠结直肠癌模型。从第16周起给予雷帕霉素、PD98059和雷帕霉素+PD98059腹腔注射,共8周;至24周处死实验动物,测算肿瘤体积,以HE染色判断肿瘤发生率;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mTOR、p70s6K、4E-BP1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雷帕霉素、PD98059及雷帕霉素+PD98059干预组小鼠结直肠癌发生率显著低于模型组(44.44%、38.89%、6.67%比77.78%,P均〈0.05);肿瘤体积显著小于模型组[分别为(6.153±2.192)、(8.85±3.983)、(2.917±0.191)比(16.136±6.855)mm^3,P值均〈0.05];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分别为69.584%±3.600%、72.381%±8.561%、14.430%±2.413%比91.689%±1.994%;p70s6K分别为84.315%±3.132%、81.183%±3.980%、12.135%±2.382%比91.451%±2.160%;4E-BP1分别为65.288%±4.259%、66.641%±4.296%、19.119%±6.297%比75.999%±4.417%(P均〈0.05)。且在降低肿瘤发生率、缩小肿瘤体积以及抑制mTOR信号通路活性方面,雷帕霉素+PD98059干预组的效果显著优于雷帕霉素及PD98059单独用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雷帕霉素与PD98059可联合抑制小鼠结直肠癌的发生和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对mTOR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磷酸化水平的抑制。
- 张燕捷田筱青李小强杜光烨陆玲娟董君波房静远
- 关键词:西罗莫司小鼠
- 肠系膜淋巴结滤泡树突细胞肉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2
- 2007年
- 目的探讨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肠系膜淋巴结滤泡树突细胞肉瘤进行光镜和免疫组化观察,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镜下肿瘤由旋涡状、束状排列的胖梭形、卵圆形或多边形瘤细胞和大量混杂的淋巴细胞组成。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CD35和CD23,弱阳性表达CD68、S-100和EMA;淋巴细胞表达CD45RO和CD3。结论淋巴结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的免疫辅助细胞中度恶性肿瘤,其诊断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必要时辅以化疗和(或)放疗。
- 李小强杜光烨范宜娟董君波陆玲娟
- 关键词:肠系膜肿瘤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