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略

作品数:49 被引量:136H指数:7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白求恩医学专项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7篇解剖学
  • 5篇断层
  • 5篇断层标本
  • 5篇断层解剖
  • 5篇教学
  • 5篇标本
  • 4篇三维重建
  • 4篇脑室
  • 3篇断层解剖学
  • 3篇眼眶
  • 3篇入路
  • 3篇组织学
  • 3篇显微解剖
  • 3篇颅脑
  • 3篇侧脑室
  • 2篇电针
  • 2篇眼型
  • 2篇腰椎
  • 2篇翼点
  • 2篇翼点入路

机构

  • 44篇吉林大学
  • 6篇吉林省人民医...
  • 5篇长春中医药大...
  • 5篇白求恩医科大...
  • 4篇吉林大学中日...
  • 4篇吉林大学第一...
  • 3篇长春市口腔医...
  • 2篇长春中医学院
  • 2篇吉林省四平卫...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二...
  • 1篇吉林医药学院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辽宁省人民医...
  • 1篇解放军第20...
  • 1篇白城医学高等...
  • 1篇长春市妇产医...
  • 1篇长春市第二医...
  • 1篇长春医学高等...

作者

  • 49篇苏略
  • 18篇李幼琼
  • 16篇董国军
  • 13篇吕衡发
  • 9篇夏长丽
  • 9篇田勇
  • 9篇高振平
  • 7篇李波
  • 5篇周炳华
  • 5篇鲁澄宇
  • 4篇井月
  • 4篇刘海岩
  • 3篇石岫昆
  • 3篇郭京丽
  • 3篇樊琪
  • 3篇陈宪福
  • 3篇高振平
  • 3篇石秀权
  • 2篇褚祥文
  • 2篇孟祥辉

传媒

  • 15篇吉林大学学报...
  • 8篇解剖学杂志
  • 7篇长春中医学院...
  • 5篇解剖学研究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白求恩医科大...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解剖与临床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吉林医药学院...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8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7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脑基底核区的三维重建及显示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为完成中国数字化人体及三维重建技术向教学和临床过渡奠定基础。方法 :对尸体头部行冰冻切片后 ,采用国内主流微机和数码摄影技术 ,利用自编软件 ,对基底核区的复杂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及显示。结果 :重建后的图像轮廓清晰 ,可任意旋转、剖割、拆分和透明处理等。结论
陈强李幼琼郭京丽田勇鲁澄宇董国军苏略吕衡发
关键词:基底神经节解剖学组织学三维成像
咽旁间隙的断层解剖学基础
2006年
目的:为咽旁间隙占位性病变的CT等影像诊断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40例成人尸体颈部横断标本,在咽隐窝层面观察咽旁间隙及邻近结构的解剖学关系,用游标卡尺及关联方测格纸测量其宽度和面积。结果:咽旁间隙呈三角形,断面面积为(448.0±2.18)mm2(左)和(446.4±2.10)mm2(右)。两侧咽旁间隙及邻近结构呈对称性,断面面积和宽度无显著性差异。椎前间隙和冀肌筋膜间脂肪存在率分别为75.0%、60.0%。结论:咽旁间隙的断层解剖对早期咽旁间隙占位性病变的CT等影像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宋晓原苏略张晓红
关键词:咽旁间隙断层解剖
优化解剖学教学的与时俱进被引量:12
2007年
苏略程丕显董国军高振平
关键词:解剖学教学知识经济教学实践解剖学课程医学教育
眼眶内肌圆锥断层解剖学研究
<正> 为临床眼外肌及肌圆锥间隙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提供形态学资料。选择20个(男14,眶28侧;女6,眶12侧)无眼部外伤和疾病并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头颅,开颅取脑后在颅前窝底,以两侧前床突根部的连线作为基线,以5mm...
吕衡发苏略王灵战
文献传递
经翼点入路颈内动脉外侧间隙的临床解剖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经翼点入路不同视角下对颈内动脉外侧间隙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确定该手术间隙的界限、大小及不同视角下其内重要结构的显示程度及临床意义。方法:15例成人湿性头颅标本模拟翼点入路双侧开颅,应用手术显微镜沿颅底方向在不同手术视角(0°、30°、45°、60°)下对颈内动脉外侧间隙进行观测。结果:颈内动脉外侧间隙大致呈三角形,随视角由0°~60°,间隙内容物发生改变;外侧边长度为4~5mm,不同手术视角所测得的外侧边长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随角度的增大有逐渐变短的趋势。内侧边和底边不同视角所测得的长度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随角度的增大有逐渐变短的趋势。结论:在30°视角下颈内动脉外侧间隙的可应用空间最大,主要配合其他间隙完成手术,在此间隙操作时,对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颈内动脉细小分支和动眼神经应注意识别和保护,30°视角下,后交通动脉、颈内动脉末端显露明显。
刘海岩樊琪苏略董国军高振平
关键词:翼点入路显微解剖
侧脑室计算机三维重建及理论分析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建立便于推广、功能齐全、价廉的三维医学图像重建系统及进行三维重建。方法 :利用目前较先进的数码摄片技术和自行编制的软件系统 ,对层距 1.0 mm的人体头部断面共 2 4 0层进行侧脑室的三维重建 ,同时对头部整体行三维重建以其进行相对定位和比较。结果 :重建后的侧脑室可和头部进行参照显示 ,行旋转、透明处理和不同方向的任意剖割。结论 :较以 CT。
王可人郭京丽鲁澄宇董国军苏略李幼琼吕衡发
关键词:断面解剖三维重建侧脑室计算机图像
背阔肌皮瓣的微血管构筑被引量:8
1997年
目的:研究背阔肌皮瓣的微血管构筑形式及一些区域的血管网眼密度等。方法:用2具新鲜成人尸体,把背阔肌皮瓣染色范围分成10个区,在各区中部切取组织块,常规染色、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图象分析及测量。结果:该皮瓣血管网共分五层即:深筋膜层、浅筋膜层、真皮深层、乳头下层和乳头层血管网。各层血管网眼密度(个/mm2)平均值分别为:140.5±15.2、113.7±10.6、131.7±9.5、15.6±1.2和48.2±4.6。各区相比较以1、2、3、4、6、7、8区血管网眼较密,5、9、10区较稀疏。
乔连铭高振平孙天恩孙天恩潘桂芬苏略
关键词:背阔肌微血管构筑皮瓣移植
上矢状窦三维断层解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1998年
目的:为给临床影像诊断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应用24例头部标本研究了上矢状窦的三维断层解剖.结果:在正中矢状断层内,上矢状窦呈前窄后宽的弯曲裂隙.在冠状和横断层中,上矢状窦呈圆形、椭圆形 三角形和楔形,并测量了有关数据.结论:上矢状窦在各断层内的形态与其和人体横断面及冠状面所成的角度有关.
高振平李幼琼董国军苏略
关键词:上矢状窦断层解剖
应用CT三维重建骶骨骶基进行性别差异判别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对现阶段国人骶骨性别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为法医学在特殊环境下鉴别男女骶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随机选取了99例国人骶骨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并且用软件进行周围其他软组织和骶骨之外骨性结构的擦除,用CT工作站(workstation 4.3,GE Medical System,General Electric Company,USA)的测量工具对骶骨骶基最大纵径、最大横径、骶基面积和骶骨两翼最大宽进行测量,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判定出男女两组数据是否存在意义,对其平均值进行比较,并与国内已有的文献数据进行对比,对所测的四个变量进行单变量的判别分析、双变量的判别分析以及四个变量的判别分析,得出判别分析常数和准确率。结果国人骶骨的男女均值存在明显差异,表明CT三维重建骶骨的结果与以前通过对尸体骨骼样本直接测量的结果相符,并且证明此种差别并非单纯由男女体格差异造成。针对四组数据建立判别分析的时候,单变量的判别分析准确率最高仅达到76%,双变量的判别分析仅达到79%;而在四变量的判别分析中,步进分析淘汰了一个变量,成为三变量判别分析,准确率仅为76%;而针对数据特点,进行比率的判别分析,准确率同样较低。对比国外判别分析相关类型的文献发现,本次研究的准确率不足以满足建立模型对骶骨进行简单初步的判断。但对于骶骨的判别分析,本文的研究数据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对骶骨的研究相近(其准确率在66%~72%之间)。结论骶骨男女差异可能随着种族的不同而不同,骶骨的不同参数具有不同的判别价值;而对于国人,骶骨骶基的参数可能不适合作为判别分析的对象。
井月张海军韩青陈曦庞振英苏略田勇李幼琼
关键词:骶骨性别鉴定CT三维重建
浅前房的发生及处理原则
2003年
周炳华吕衡发苏略
关键词:睫状体浅前房前房注气小梁切除术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