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臧楠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跃层
  • 1篇中层水
  • 1篇日变
  • 1篇日变化
  • 1篇日变化特征
  • 1篇气候
  • 1篇气候态
  • 1篇潜流
  • 1篇潜热
  • 1篇潜热通量
  • 1篇热带
  • 1篇热带西太平洋
  • 1篇热通量
  • 1篇温跃层
  • 1篇西太平洋
  • 1篇夏季
  • 1篇夏季风
  • 1篇夏季风爆发
  • 1篇历史资料
  • 1篇南海季风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3篇臧楠
  • 2篇王凡
  • 1篇吴德星
  • 1篇张艳慧

传媒

  • 1篇海洋学报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若干西边界潜流的气候态分布特征
2011年
"西边界潜流(WBUC)"是海洋环流中的重要现象,与表层环流相比,对次表层潜流的结构认识不足。本文利用SODA、OFES和ARGO资料,分析了北太平洋中的棉兰老潜流(MUC)和吕宋潜流(LUC)、南太平洋中的大堡礁潜流(GBRUC)和东澳大利亚潜流(EAUC)及南印度洋中的阿加勒斯潜流(AUC)的气候态空间分布特征,并且根据地转流反向的判据,分析WBUC的发生条件。
臧楠王凡吴德星
关键词:温跃层
基于Argo浮标和历史资料的热带西太平洋次表层与中层水年代变化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利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WOD01(World Ocean Database2001)中的CTD温盐剖面资料和2000年以后Argo资料,对比分析了热带西太平洋次表层和中层水团分布的年代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两个时期,起源于南北太平洋中高纬度海域的各次表层水和中层水,在热带西太平洋分布特征和交织在一起的总体态势基本一致,水团性质的年代变化不大。这与上述两个时段全球海洋-大气耦合系统趋于正常状态相吻合。通过辨识和跟踪表征次表层水性质的盐度极大值,发现南太平洋热带水沿西边界向北扩散程度有所加大,由前一时期的5°N,进一步扩散到6°-7°N;北太平洋热带水在西边界附近的向南扩散程度有所削弱,在2002—2005年间只向南扩散到4°N,而前一个时期则可向南扩散到2°N。通过辨识表征中层水性质的盐度极小值,南极中层水在西边界附近向北扩散程度有所加大,在2002—2005年到达13°N附近,而前一个时期只到达11°N;同期,北太平洋中层水在西边界附近的向南扩散程度有所削弱。上述年代变化与全球水循环强度的变化之间有何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张艳慧王凡臧楠
关键词:热带西太平洋中层水
南海SST日变化特征及夏季风爆发对SST日变化的影响
SST是海洋作用于大气的最直接的因子,是海洋-大气运动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由于太阳的强迫作用,最基本的变化模式是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作为气候系统最基本的变化模式,日变化成为一个数值模式正确性的关键检验,...
臧楠
关键词:南海季风日变化特征潜热通量大气环流季风活动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