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斌

作品数:10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退变
  • 3篇椎间盘
  • 3篇关节
  • 2篇腰椎
  • 2篇软骨
  • 2篇软骨细胞
  • 2篇软组织
  • 2篇椎间盘退变
  • 2篇下尺桡关节
  • 2篇内固定
  • 2篇颈椎
  • 2篇骨细胞
  • 2篇骨折
  • 2篇尺桡
  • 2篇尺桡关节
  • 1篇蛋白
  • 1篇蒂皮瓣
  • 1篇胸腰椎
  • 1篇胸腰椎骨折
  • 1篇修复拇指

机构

  • 10篇皖南医学院弋...
  • 1篇皖南医学院
  • 1篇芜湖市第二人...

作者

  • 10篇胡斌
  • 6篇徐宏光
  • 5篇宋俊兴
  • 4篇章平治
  • 4篇徐磊
  • 4篇夏江
  • 3篇赵泉来
  • 3篇马涛
  • 2篇姜宗圆
  • 1篇王弘
  • 1篇刘平
  • 1篇张梦莹
  • 1篇钟民
  • 1篇吕坤
  • 1篇所起凤
  • 1篇李梓瑞
  • 1篇林森
  • 1篇王海生

传媒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皖南医学院学...
  • 1篇解剖与临床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4
  • 4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良拇指桡侧筋膜蒂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拇指桡侧筋膜蒂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12月,采用筋膜蒂远端切断的改良拇指桡侧筋膜蒂皮瓣,修复15例拇指掌背侧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35~70岁,平均46岁。致伤原因:挤压伤12例,撕脱伤3例。均为拇指掌背侧软组织缺损伴肌腱或骨组织外露,无再植条件或再植欲望。拇指掌侧缺损12例,背侧缺损3例;创面缺损范围为2.0 cm×1.2 cm^3.0 cm×2.5 cm。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6 h^2 d,平均30.4 h。皮瓣切取范围2.3 cm×1.5 cm^3.3 cm×2.8 cm;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无极度肿胀和张力性水疱发生;供区及创面均Ⅰ期愈合。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个月。筋膜蒂皮瓣色泽与周围组织相近,无明显臃肿,外观满意。末次随访时按照总主动活动度法评定手功能,获优8例,良7例。结论采用改良拇指桡侧筋膜蒂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具有损伤小、手术操作简便的优点,同时可获得可靠的临床疗效。
秦宏玖夏江胡斌王海生徐磊王寅泽
关键词:拇指筋膜蒂皮瓣软组织缺损
关节外固定术治疗慢性下尺桡关节背侧不稳定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尺侧伸腕肌腱关节外捆绑法结合锚钉技术治疗下尺桡关节(distalradioulnarioint,DRuJ)慢性背侧不稳定的疗效。方法2011年7月-2012年12月,采用尺侧伸腕肌腱关节外捆绑法结合锚钉技术治疗慢性单纯DRUJ背侧不稳定患者6例。其中男1例,女5例;年龄22~35岁,平均27-3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腕部外伤史;病程6个月~15年,平均4.8年。术后摄X线片了解锚钉有无松动;通过“琴键征”试验和前臂旋转试验判断DRUJ功能恢复情况;记录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记录患肢的握力、关节活动度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关节功能以前臂、肩、手功能障碍评分(DASH)评估,并与术前比较。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未出现术中尺骨颈骨折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7个月。患者的DRUJ均重获稳定,术后3、6个月常规复查x线片示DRUJ关节间隙增宽,尺骨头脱位均明显改善,患者腕关节“琴键征”试验和前臂旋转试验均呈阴性。末次随访时,患肢握力、DASH评分、VAS评分及腕关节背伸、掌屈、旋前、旋后活动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尺侧伸腕肌腱关节外捆绑法结合锚钉技术治疗DRUJ慢性背侧不稳定在达到稳定固定的同时,很好地保护了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且操作简便,是一种较好方法。
姜宗圆夏江马涛徐磊胡才智王寅泽胡斌
关键词:下尺桡关节韧带重建
关节外下尺桡固定术治疗慢性下尺桡关节背侧不稳定:一种新的软组织重建方法
目的:探讨采用锚钉结合尺侧伸腕肌腱关节外捆绑法治疗下尺桡关节慢性背侧不稳定的疗效.方法: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尺侧伸腕肌腱关节外捆绑法结合锚钉技术治疗慢性单纯下尺桡关节背侧不稳定患者6例,其中男1例,女5...
夏江姜宗圆马涛徐磊胡才智王寅泽胡斌
关键词:下尺桡关节软组织重建
循环机械压力诱导下兔椎间盘退变器官模型的建立及意义被引量:9
2014年
背景:力学因素是导致椎间盘退变(IDD)的重要诱因,建立力学相关性IDD的器官模型能为IDD机制的研究提供理想的模型基础。目的:建立兔椎间盘器官模型,并施以循环机械压力,探究循环机械压力载荷对IDD的影响。方法: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加力组和对照组,静脉给予1.3 ml肝素(5000 U/ml),待肝素体内循环5 min后处死。无菌条件下完整取出带部分椎骨的腰段椎间盘,放入2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中培养。加力组应用加力器施以0.2 MPa压力值,每日加压1次,每次30 min。经过各个时段的培养后,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椎间盘大体组织形态学变化;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染色及4',6-二眯基-2-苯基吲哚(DAPI)复染检测椎间盘细胞成活率;Realtime RT-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蛋白多糖(AGN)、Ⅱ型胶原(COLⅡ)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和加力组培养至第7 d的组织形态学无明显变化,培养至第14 d均表现为组织形态学破坏,且以加力组表现更为明显。对照组培养至第7 d的细胞成活率及AGN、COLⅡ表达与0 d相比无明显变化;对照组培养第14 d与0 d比较,培养第7 d加力组与对照组比较,培养第14 d加力组与对照组比较,均表现为细胞成活率明显下降,AGN、COLⅡ表达下调。结论:成功建立短周期兔椎间盘体外器官模型,并在此模型基础上阐明循环机械压力载荷可直接导致椎间盘退变样改变。
徐宏光章平治宋俊兴胡斌赵泉来吕坤钟民张梦莹所起凤
关键词:器官培养椎间盘退变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br>  方法:应用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56例,其中Steffee 8例,RF11例,AF 2l例,Tenor 12例,USS 4...
徐宏光胡斌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临床疗效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与软骨细胞被引量:4
2012年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RT1)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能量代谢,延长寿命,调节细胞分化及细胞凋亡,应对应激状态下细胞存活等。研究证实,SIRT1基因在人类软骨细胞及软骨组织中存在表达,对延缓软骨细胞衰老、凋亡起重要作用。该文就SIRT1结构与生物学功能、对软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与其他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研究作一综述。
胡斌徐宏光宋俊兴
关键词:SIRT1软骨细胞骨关节炎椎间盘退变
颈椎手术后脑脊液漏的原因和处理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颈椎手术后脑脊液漏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12年12月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颈椎减压手术386例,对临床上有关治疗效果的数据进行观察与记录。结果:在386名患者中术后共发生脑脊液漏6例,其中男4例,女2例,前路4例,后路2例,年龄39~73岁,平均(56±14.51)岁。术后4例1~3 d发现脑脊液漏,2例第8~10天发现。2例采用切口旁引流,3例采用腰段蛛网膜下腔引流,1例采用加压包扎。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0个月~2.5年,无切口感染及脑脊液囊肿形成。结论:颈椎术后并发脑脊液漏时,及时处理预后较好。脑脊液渗出较多时,可采用切口旁引流和蛛网膜下腔引流,渗出较少时,加压包扎。
戚小忠徐宏光赵泉来宋俊兴章平治胡斌李梓瑞
关键词:颈椎术后并发症脑脊液漏
成人退变性腰椎侧凸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评价个体化治疗方案对成人腰椎退变性侧凸(adultdegenerationlumbarscoliosis,ADLS)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7月至2011年7月,对46例ADLS患者根据其临床症状、腰椎畸形的程度及特点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记录并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评分、侧凸角及腰椎前凸角。结果:4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0~36个月。Oswestry功能评分术前(39.89±10.76°)分,术后3个月为(14.45±8.45)分,末次随访(18.45±7.56)分;侧凸Cobb角术前为22.08°±6.43°,术后3个月13.34°±4.47°,末次随访时14.33°±2.56°;腰椎前凸角术前15.45°±10.56°,术后3个月25.34°4.57°末次随访时为24.78°±9.70°各观察项目统计数据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腰椎退变性侧凸的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为目的,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徐宏光赵泉来王弘刘平宋俊兴章平治胡斌林森
关键词:腰椎脊柱侧凸退变
尺骨远端钩形锁定钢板治疗尺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应用尺骨远端钩形锁定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distal ulna hook plate,LCP-DUHP)治疗尺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7月,采用切开复位、LCP-DUHP内固定治疗13例尺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男8例,女5例;年龄21~72岁,平均45岁。单纯尺骨远端骨折7例,均为直接暴力致伤,其中开放性损伤3例(GastiloⅡ型1例、Ⅲ型2例);桡骨远端合并尺骨远端骨折6例,均为摔伤。尺骨远端骨折均累及下尺桡关节水平,根据改良Q分型标准:Q2型7例,Q3型3例,Q4型2例,Q5型1例。受伤至内固定手术时间为3~14 d,平均7.69 d。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2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9.7个月。X线片检查示,除1例开放性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未达解剖复位标准外,其余患者骨折均达解剖复位。所有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10~20周,平均12.6周。末次随访时,臂-肩-手功能障碍评分(DASH)为0~36分,平均10.33分。结论应用LCP-DUHP治疗尺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可以提供稳定的固定效果,操作简便,但需注意其放置的安全范围。
夏江马涛徐磊胡斌秦宏玖
关键词:不稳定骨折内固定
人颈椎椎体终板软骨细胞退变中的Sirtl基因表达及意义
2012年
目的探讨Sirtl基因在人颈椎终板软骨细胞退变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7月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脊柱外科住院接受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手术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及外伤性颈椎骨折、脱位或脊髓损伤患者30例。分为颈椎病组(14例)和对照组(16例),建立人颈椎椎体终板软骨细胞退变模型。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及培养终板软骨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利用HE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对终板软骨细胞进行观察及鉴定。运用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免疫印迹法检测终板软骨细胞退变过程中Sirtl、11型胶原及蛋白多糖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退变组与正常组终板软骨细胞相比较,细胞出现梭形变趋势。Ⅱ型胶原基因(P=0.0072)及蛋白多糖基因(P=0.0063)mRNA的表达均相应减低。退变组Sirtl基因表达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34)。结论人颈终板软骨细胞发生退变后,Sirtl基因表达显著下降。
胡斌徐宏光宋俊兴章平治张小海程加峰
关键词:颈椎软骨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