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斌

作品数:40 被引量:132H指数:6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青岛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3篇电子电信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动脉
  • 10篇图像
  • 10篇冠状
  • 10篇冠状动脉
  • 9篇造影
  • 9篇图像质量
  • 8篇血管
  • 8篇血管造影
  • 7篇成像
  • 5篇动脉成像
  • 5篇冠状动脉成像
  • 5篇CT扫描
  • 5篇磁共振
  • 5篇磁共振成像
  • 4篇心率
  • 4篇血管造影术
  • 4篇造影术
  • 4篇16层螺旋
  • 4篇16层螺旋C...
  • 4篇64层螺旋

机构

  • 20篇青岛市市立医...
  • 19篇青岛大学
  • 3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37篇胡斌
  • 16篇徐文坚
  • 11篇王国华
  • 7篇李晓飞
  • 7篇张通
  • 6篇陈静静
  • 5篇陈海松
  • 5篇张雪辉
  • 4篇刘增胜
  • 4篇陈祥民
  • 4篇孙其勤
  • 4篇徐琦
  • 3篇姜立民
  • 3篇安丰新
  • 2篇乔炳龙
  • 2篇方明
  • 2篇王萍
  • 2篇陈涛
  • 2篇刘鸿雁
  • 1篇刘民安

传媒

  • 4篇临床放射学杂...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疗设备
  • 2篇齐鲁医学杂志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北京生物医学...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青岛医药卫生
  • 1篇国际医学放射...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2010中华...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4篇1999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数字化重建技术在基于肝脏门静脉结构的肝段划分中的作用及意义被引量:26
2018年
目的探讨人类正常肝脏及血管系统的三维重建影像,了解以基本功能性肝单位的门静脉走行为基准的肝脏分段。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7年2月中国16家医院提供的1 260例各年龄段人类正常肝脏的增强CT原始DICOM文件,运用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进行分析,三维重建出肝脏、肝内血管系统,建立数字化肝脏三维模型,对门静脉的血管形态、走行、支配区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三维重建获得的数字化肝脏模型可清晰显示门静脉四级血管,分析基于门静脉四级血管供应区域的数据并进行数字肝脏分段。由于左半肝门静脉变异较少,基于右前支变化分为A、B型两型,其中A型右前支分为两主支与Couinaud及Cho分段类似,分为8段(537例,42.62%),B型右前支分为三主支,分为9段(464例,36.82%)。C型右后支呈扇形分布(102例,8.10%)。将多种特殊变异类型归为D型(157例,12.46%)。肝段分型在不同性别构成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79,P=0.536),在不同年龄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7,P=0.949)。结论三维数字化肝脏模型能显示肝内真实的立体解剖关系和空间管道变异,通过数字医学三维可视化技术对门静脉解剖结构、支配区域进行观察并进行个体化肝脏分段,在充分认识肝脏解剖复杂性的基础上强调个性化肝脏解剖对于精准肝切除具有重要意义。
周显军董蒨朱呈瞻陈鑫魏宾段于河赵静郝希伟张虹聂佩胡斌徐文坚沈若武陈中恒董岿然白玉作舒强罗文娟高菲夏楠于綦悦
关键词:肝脏解剖门静脉解剖性肝切除
双能CT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的门静脉图像质量评估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在腹部双能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门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60例研究对象上腹部双能CT增强检查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40、50、60、70、80、90和100 keV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重建的图像与标准线性融合M_0.5图像(50%100 kV,50%140 kV)的门静脉主干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和图像质量评分。结果门静脉主干40~70 keV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重建图像CNR值均比M_0.5图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M_0.5图像相比,门静脉主干40~80 keV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重建图像的SNR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门静脉主干的图像质量评分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40~70 keV重建图像明显优于M_0.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40 keV重建图像的门静脉主干的CNR和SNR分别是M_0.5组的3.57及1.53倍。结论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算法,它能够克服低keV的噪声限制,双能CT门静脉成像40 keV使用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重建与M_0.5线性融合相比,图像质量显著提高。
胡斌陈静静徐文坚徐琦李晓飞
关键词:双能门静脉血管造影术X线计算机
胶囊式内窥镜投药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胶囊式内窥镜投药装置,包括一个用于摄取人体腔体内部的,可无线传输给外部接收器的图像,并能释放药物的内窥镜胶囊,其中,在所述内窥镜胶囊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单独的摄像机,以提供从不同方向摄取的图像;所述内窥镜胶...
胡斌代旭东方明刘鸿雁韩春蕾
文献传递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控制研究:最佳重组时相与心率关系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量化评估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各分支不同重组时相图像质量,探讨冠状动脉CT成像最佳重组时相与心率关系。资料与方法102例患者均采用64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男68例,女34例,平均年龄(58.1±9.7)岁,平均心率(66.4±11.5)次/min。心率<65次/min(n=43)为Ⅰ组,65~75次/min(n=34)为Ⅱ组,>75次/min(n=25)为Ⅲ组,每例患者的4支冠状动脉(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共分为12个节段用于图像质量分析。扫描原始数据以间隔5%在20%~80%时相分别回顾性重组冠状动脉图像,采用横断位、曲面重组、容积再现等方法对图像质量综合评分。结果Ⅰ组60%、65%和70%为最佳时相,Ⅱ组60%、65%时相为最佳时相,Ⅲ组右冠状动脉较优时相为35%、40%,左冠状动脉较优时相为60%、65%。结论心率和重组时相的选择是决定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平均心率≤75次/min,冠状动脉各分支图像质量在心脏运动的舒张中期(60%、65%)最佳;>75次/min时,左右冠状动脉分别进行重组能明显提高冠状动脉的成像质量。
胡斌徐文坚张通陈海松王国华
关键词: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16层螺旋CT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评估
目的:16层螺旋CT和64层螺旋CT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提高结合回顾性心电门控,使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不断提高,本文用客观的参数比较这两种机型图像质量,探讨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控制的临床应用。
胡斌陈祥民徐文坚张雪辉
文献传递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控制研究
目的 采用对比噪声比评估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各分支图像质量并分析不同心率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探讨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控制的临床应用. 方法 102例患者采用64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男68例,女34例...
胡斌
关键词: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成人脊髓圆锥位置的磁共振变化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通过MRI图像研究无脊柱脊髓畸形的成人人群圆锥位置的变化。方法 :用 1.5TMRI机使用T1加权、正中矢状位自旋回波扫描 ,对 1179例病人圆锥末端的位置进行观察。根据其与相应椎体的上、中、下 1 3及椎间盘的对应关系定位。结果 :圆锥末端的平均位置为L1的下 1 3(范围 :T12的中 1 3~L3的上 1 3) ,圆锥末端的位置呈正态分布 ,女性圆锥位置低于男性 (P <0 .0 0 1) ,各年龄段无差别 (P >0 .0 5 )。结论 :本组成人人群中圆锥末端的位置从T12的中 1 3~L3的上 1 3,女性圆锥位置低于男性 ,对麻醉和手术有重要意义。
王葵光王国华张通胡斌仲美琳王萍
关键词:成人磁共振成像
低管电压复合迭代算法CT扫描可行性研究:幼猪泌尿系分泌期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实验分析
胡斌陈静静徐文坚
鼻咽潴留囊肿的MRI诊断被引量:9
2001年
目的 评价MRI对鼻咽潴留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8例经手术穿刺及病理证实的鼻咽潴留囊肿的MRI表现。结果 MRI表现为 :8例鼻咽潴留囊肿呈圆形 ,边界清晰 ,T1WI上 6例呈低信号 ,2例呈稍低信号 ,T2 WI均呈高信号。结论 MRI对鼻咽潴留囊肿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诊断鼻咽潴留囊肿的重要方法。
姜立民王国华张通胡斌党计峰
关键词:TORNWALDT囊肿磁共振成像
国人脊髓圆锥位置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 通过MRI研究非脊柱脊髓畸形的国人人群圆锥位置的变化。方法 应用 1.5TMRI机对 1199例病人行腰椎MR扫描 ,自旋回波T1加权、正中矢状位像上观测其圆锥末端的位置。根据其与相应椎体的上、中、下 1/3及椎间盘的对应关系定位。结果 圆锥末端的平均位置为L1的下 1/3水平 (范围 :T12 的中 1/3~L3 的上 1/3 ) ,圆锥末端的位置呈正态分布 ,女性圆锥位置低于男性 (P <0 .0 0 1) ,各年龄段无差别 (P >0 .0 5 )。结论 MRI可以观测到圆锥末端的位置 ,对临床椎管内麻醉、腰椎管手术和椎管造影有重要参考意义。
王国华王葵光姜立民仲美林王萍胡斌于继徐
关键词:脊髓圆锥腰椎磁共振成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