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守龙
- 作品数:44 被引量:111H指数:5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邢台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膨体聚四氟乙烯额肌悬吊术治疗儿童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5
- 2016年
- 背景 先天性上睑下垂是一种易引起弱视的儿童眼病,及时进行手术并寻找理想的额肌悬吊材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国际上常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材料作为额肌悬吊材料对低龄儿童的先天性上睑下垂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中国尚缺乏相关的临床资料. 目的 应用e-PTFE材料进行额肌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儿童,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系列病例观察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2年8月在北京儿童医院确诊的年龄为2.8 -6岁的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36例45眼,所有患儿均行额肌悬吊术,术中采用e-PTFE为额肌悬吊材料.分别于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1.5年进行复查,观察指标包括上睑缘至角膜光反射点距离(MRD)、睑裂高度、额肌与睑板关联度、眼睑闭合情况以及上睑迟落情况、术后外观评分,记录术后复发率和相关并发症及其处理结果. 结果 术后1.5年患儿的MRD为(2.8±0.8) mm,明显高于术前的(1.8±1.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51,P=0.000);术后眼睑闭合度为(1.3±0.5) mm,与术前的(1.1±0.5) 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97,P=0.061);术后额肌与睑板关联度为75%±20%;术后外观改善满意.本组患者中术后1例1眼欠矫,出现轻度角膜炎者1例1眼,角膜炎患儿系术后护理不当,经指导家长术后正确点用上皮生长因子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后痊愈;术后发现额部伤口肉芽肿1例1眼,局麻下将肉芽肿切除,局部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0.2ml,1个月后无复发;眼睑内翻1例1眼,考虑与术中上睑位置过高有关,经观察于术后3个月上睑位置部分地回落,上睑内翻自愈;术后3个月16例20眼可在额部切口缝合部位局部触及皮下小硬结,至随访末自行消失.复发1例1眼,经二次手术治愈.结论 e-PTFE作为额肌悬吊材料对于先�
- 吴倩胡守龙刘雯樊云葳曹文红王媛蔺琪张诚玥于刚
- 关键词:假体植入膨体聚四氟乙烯疗效额肌悬吊术
- 改良穹隆结膜小切口技术在儿童水平斜视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应用Guyton斜视钩进行改良穹隆结膜小切口斜视手术,观察其在儿童水平斜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行水平斜视患儿128例(170眼),年龄1.5~17.0(6.5±1.6)岁,男60例,女68例。应用Guyton斜视钩行改良穹隆结膜小切口手术,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手术矫正效果、结膜切口干预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 119例(93.0%)在第一眼位获得理想眼位,矫正后斜视角度<±10△。102眼(60.0%)未行切口缝合;68眼(40.0%)进行结膜切口干预,其中缝合1针者45眼(26.5%),缝合2针者20眼(11.8%),缝合3针者3眼(1.8%)。术后眼部刺激症状轻,结膜切口愈合佳,无明显手术瘢痕。结论在儿童水平斜视中,应用Guyton斜视钩的改良穹隆结膜小切口技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术中、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美容效果满意。
- 胡守龙白雪晴晏红改李宁东
- 关键词:儿童水平斜视
- 交互式多媒体软件在眼科斜视教学中的应用
- 介绍了人机交互式多媒体软件教学法在眼科斜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了人机交互式多媒体软件教学手段的优势,及与传统教学的区别,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教学角色的转换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眼科学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以及重视教材和教...
- 胡守龙崔燕辉漆雅白大勇李莉
- 关键词:传统教学
- 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效果比较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比较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5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医院就诊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78例,根据分段随机化法分为A组(39例,40只眼)和B组(39例,40只眼)。A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B组行白内障小切口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比较术后1周、1个月两组患者视力、眼压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术后前房炎性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10.0%vs 22.5%,P<0.05)。两组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相似(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视力、眼压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而两组术后1周、1个月视力、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经白内障小切口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或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治疗均有确切的效果,可显著改善视力和眼压,但后者前房炎性反应的发生率明显更低,值得推广。
- 冷非白大勇梁天蔚胡守龙赵军阳刘平李莉
- 关键词:开角型青光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
- E-PTFE--新型悬吊材料治疗儿童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初步研究
- 于刚李程吴倩胡守龙樊云葳崔燕辉全晓杰王媛张燕胡曼
- E-PTFE材料与额肌瓣悬吊治疗儿童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比较观察
- 目的前瞻性对比观察使用e-PTFE(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高分子材料悬吊与额肌瓣悬吊手术治疗儿童上睑下垂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就诊的...
- 吴倩于刚胡守龙曹文红蔺琪张诚玥崔洁白大勇刘雯白雪晴
- 关键词:先天性上睑下垂额肌悬吊E-PTFE
- 文献传递
- 儿童眼球震颤波形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评价儿童眼球震颤的类型、检测方法、红外视频眼球震颤仪对儿童眼球震颤波形的分析能力及眼球震颤与视力的关系。方法使用MG6B-5型手持式放大镜对148例(296眼)儿童眼球震颤患者检测。81例(162眼)患者行Y-Ⅱ眼球震颤仪检测,15例(30眼)行EYELINK眼动仪检测。111例(222眼)患儿行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测。对75例(150眼)患儿的眼球震颤图检查和视力进行比较。结果先天特发性眼球震颤121例(242眼),中枢性眼球震颤5例(10眼),前庭性眼球震颤1例(2眼),眼源性眼球震颤21例(42眼)。眼球震颤频率为(2.88±1.37)Hz,振幅(7.88±5.22)度,震强(22.68±11.79)度×Hz。111例患儿矫正视力为0.32±0.22。75例患儿矫正视力与眼球震颤频率、振幅及震强无明显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儿童眼球震颤可以使用眼球震颤仪对震频、振幅、震强精确地量化检测,从而对指导病因及治疗进行评价。
- 白大勇于刚胡守龙王媛褚慧慧吴倩
- 关键词:儿童眼球震颤波形
- 婴幼儿单眼盲伴双侧眼球震颤综合征二例
- 2016年
- 病例 1:患者,女,10岁,2012年8月就诊于我院眼科时,眼科检查结果为:裸眼视力(UCVA):右眼0.1,左眼0.8(避免遮盖对视力的影响,在检查视力时,非检查眼前放置+6 D镜片);屈光状态:右眼-3.75+4.0×50,左眼+1.75+0.75×90.眼前节检查:右眼角膜不规则云翳,下方显著,前房较浅,部分虹膜前粘连(见图1);左眼正常.双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眼压正常,眼球运动未见明显受限(见图2).头位:面向左转,左眼处于内转位注视(见图3A).眼位:正前方映光法(33 cm),左眼注视,右眼约内斜20°.因右眼下方存在角膜云翳,从而外观上看,右眼眼位高于左眼显得更明显.眼震情况:患者双眼水平眼球震颤,左眼内转位时眼球震颤减轻(见图4).
- 胡守龙杨小梅崔燕辉漆雅李莉
- 关键词:眼球震颤综合征婴幼儿裸眼视力虹膜前粘连
- 先天性颅神经异常支配三联征一例
- 2011年
- 患儿男,4岁。因自幼上睑下垂,面无表情,仰头视物,进食时眼睑颤动,于2010年10月18日来我院就诊。既往史:第2胎第2产,母孕期体健,足月剖宫产,有羊水污染史,无窒息吸氧史,否认产伤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 曾文红吴倩樊云葳张诚玥崔燕辉胡守龙蔺琪崔洁于刚
- 关键词:神经异常三联征先天性羊水污染既往史母孕期
- 人巩膜成纤维细胞体外三维胶原基质培养系统的构建及其生物力学特性
- 2017年
- 背景眼轴的过度伸长和巩膜组织的扩张是高度近视发病机制研究的热点之一,建立合理的人巩膜成纤维细胞(HSFs)培养体系模型有助于进一步探讨HSFs在高度近视形成过程中与胶原基质相互作用的生物学机制。
目的构建HSFs与Ⅰ型胶原的三维培养系统,微观模拟在体巩膜,建立巩膜重塑模型。
方法采集新鲜供体巩膜组织,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和培养HSFs,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中波形蛋白和角蛋白的表达以鉴定细胞;获取8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鼠尾腱制备鼠尾胶原,400 μl胶原加入50 μl NaOH(0.1 mol/L)溶液中混匀,加入80 μl 10倍培养液,混匀,溶液pH值约为7。加入1 100 μl终浓度1×106/ml细胞悬液混合形成凝胶培养系统,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HSFs的增生情况和细胞形态,采用IPP-5软件对三维培养的含细胞胶原收缩面积进行测量以分析三维胶原系统的物理特性;采用生物力学试验机对三维胶原系统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测定。
结果培养的HSFs波形蛋白呈阳性表达,角蛋白表达阴性。未接种培养细胞的无成纤维细胞SD鼠鼠尾胶原凝胶透明,实验期间性状无明显变化,而含HSFs的三维胶原凝胶随着细胞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数量增加,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数十层成纤维细胞相互交错呈网状排列,培养后7~14 d凝胶块呈乳白色,凝胶面积保持在正常的10%左右,三维培养系统中的HSFs接种后24 h细胞产生多向性突起,呈双极形或纺锤形。HSFs胶原凝胶复合物的弹性材料蠕变曲线呈非线性(0~100 s)部分与线性(100~600 s)部分,前者是胶原凝胶在短暂应力的作用下本身的弹性变化,后者是胶原凝胶在定力的作用下随拉伸时间的延长而出现的蠕变变化。
结论鼠胶原凝胶对培养的HSFs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HSFs胶原凝胶可形成三维复合物,可呈现�
- 胡守龙李莉崔冬梅曾骏文
- 关键词:巩膜胶原生物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