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耿秀丽

作品数:7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生态足迹
  • 2篇可持续发展
  • 2篇可持续发展评...
  • 1篇知识
  • 1篇人类发展指数
  • 1篇人文发展
  • 1篇人文发展指数
  • 1篇人文驱动
  • 1篇人文驱动力
  • 1篇生态规划
  • 1篇生态敏感区
  • 1篇生态足迹模型
  • 1篇师能
  • 1篇农产
  • 1篇农产品
  • 1篇农产品结构
  • 1篇驱动力
  • 1篇人地关系
  • 1篇作文
  • 1篇文化

机构

  • 7篇河南大学

作者

  • 7篇耿秀丽
  • 5篇王安周
  • 4篇张桂宾
  • 1篇王发曾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河南科学

年份

  • 1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1988--2002年郑州市景观格局演变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以郑州市区1988年、1995年和2002年3幅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在3S技术支持下,利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通过遥感影像解译、景观格局指数选取与计算、逐步回归分析等,对郑州市景观格局动态及其城市扩展的时空分异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1)1988-2002年郑州市建设用地、林地显著增加,景观空间结构仍以农业用地为主。其中建设用地增加85.27km2,主要由农村居民点和水浇地转化而来。(2)郑州市景观破碎度增大、优势度指数降低、整体分维数略有增加,城市景观格局趋于复杂化、破碎化和多元化。(3)城市景观具有显著的空间梯度变化特点,且存在明显方向分异,NW-SE向为城市扩展中轴线。(4)城市扩展主要集中在三环路内,扩展强度达1.36,且多为内部填充式扩展;三环与绕城公路间,扩展倍数为1.56,扩展强度仅0.37,城市主要沿道路外延式扩展。
王安周张桂宾耿秀丽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济源市农产品结构优化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在介绍生态足迹概念、方法和农产品结构优化模型的基础上,针对济源市2004年的主要农产品产值足迹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瓜果、核桃、山楂的产值足迹和生态足迹均最低,牛羊肉、羊毛、木材的产值足迹最高,而谷物、豆类、油料、猪肉、禽肉、禽蛋、奶类等产值足迹和生态足迹均较高。因此,认为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济源市应优先发展林果业,积极发展农产品种植业,限制发展畜牧业和木材业。
张桂宾王安周耿秀丽
关键词:生态足迹农产品
基于新人类发展指数和生态足迹的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评价
人类发展指数(HumanDevelopmentIndex,简称HDI),是联合国用以衡量和比较不同国家、地区之间人文发展程度的指标。人类发展指数突破了单纯以经济发展(GDP或GNP)为衡量标准的经济导向发展观。《1990...
耿秀丽
关键词:人类发展指数生态足迹可持续发展
文献传递
开封市景观生态优化
2009年
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深入分析开封市生态建设现状;针对当前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多样性、整体性、持续性等原则,从城市建筑景观、生态绿地和生态敏感区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措施.
耿秀丽王发曾王安周
关键词: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生态敏感区
论教师课程能力的提升
教师能力一直以来备受学者的关注,目前关于教师能力问题的阐释已经涉及到教师研究的方方面面。但是对于教师的课程能力,尽管曾有学者撰文就教师课程设计能力、实施能力以及开发能力进行了详细阐述,但较教师能力这一专题而言,却显得微不...
耿秀丽
关键词:教师课程能力教师能力课程知识教师角色定位教师合作文化课程评价
文献传递
基于生态足迹和R/S分析的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评价被引量:6
2009年
应用生态足迹理论,结合人文发展指数、R/S分析方法,从生态、社会和经济等多角度探讨了河南省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990—2004年河南人均生态足迹的供需比例由1∶2.65增至1∶3.69,供需矛盾突出;人文发展指数与人均生态足迹指标间的协调度低于0.5,表明河南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环境、资源牺牲为代价的。随着人口及其相应消费水平的上升,区域自然生态系统将处于人类过度利用和压力之下。
王安周耿秀丽张桂宾
关键词:生态足迹人文发展指数R/S分析
河南省耕地变化及其人文驱动力研究被引量:11
2007年
根据河南省历年耕地及其相关统计数据,对河南省耕地时间(数量和质量)、空间变化和驱动因子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57 a期间,耕地总量自1954年最高峰9.06万km2以来,整体上呈逐年减少趋势;1984~2005年耕地标准面积和标准系数均呈现波动增长趋势;耕地空间分布重心整体上向东南方向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出影响河南省耕地变化的驱动力归纳为农业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
张桂宾王安周耿秀丽
关键词:人地关系耕地变化驱动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