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膀胱功能重建护理在脊髓损伤(SCI)后膀胱造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按医嘱在实施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评估,结合膀胱造瘘口护理,加强患者、家属和陪护人员的康复专科宣教与督导;在B超监测下拔除膀胱造瘘口的导尿管,随后进行为期16周的膀胱功能重建护理;采取自身对照方法,动态观察患者在尿常规、中段尿培养,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和自扣尿量的前后变化。结果:经B超证实在拔除耻骨联合上膀胱造瘘口的尿管后7 d即创口愈合;经过16周的膀胱功能重建护理后,患者的尿常规和中段尿培养均恢复正常,残余尿量由430~600 m L/次逐渐减少至100~20 m L/次、自扣尿量由0 m L/次提高到220~300 m L/次;实现SCI患者耻骨联合上膀胱造瘘口的尿管拔除后的放射性排尿。结论:膀胱功能重建护理在SCI后膀胱造瘘患者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平卧位、站立位两种体位改变对脑卒中卧床患者心率、血压、左室排血功能、心肌收缩功能、心脏前负荷、后负荷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利用无创心输出量检测系统,监测30例脑卒中卧床患者和20例正常受试者在平卧位、站立位两种不同体位改变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BP)、心输出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心收缩力指数(CTI)、左心做功指数(LCWI)、前负荷率(EDFR)、外周血管阻力(SVR)。每个体位连续监测2min,取以上参数的平均值作为观察结果。结果:①平卧位时脑卒中卧床患者的SV、CTI较正常受试者显著下降(P<0.01),HR显著上升(P<0.01);②脑卒中卧床患者在不同体位下的比较:HR、SV、CI、CTI、LCWI均呈现平卧位<站立位(P<0.01),且站立位HR升高最大幅度10次/分左右(76.36±8.54 VS 86.12±12.57);SVR比较结果为平卧位>站立位(P<0.01);③正常受试者不同体位间的比较:HR表现为平卧位<站立位(P<0.01);SV表现为平卧位>站立位(P<0.01);CTI、LCWI、SVR比较无差别;④在平卧位→站立位变化时:HR在两组间均出现持续上升趋势;SV在正常受试者中呈下降趋势而脑卒中卧床患者却呈上升趋势。结论:脑卒中卧床患者心排量较正常人群下降,从平卧位到站立位的体位改变对脑卒中卧床患者心血管反应有明显的影响,而且这种体位改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训练心功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