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格平 作品数:131 被引量:2,211 H指数:28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经济管理 天文地球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典型绿洲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可视化模拟初步分析 被引量:20 2005年 新疆绿洲集中了全疆90%以上的人口和95%以上的社会财富。绿洲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LUCC)在新疆生态环境变化中起到主导作用,它直接影响着新疆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充分认识绿洲环境变化需要成熟的技术和有效的方法,规划与决策同样需要有效的交流途径和方式。目前,地图、遥感和GIS结合的应用方法,已经非常普遍应用到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研究中,并有效地揭示景观要素的空间分布、相互关系和时空模式。由于这些方法表现三维景观时,容易产生空间信息的丢失和理解的困难,且不易再现环境的动态变化。GIS结合虚拟现实技术(VR)可以充分利用两者的优势,可模拟真实景观和再现时空变化过程。本文以三工河绿洲为例,针对新疆典型绿洲的LUCC,对GIS与VR技术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新的认识典型绿洲LUCC的途径,为有效地认识和研究绿洲环境变化、设计和规划它的未来,提供了动态交互的可视化模拟分析手段。 罗格平 陈小钢 王涛 陈曦关键词:LUCC 社会财富 地理要素 新疆草地蒸散与水分利用效率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13 2017年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干旱区,草地分布广泛,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其蒸散(ET)与水分利用效率(WUE)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尤其是草地WUE的研究还较为缺乏。该研究基于Biome-BGC模型对气候变化背景下1979–2012年新疆不同区域、不同草地类型的ET与WUE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系统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1979–2012年新疆草地年平均蒸散量为245.7 mm,其年际变化趋势与降水变化趋势大体一致,蒸散量总体低于降水量;蒸散量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天山、阿尔泰山、阿尔金山以及昆仑山北坡中低山带,低值区主要分布在昆仑山高山区和平原荒漠区;1979–2012年南疆草地年平均蒸散量为183.2 mm,天山区域草地年平均蒸散量为357.9 mm,北疆草地为221.3 mm,冬季北疆草地蒸散量略大于天山区域草地;新疆6类草地年平均蒸散量从大到小依次为中山草甸、沼泽草甸、典型草原、荒漠草原、高山草甸、盐生草甸,这6类草地均是夏季蒸散量最高,冬季最低,春季略高于秋季。新疆草地WUE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天山和阿尔泰山区域,WUE较低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昆仑山高山区域及部分平原区域;新疆草地全年WUE平均值为0.56 g·kg^(-1),其中春、夏、秋季分别为0.43 g·kg–1、0.60 g·kg^(-1)和0.48 g·kg^(-1);1979–2012年WUE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北疆平均为0.73 g·kg^(-1),南疆为0.26 g·kg^(-1),天山区域为0.69 g·kg^(-1);不同草地WUE差异也较为显著,由高到低依次为中山草甸、典型草原、沼泽草甸、盐生草甸、高山草甸、荒漠草原。 黄小涛 罗格平关键词:蒸散 水分利用效率 气候变化 BIOME-BGC 干旱区 奎屯市地下水环境背景值及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4 1990年 运用模糊数学理论方法,依据样品中有关评价因子的实测值.对奎屯市地下水进行背景值统计分析,评价各因子对环境质量的贡献,在单因子模糊评判的基础上,对样品隶属于各级地下水环境程度作出综合评判。 罗格平关键词:地下水环境质量 天山北坡不同海拔梯度山地草原生态系统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对气候变化及放牧的响应 被引量:17 2012年 以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为例,利用改进后的Biome-BGC模型分别模拟了仅气候变化和气候变化与放牧联合作用下研究区不同海拔梯度3种山地草原生态系统(低山干旱草原(Lower\mountain arid grassland,LAG),森林草甸草原(Forest meadowgrassland,FMG),高寒草甸草原(Alpine meadow grassland,AMG))1959—2009年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boveground net primaryproduction,ANPP)的动态,并通过假设27种放牧强度情景(0—8羊/hm2)模拟了其ANPP随放牧强度增加的变化趋势。近50a气候变化致使研究区各海拔梯度草原生态系统ANPP整体均呈上升趋势,但在放牧联合作用下,不同草原类型ANPP变化趋势差异显著;放牧导致FMG和AMG的ANPP呈下降态势,分别减少30.0%和33.2%,对比之下,由于1980年前较低放牧强度促进了LAG的ANPP,放牧导致其ANPP整体增加1.3%。随着放牧强度增加,LAG的ANPP呈先增后减趋势,且在干旱年份最为显著;而FMG和AMG的ANPP呈显著非线性递减趋势。这些结果表明,近50a气候波动可能有利于中亚干旱区山地草原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提高,但日益增强的放牧活动导致其净初级生产力显著降低;放牧对FMG与AMG生产力的负面效应随放牧强度增加而增强,但适度放牧可能促进LAG净初级生产力,尤其在干旱年份。 周德成 罗格平 韩其飞 尹昌应 李龙辉 胡玉昆关键词:天山北坡 气候变化 放牧 内陆干旱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格局特征分析--以新疆白杨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24 2008年 基于GIS/RS环境对两期Landsat7-ETM+影像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处理,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从区域整体景观格局水平和土地利用类型水平两个角度,选取景观多样性指数等5个指数描述白杨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除草地和未利用土地有所减少,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从景观水平上看,区域景观异质性在增大,景观斑块的连通性降低,表现为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增加,优势度指数减小;从类型水平上看,5年间人类对景观的干预程度较大,对人工景观的干扰强于半自然景观,体现在半自然景观类型的分离度较小,而人工景观类型的分离度较大。同时,景观周长-面积分维度指数的增长趋势说明景观斑块的自我相似性减小,几何形状趋于复杂化。总体上,是人类活动加剧破坏了自然绿洲内部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并且人类活动干扰还在增加。 尹昌应 罗格平 鲁蕾 史建康关键词:干旱区 绿洲 土地利用变化 遥感 干旱区农田排水系统演变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13年 在干旱区流域绿洲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土壤次生盐渍化和不断改进的盐渍化治理过程,这导致在绿洲下部与临近荒漠区广泛形成农田排水系统景观,但其产生的生态效应还不清楚,限制了全面认识人工绿洲生态系统的环境变化过程。利用航片和遥感影像数据,基于图论网络分析和景观连通性模型,分析农田排水系统形成与演变的过程与格局;采用缓冲区分析、空间地统计模型、GIS相关性分析和群落多样性测度等方法,研究农田排水系统演变对廊道效应、土壤性状、土地利用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利用经过改进的生物地球化学模型,研究农田排水系统演变对区域碳、水循环的影响,探讨农田排水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深化对干旱区人类活动的生态效应的认识,并丰富绿洲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对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冯异星 罗格平 许文强 韩其飞 王渊刚关键词:生态效应 绿洲 干旱区 一种野外调查数据采集的方法及装置、终端、存储介质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野外调查数据采集的方法及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包括:接收来自野外端的包括至少一个项目的初始数据;对所述初始数据进行清洗和筛选,得到第一中间数据;将所述第一中间数据和预设数据进行对比,得到所述第一中间数据中... 陈春波 罗格平 郑宏伟文献传递 基于Agro-IBIS模型的新疆农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模拟 2018年 为系统地了解干旱区农田生态系统碳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笔者利用基于过程的新型全球动态植被模型(Agro-IBIS)模拟了1979—2009年间新疆农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时空变化,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揭示农田NPP对不同气候因子和CO_2浓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79—2009年新疆农田NPP平均值为723.78 g C/(m^2·a),总碳储量约为237.15 Tg C,净农田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年平均值为-63.36 g C/(m^2·a),并总体上呈碳汇特征。对新疆农田NPP的空间变化而言,除了在天山地区绿洲农田NPP出现较小幅度的减少外,总体变化呈逐步增加趋势。31年来,新疆农田年度NPP总量与年均气温的相关性比,与降水量的相关性较高。说明灌溉对新疆干旱区绿洲田生产力的影响远大于自然降水。经验证,Agro-IBIS模型对于新疆农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模拟结果合理,可以为中国西北干旱区农田生态系统固碳潜力的模拟预测和科学制定区域碳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吐热尼古丽.阿木提 罗格平 殷刚关键词:农田生态系统 NPP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内陆干旱区植被指数变化与驱动力分析:以北天山北坡中段为例 被引量:15 2020年 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干旱区植被变化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定量评价植被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对监测干旱区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由于复杂多样的人类活动难以量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多局限于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而对人类活动影响考虑不足,导致关于这方面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偏差和不确定性。该文首先提出与土地利用相关的人类活动量化表征方法;然后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中的较优模型,分析气候变化和具体的人类活动对北天山北坡中段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影响。主要结果:(1) 2000–2015年期间北天山北坡中段年NDVI总体呈增加趋势;基于随机森林构建的NDVI与气候因子和人类活动的模型拟合精度明显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其决定系数(R2)至少提高了24%;(2)研究期内与耕地有关的人类活动对北天山北坡中段NDVI分布及时空变化的影响呈增加的特征,在2000–2015年期间人类活动对NDVI变化的贡献率为0.59,超过了气候因子。该项研究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干旱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张文强 罗格平 郑宏伟 郑宏伟 HAMDI Rafiq 王浩 蔡鹏 陈春波关键词:归一化植被指数 气候变化 亚洲中部干旱区高山林线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展望 被引量:8 2011年 气候变化对森林的影响和森林对气候的反馈作用是全球变化研究前沿,也是森林生态学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全球变化对森林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亚洲中部干旱区山地森林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正经历着显著变化,其中以高山林线的变化最具代表性。植被带谱清晰的天山北坡近50 a气候变异明显,是研究高山林线变化的理想区域。采用摄影测量技术及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手段等新技术、新方法加强对亚洲中部干旱区高山林线变化的探讨,揭示近50 a来亚洲中部干旱区高山林线森林上限和下限变迁特点与过程;并利用Landsat TM、Terra/Aqua MODIS、AMSR_E等遥感影像、气象和测点数据,定量反演林线内土壤温度、水分、冠层温度等控制森林分布与生长发育的关键环境因子的时空变化,揭示林线变迁驱动机制,将深化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认识,并丰富森林生态学的内容。 罗格平 戴丽 李艳忠 鲁蕾关键词:高山林线 气候变化 遥感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