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亚男
- 作品数:12 被引量:61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针灸调理阳虚体质治疗上热下寒型痤疮的临床观察
- 目的:观察针灸调理阳虚体质治疗上热下寒型痤疮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诊断为上热下寒型痤疮患者96例,给予局部痤疮处理和体质状态的调治,穴选中脘、神阙、气海或关元、脾俞、肾俞、命门、足三里、三阴交、太中、太白、涌泉...
- 张新普薛丹童亚男李敏傅杰英
- 关键词:阳虚体质疗效评价
- 文献传递
- 痰湿体质兼夹其他病理体质的相关性剖析被引量:10
- 2013年
- 剖析痰湿体质痰湿之本源和痰湿体质与其他6种病理体质兼夹的可能性机制,为临床更好地辨识痰湿体质和提供个体化的调理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 张新普童亚男李敏陈奕雄阳期望傅杰英
- 关键词:痰湿体质
- 针灸调理阳虚体质治疗上热下寒型痤疮疗效观察被引量:21
- 2014年
- 目的观察针灸调理阳虚体质治疗上热下寒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诊断为上热下寒型痤疮患者采用针灸配合局部痤疮处理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对患者治疗前后痤疮皮损、阳虚体质积分和病情分级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患者经治疗后,治愈24例,显效42例,有效2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0.6%。患者治疗后皮损积分、体质积分及病情分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调理阳虚体质治疗上热下寒型痤疮疗效客观,能改善阳虚体质状态并干预疾病病情。
- 张新普薛丹童亚男李敏傅杰英
- 关键词:痤疮上热下寒阳虚体质隔姜灸温针疗法
- 阴虚体质及其兼夹体质形成规律初探被引量:13
- 2014年
- 探析了阴虚体质的概念及形成机制,并分析了阴虚体质复合气虚、阳虚、痰湿、湿热。
- 张新普童亚男薛丹傅杰英
- 关键词:阴虚体质
- 针灸调体治疗阴虚内热型痤疮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评价针灸调体治疗阴虚内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阴虚内热型痤疮患者标准病例66例,随机分为艾灸方案组33例,针刺方案组33例,艾灸方案组采用隔物灸加痤疮局部处理治疗,针刺方案组采用针刺加痤疮局部处理治疗,每周2次,治疗12周后,对痤疮皮损和阴虚体质积分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方案均有一定的疗效,艾灸方案组总疗效高于针刺方案组,两组对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艾灸加痤疮局部处理治疗优于针刺加痤疮局部处理治疗;在痤疮皮损改善方面,艾灸方案组患者皮损积分的下降情况,与针刺方案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艾灸方案组对患者皮损的改善更显著;两组治疗后的体质积分均有明显下降,且艾灸方案组更明显,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艾灸方案组对患者体质状态的改善优于针刺方案组;治疗结束后随访4周,两组治愈和显效患者皮损和体质积分均有所下降并未达到复发诊断标准,可认为针灸调理能调动机体的自我调节、抗病能力,远期疗效客观。结论:针灸不仅可改善阴虚内热型痤疮的皮损情况,且对患者阴虚体质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同时对于阴虚体质的痤疮艾灸改善效果更明显。
- 张新普童亚男薛丹李敏傅杰英
- 关键词:阴虚内热痤疮
- 针灸调体治疗阴虚内热型痤疮的临床研究
- 目的:评价针灸调体治疗阴虚内热型痤疮60例临床疗效.
方法:筛选阴虚内热型痤疮患者标准病例66例,随机分为艾灸方案组33例,针刺方案组33例,艾灸方案组采用隔物灸加痤疮局部处理治疗,针刺方案组采用针刺加痤疮局部...
- 张新普童亚男薛丹李敏
- 关键词:痤疮阴虚内热型针灸疗法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 针刺配合神阙拔罐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
- 目的: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针刺配合神阙拔罐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治疗机理,为针灸治疗慢性荨麻疹提供临床思路。 方法:在自愿的情况下,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
- 童亚男
-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针刺疗法
- 文献传递
- 灸治阴虚内热型疾病机理
- 根据阴虚内热型疾病的病因病机,灸治选穴规律,探讨其灸治可能是导热外出、引热下行、助阳生阴而整合阴阳偏颇的体质状态,促其趋于阴阳调和状态,从而减轻或治愈基于阴虚内热型疾病的机理。对此机理的探索,将可能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
- 张新普李敏薛丹童亚男
- 关键词:阴虚内热阴阳调和体质状态
- 针灸改善体质状态治疗阴虚内热型痤疮的疗效观察
- 目的:观察针灸改善体质状态治疗阴虚内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阴虚内热型痤疮患者84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取温针灸足三里、涌泉加痤疮局部处理治疗,对照针刺足三里、涌泉加痤疮局部处理治疗,每周3次,治...
- 张新普薛丹童亚男李敏傅杰英
- 关键词:痤疮阴虚内热证针灸治疗体质状态
- 文献传递
- 论针灸临床的整体性思维被引量:22
- 2013年
- 着重从道和术、经络系统、体质与穴性、天时和生理、个体化诊疗、机体自愈力、针灸者素质等方面论述了针灸临床上的整体性思维,以转变中医针灸者的视角,拓展针灸临床的思路。
- 张新普童亚男薛丹李敏傅杰英
- 关键词:针灸整体性思维个体化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