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章新平

作品数:177 被引量:1,289H指数:25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7篇天文地球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5篇农业科学
  • 11篇水利工程
  • 6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77篇降水
  • 70篇同位素
  • 57篇稳定同位素
  • 25篇水汽
  • 25篇流域
  • 22篇洞庭湖流域
  • 22篇湖流
  • 20篇降水量
  • 18篇O
  • 14篇大气降水
  • 13篇青藏
  • 13篇青藏高原
  • 13篇环流
  • 10篇蒸发
  • 10篇水汽输送
  • 10篇水体
  • 10篇气候
  • 9篇氧同位素
  • 9篇温度
  • 8篇氧稳定同位素

机构

  • 156篇湖南师范大学
  • 49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衡阳师范学院
  • 10篇中国气象科学...
  • 5篇无锡科技职业...
  • 4篇南京大学
  • 4篇名古屋大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海南师范大学
  • 3篇装甲兵工程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新疆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亚...
  • 2篇中国气象局
  • 2篇湖南省气候中...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北京市气象局
  • 1篇俄亥俄州立大...
  • 1篇湖南省高速公...
  • 1篇弗林德斯大学

作者

  • 173篇章新平
  • 33篇姚檀栋
  • 26篇贺新光
  • 24篇黄一民
  • 20篇吴华武
  • 20篇张新主
  • 16篇张剑明
  • 13篇关华德
  • 11篇刘晶淼
  • 9篇田立德
  • 9篇张婉君
  • 8篇李广
  • 7篇孙广禄
  • 7篇张健
  • 7篇谢自楚
  • 7篇孙葭
  • 7篇周慧
  • 7篇黄煌
  • 6篇张赐成
  • 6篇申林

传媒

  • 25篇冰川冻土
  • 22篇长江流域资源...
  • 11篇地理科学
  • 8篇第四纪研究
  • 8篇热带地理
  • 6篇湖南师范大学...
  • 5篇水土保持学报
  • 5篇自然资源学报
  • 4篇环境科学学报
  • 4篇地理学报
  • 4篇干旱气象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环境科学
  • 3篇地理教学
  • 3篇环境科学研究
  • 3篇中国科学(D...
  • 3篇热带气象学报
  • 3篇自然灾害学报
  • 3篇气象学报
  • 3篇新疆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10篇2021
  • 12篇2020
  • 11篇2019
  • 10篇2018
  • 14篇2017
  • 15篇2016
  • 5篇2015
  • 8篇2014
  • 5篇2013
  • 9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1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TES数据的亚洲大气水汽中δD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基于TES反演的大气水汽及水汽中HDO数据,对亚洲大气水汽中δD在垂直和等压面上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在垂直方向上:多年平均显示δD值在对流层由低空向高空逐渐降低,最小值出现在80~100hPa的对流层顶,进入平流层后则随高度升高而增加;约从500hPa至对流层顶,等值线非常平直;在500hPa以下的对流层中低层,等值线则存在着波动。在等压面上:δD值的多年平均纬向分布明显,表现出随纬度增加而减小;在低纬地区的同纬度,δD值由海洋向大陆递减。δD的季节差异则显示在中纬度地区的亚洲大陆,ΔδD为正值且自西向东正值的分布范围、大小均逐渐减小;在低纬和高纬地区,ΔδD值则均为负值;在同纬度地区,海洋上的ΔδD明显小于陆地。另外,发现平流层的等压面上,δD的多年平均、季节差异均表现出与对流层相反分布的特点。
黄一民章新平吴华武申林
关键词:大气水汽对流层平流层
西宁和沱沱河地区近地面及500hPa温度变化的对比分析被引量:3
1996年
根据青藏高原西宁、沱沱河站的近地面和500hPa温度资料,对比分析了不同层次年、季平均温度变化的趋势以及高低空两个站之间温度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西宁站近地面年平均温度变化有明显的增温趋势,38a来增温幅度约1℃。沱沱河站年平均温度未见明显的增温趋势,这主要是由于1985~1986年沱沱河地区罕见的暴风雪灾害导致的创记录的秋、冬季低温所引起的。但在夏季温度变化上,仍可看到明显的增温趋势;在500hPa,西宁、沱沱河站的季、年平均温度变化相似,没有明显的增温现象。与近地面温度不同,自1988年以后,500hPa已连续4a温度下降。
章新平姚檀栋
关键词:近地面温度变化
中国西南地区降水中氧稳定同位素比率与相关气象要素之间关系的研究被引量:51
2006年
分析了中国西南地区降水中稳定同位素比率与不同高度的温度、气压、湿度的关系以及影响该地区降水中稳定同位素比率的因子.在天气尺度下,蒙自、思茅、腾冲降水中δ18O与取样时的降水量、水汽压、大气水汽总量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各标准层(400,500,700,850hPa)的日平均温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个结果与中高纬度内陆区存在的显著温度效应不同.另外发现,降水中δ18O与各标准层大气的温度露点差△Td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年尺度下,昆明站的年加权平均δ18O不仅与年降水量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关系,并且与500 hPa的年平均温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夏季风异常强盛的年份,更多来自低纬度海洋的暖湿空气通过中国的西南水汽通道向北输送,并在沿途形成异常的强降水.异常强的凝结过程将释放更多的凝结潜热加热大气,使降水时的大气温度升高.伴随降水量的增加,降水中δ18O的降低;反之,在夏季风异常弱的年份,降水量小,降水时的大气温度较低,因此,降水中的δ18O较高.
章新平刘晶淼孙维贞黄一民张剑明
关键词:降水温度
乌鲁木齐河流域不同水体中的氧稳定同位素被引量:32
2003年
采用乌鲁木齐河流域历年采集的降水、表层粒雪、冰川融水和河川径流等水样资料,分析了取样期间不同水样中氧稳定同位素的变化,揭示了降水中氧稳定同位素变化存在着明显的温度效应,而温度效应又与海拔高度有关;表层粒雪和冰川融水中氧稳定同位素则无明显的高度效应;冰川融水中的氧稳定同位素比率小于河川径流中的氧稳定同位素比率。评估了不同影响因子对水循环过程中稳定同位素变化的影响及相互作用,为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水循环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实例。
章新平姚檀栋田立德刘晶淼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温度效应水体
小球藻对土壤-水稻系统砷化学形态转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为揭示绿藻对土壤-水稻系统砷形态转化的影响特征,系统分析了不同浓度小球藻共存条件下水稻土砷氧化还原与溶解释放行为的变化,并结合水稻培育试验,对小球藻影响水稻砷吸收与体内砷形态的发生机制进行探讨.试验设置对照组及小球藻浓度(以体积分数计)分别为1%、5%、10%的处理,研究了小球藻对溶液体系、淹水土壤体系和淹水土壤-水稻体系中砷的化学形态转化的作用.结果表明:加藻组使As(Ⅲ)溶液和淹水土壤Eh(氧化还原电位)与pH均普遍高于对照组.在As(Ⅲ)溶液体系中,加藻组As(Ⅲ)氧化转化率较对照组升高2. 38%~4. 95%,该作用在淹水土壤中得到印证,小球藻的共存使土壤孔隙水ρ[As(Ⅴ)]较对照组升高129. 22%~221. 41%,而ρ(甲基砷)出现显著下降(5. 25%~53. 31%).水稻栽培试验进一步发现,小球藻明显促进土壤中晶体态铁铝氧化物向弱结晶与无定形铁铝氧化物结合态砷等的转化,导致水稻幼苗对砷的吸收积累量增加-3. 4%~23. 11%,推测这与小球藻作用下土壤孔隙水ρ(DOC)的增加密切相关.研究显示,尽管小球藻有利于提高淹水土壤体系Eh并加速As(Ⅲ)的氧化转化,但小球藻可能通过有机酸等分泌物的竞争吸附作用促进铁铝氧化物结合态砷的溶解释放,从而增加水稻砷吸收;淡水藻类对土壤-水稻体系砷吸收积累的风险值得引起高度关注,并需要在大田试验中进一步加以验证.
肖莎王欣刘代欢张悦彭渤谭长银章新平
关键词:水稻土AS小球藻
影响降水中δ ̄(18)O的因素及其相对重要性被引量:2
1995年
降水中δ_(18)O值的大小不仅受凝结温度的影响,而且受水汽源地初始状态、水汽输送方式、云中饱和状态和云中液态水含量(统称第二类因素)的影响。本文以与全球δ_(18)O实测值相吻合的参数为标准状况参数,模拟不同条件下的δ_(18)O值与标准状况下δ_(18)O值的差异。并且将影响降水中δ_(18)O值的作用分解成△δ_1和△δ_2两部分。它们分别代表取样点温度变化引起的δ_(18)O的变化和第二类因素变化引起的δ_(18)O值的变化。从而说明,第二类因素对降水中δ_(18)O值的影响是重要的。
章新平姚檀栋
关键词:降水影响因素
水循环过程中的稳定同位素变化被引量:1
1993年
本文首先介绍了在平衡和非平衡条件下大气水汽和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变化的特点,并讨论了影响同位素分馏的因子,如水汽的输送过程、凝结温度、环境状况、降水量、海拔高度等。本文最后给出了同位素分析应用于冰岩芯研究的依据,并就冰岩芯中同位素的变化给出了可能的气候解释。
章新平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水循环
京津冀地区人体舒适度的时空特征被引量:41
2011年
利用1960—2005年京津冀地区66个地面气象站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基于人体舒适度指数和风寒温度模型,分析京津冀地区人体舒适度时空特征,计算了京津冀地区春、夏、秋、冬季各站逐日人体舒适度指数和冬季风寒温度。通过人体舒适度指数聚类分析得出人体舒适度指数分区,在此基础上探讨各分区具有代表性站点的各级舒适日数比例和冬季人体舒适度的时空特征及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人体舒适度空间分布大致可以分成3种类型,即热舒适平原山地区、冷舒适滨海区和冷不舒适高山区;依据风寒温度,京津冀地区冬季人体舒适度分为冀北、冀南两区,整个地区风寒温度增大趋势显著;京津冀地区人体舒适度与高程、纬度变化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其空间分型主导因素为高程、纬度的变化。
孙广禄王晓云章新平吴华武申林
关键词:人体舒适度指数聚类分析
基于多源降水数据的洞庭湖流域夏季降水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被引量:4
2016年
基于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提供的1979~2012年夏季6~8月降水实测数据(CMD)和3种不同来源的再分析降水数据,研究和比较副高特征指数与洞庭湖流域夏季降水的关系及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 6、7月副热带高压(副高)脊线位置偏北,洞庭湖流域大部分区域降水偏多,8月偏少;6、7月北界位置偏北使流域东南降水偏少、西北降水偏多,8月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多;6~8月西伸脊点位置东移使降水偏多范围自东向西增大;6月份副高强度增强使东部和南部降水偏多、西部和北部降水偏少,7和8月大部分地区降水减少。2再分析降水数据大体上能反映出7月份脊线指数、6和7月北界指数、6~8月西伸脊点指数和副高强度指数对相应月份CMD降水的影响。3副高特征指数对CMD降水的拟合能力存在区域差异。
孙葭章新平黄一民张新主
关键词:夏季降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洞庭湖流域降水数据
南方红壤丘陵区樟树林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被引量:18
2019年
为了解南方红壤丘陵区樟树林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对0—100 cm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与温度以及相应气象要素连续l年的观测,并基于土壤水分平衡法计算蒸散量,研究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蒸散量变化和对降水的响应。结果表明:(1)观测期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可划分为丰水期(3—6月)、耗水期(7—10月)和补水期(11月—次年2月);(2)土壤体积含水量由浅至深表现为增长型,稳定性增强,且垂向变化具有显著季节差异;(3)非降水日林地蒸散量的季节变化表现为耗水期(3.28 mm/d)>丰水期(1.83 mm/d)>补水期(1.0 mm/d),蒸散量日内变化呈现白天强、夜间弱的特征,日蒸散量与日均气温、VPD、太阳辐射均呈极显著正相关;(4)土壤水分干季比湿季对降水响应更强烈,湿季9 mm、干季3 mm的降水使最大下渗深度达10 cm,土壤水分开始接受补给。林地土壤水分受降水和蒸散发影响,具有显著时空分异。
戴军杰章新平吕殿青罗紫东贺新光
关键词:红壤樟树林土壤水分蒸散发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