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翔

作品数:110 被引量:595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29篇专利
  • 12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7篇天文地球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生物学
  • 3篇文学
  • 2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54篇冰川
  • 23篇老虎沟12号...
  • 16篇老虎
  • 12篇气象
  • 9篇冰芯
  • 8篇气候
  • 7篇日变
  • 7篇日变化
  • 7篇气温
  • 6篇电池
  • 6篇胶体电池
  • 6篇风速传感器
  • 6篇感器
  • 6篇背负式
  • 6篇冰川变化
  • 5篇遥感
  • 5篇蒸汽
  • 5篇蒸汽阀门
  • 5篇蒸汽喷嘴
  • 5篇绒布冰川

机构

  • 106篇中国科学院
  • 18篇兰州大学
  • 7篇山东师范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中国气象科学...
  • 4篇中国气象局兰...
  • 4篇中国气象局
  • 4篇中国科学院西...
  • 3篇南京大学
  • 2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商丘师范学院
  • 2篇甘肃省气象信...
  • 1篇青海畜牧兽医...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 1篇甘肃省基础地...
  • 1篇吉森大学
  • 1篇科罗拉多大学

作者

  • 110篇秦翔
  • 30篇孙维君
  • 29篇刘宇硕
  • 28篇任贾文
  • 27篇杜文涛
  • 22篇杜文涛
  • 19篇秦大河
  • 18篇康世昌
  • 12篇崔晓庆
  • 11篇侯典炯
  • 11篇效存德
  • 11篇陈记祖
  • 10篇吴锦奎
  • 10篇王晓香
  • 9篇谢爱红
  • 6篇朱荣
  • 6篇王士猛
  • 6篇侯书贵
  • 6篇张明杰
  • 6篇张雪艳

传媒

  • 29篇冰川冻土
  • 5篇干旱区资源与...
  • 4篇地理学报
  • 4篇高原气象
  • 4篇第一届中国大...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气象学报
  • 2篇甘肃省200...
  • 1篇气象
  • 1篇地球化学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草业学报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环境化学

年份

  • 8篇2017
  • 9篇2016
  • 6篇2015
  • 22篇2014
  • 13篇2013
  • 10篇2012
  • 12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1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祁连山东段冷龙岭地区宁缠河3号冰川变化研究被引量:21
2012年
2009年7月对祁连山东段冷龙岭地区宁缠河3号冰川进行了野外考察,对冰川周围布设测量控制网,并利用GPS-RTK技术测量了冰川表面高程与面积、末端等信息,同时使用加拿大EKKO型探地雷达测量了冰川厚度.结合1972年航测1973年调绘出版的地形图以及1995年与2009年两景TM影像等资料,分析研究了宁缠河3号冰川自1972年以来的变化.结果表明:宁缠河3号冰川近37a以来萎缩严重,冰川末端退缩约6%,面积减小13.1%,冰川体积减少35.3%;冰川主要以减薄的形式在萎缩,冰川平均厚度由1972年的36.8m,减为2009年的27.4m.周边站点气象资料表明,该区域近几十年来出现不同程度的升温,是导致冰川快速萎缩的主要原因.
刘宇硕秦翔张通张明杰杜文涛
关键词:冰川变化
野外便携式蒸汽钻机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野外便携式蒸汽钻机,其结构特征是背带与支架连接,支架固结内胆、余热利用器、铝罩、防风罩和调节腿,与内胆连通的管道上置有压力计、带安全阀的管盖、风罩和蒸汽阀门,蒸汽阀门通过高压保温橡胶管与钻管一端连接,钻...
王士猛谢爱红秦翔任贾文效存德
文献传递
珠穆朗玛峰东绒布冰川厚度测量与地形特征分析被引量:16
2012年
冰川地形特征的研究是构建冰川流动模型的基础.根据探地雷达获取的冰川厚度数据(2009年)和1∶5万地形图(1974年),得到沿珠穆朗玛峰东绒布冰川主流线的冰厚度分布以及5条冰川槽谷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沿东绒布冰川主流线的平均表面坡度约为0.08,平均厚度约为190m,最大厚度约为320m(海拔6 300m);在1974—2009年间沿冰川主流线冰厚度平均减薄约30m;东绒布冰川表碛覆盖区与白冰区尚未分离,目前很可能是一条停滞冰川,冰川末端位于海拔5 540m附近(下游方向);东绒布冰川槽谷形态接近于V型,而不是U型(b指数变化范围约为0.7~1.3).
张通效存德秦翔侯典炯丁明虎
关键词:地形特征
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退缩对细菌优势种群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随着全球冰川正在越来越多的地区融化,冰川微生物资源很可能会由于冰川退缩而未被人类所发现就已受到生存的威胁而濒危.以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消融区和末端雪样及末端土样为研究对象,采用培养方法、分子鉴定,研究冰川雪样优势菌群在冰川末端土样的分布状况及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情况,分析冰川细菌优势菌群在冰川退缩后适应非雪环境的能力.结果表明:冰川末端雪样优势菌为1BW1和1BW2所代表的Pedobacter,该属在冰川消融区雪样和冰川末端土样中未分离到;冰川消融区雪样优势菌为2BW所代表的Acinetobacter,该属在冰川末端雪样中的数量较少,在冰川末端土样中的数量更少.不同采样位点16SrRNA序列相似性高的菌株其生理生化特征比相同采样位点的大.因此,冰川冰退缩可能会引发冰川雪样中的优势种群不能适应新环境而灭绝.应加强冰川细菌资源利用和保护的研究基础.
张淑红侯书贵秦翔杜文涛孙维君闫沛迎
关键词:老虎沟12号冰川
一种用于冰川钻探的多层立体刀面钻头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冰川钻探多层立体刀面钻头,其特征是:钻头与上层刀头连接,上层刀头居于钻身内,钻身呈筒体,筒体下部有三位刀头和钻身底部螺旋触面,三位刀头与钻身底部螺旋触面之间的夹角为45°,三位刀头在筒体底部呈120°等...
杜文涛秦翔刘宇硕朱荣
文献传递
等效高程方法在祁连山区高山/高海拔多年冻土分布模型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1年
纬度和高程是决定我国高山/高海拔多年冻土分布的主要宏观因素,也是建立各类高山/高海拔多年冻土分布模型的首要考虑因素.文章旨在建立一个易于区域对比的、综合纬度和高程双重影响的定量化的等效高程评价指标.以高斯曲线模型为基础,通过对其做导数变换,界定了此宏观尺度模型在中小尺度空间上适用的纬度范围.以位于祁连山区西段疏勒河上游流域的冻土钻孔和实测地温数据作为试验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阐述了等效高程的算法,以及用于建立高山/高海拔多年冻土分布模型的可行性.该理论方法的提出,便于从海拔的角度讨论高山/高海拔多年冻土的分布,从而使得不同纬度区的高山/高海拔多年冻土特征的比较得以简单实现,也为纬度和高程之外的其他影响因素的评价提供了基础和平台.
李静盛煜吴吉春王杰张波叶柏生张秀敏秦翔
祁连山西段代表性冰川变化特征研究——以老虎沟12号冰川为例
冰川可以指示气候变化,可以影响淡水资源,进而作用于生态、荒漠化;冰川即会产生冰雪灾害也是旅游资源;监测冰川势在必行、迫在眉睫。本文对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进行分析,指出研究说明平衡线高度变化较冰舌末端及面积变化对气候响应更...
秦翔杜文涛
关键词:气候变化数据分析
文献传递
一种多功能超声波样品瓶清洗架
一种多功能超声波样品瓶清洗架,包括挂件、上固定件、升降盘、下固定盘、定位拉手Ⅰ、定位拉手Ⅱ、升降杆、定位板Ⅰ和定位板Ⅱ,所述升降杆为4个;升降盘的4个角与4个升降杆套接,升降杆的上端连接上固定件,下端连接下固定盘;挂件与...
王晓香秦翔
青藏高原冰川雪细菌与气候环境的关系被引量:10
2007年
通过荧光显微镜测定细菌密度,利用DGGE图谱和Shannon-Weaver指数分析细菌种类多样性,对青藏高原北部老虎沟12号冰川、南部东绒布冰川和东南部海螺沟2号冰川雪坑的细菌密度和种类多样性做了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老虎沟12号冰川雪坑细菌密度平均值比东绒布冰川和海螺沟2号冰川高,老虎沟12号冰川雪坑细菌种类多样性比东绒布冰川高,这与高原南、北部不同大气环流引起的大气微粒含量的差异性有关.海螺沟2号冰川雪坑细菌种类多样性均最高,与该冰川所受的大气环流多样性最高相一致.东绒布冰川雪坑细菌密度平均值与南极点相近,与其远离人类污染,因而大气环境本底值低有关.海拔高的东绒布冰川雪坑细菌密度和种类多样性均比海拔低的海螺沟2号冰川和老虎沟12号冰川低,即二者与海拔高度呈反比.
张淑红侯书贵秦翔王叶堂杜文涛
关键词:气候环境青藏高原
祁连山西段冰川积雪中大气粉尘沉积特征被引量:8
2013年
基于2012年夏季野外考察、微粒粒度测试和扫描电镜(SEM-EDX)微观形貌观测研究,对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山西段典型极大陆型冰川区老虎沟12号冰川、野牛沟十一冰川积雪中大气粉尘沉积进行了分析研究。两冰川区积雪中微粒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是3461μg/kg、2876μg/kg,年均沉积通量分别是207.6μg/cm2、143.8μg/cm2。将本研究区与其他区域冰川积雪中粉尘浓度对比研究表明,冰川受周边粉尘源区影响较大。雪坑微粒浓度剖面和离子相关性分析表明,祁连山西段冰川积雪中污化层富含亚洲粉尘的富Ca2+、Na+矿物;微粒体积—粒径分布众数介于3~22μm,两冰川区的粒径众数分别为12.6μm和12μm,粒径分布均显示了单结构模式,同时反映了祁连山冰川区与毗邻的天山地区雪冰中粉尘粒径分布模式的相似性和粒径众数的差异性。通过SEM-EDX对粉尘颗粒的微观结构研究发现,颗粒绝大多数为形貌不规则的矿物粉尘颗粒,和很少数量的飞灰颗粒等。同时,对粉尘来源结合Sr-Nd同位素测定和气团后向轨迹分析进行验证,认为位于研究区北边的巴丹吉林沙漠是祁连山12号冰川区粉尘最可能的源区。
董志文秦大河任贾文秦翔徐建中孙维君
关键词:大气粉尘理化性质微观形貌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