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盛艳

作品数:13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诗歌
  • 2篇英语
  • 2篇身份
  • 2篇女性
  • 2篇内化
  • 2篇教学
  • 1篇性别差异
  • 1篇虚无
  • 1篇学习偏好
  • 1篇学习者
  • 1篇学习者中心
  • 1篇异化
  • 1篇英语教学
  • 1篇英语专业
  • 1篇约翰·阿什贝...
  • 1篇彰显
  • 1篇政治
  • 1篇政治话语
  • 1篇人文
  • 1篇上帝

机构

  • 8篇三峡大学
  • 7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1篇盛艳
  • 5篇盛俐

传媒

  • 2篇广西教育学院...
  • 2篇江汉大学学报...
  • 1篇牡丹江师范学...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芜湖职业技术...
  • 1篇九江学院学报...
  • 1篇绥化学院学报
  • 1篇和田师范专科...
  • 1篇江汉学术

年份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07
  • 2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美国自白派诗歌的狂欢化写作
2007年
自白派诗歌是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特有的文学现象。文章通过金斯伯格、普拉斯、贝德曼、赛克斯顿等自白派代表诗人的作品,剖析自白派诗歌的特点,从而进一步阐述自白派诗歌的狂欢化写作。文章发现,自白体诗歌是诗人为了挣脱自身痛苦经历的个人化与狂欢化写作,在一定程度上它反映了诗人的生活,但是由于自白体诗歌中上帝的缺场以及对于宏大史实的书写,使得自白体诗歌高于自身经验,成为信仰缺失和真实世界的隐喻。
盛艳
关键词:疯狂上帝自杀
身份的异化和个性的同化——美国自白派女诗人塞克斯顿诗歌的变形记
2013年
对20世纪美国女诗人安妮.塞克斯顿的诗集《变形》进行解读和评价,须从三个层面考察塞克斯顿作品对于格林童话中的经典故事的诗性诠释:1.浪漫而陈腐的题材通过变形展现了美国当代社会女性身份的异化;2.追求物欲的普遍价值观而导致的个性同化;3.婚姻在诗中极具反讽意味,被视为自私的产物和对婚姻主体的囚禁。在《变形》的创作中,塞克斯顿超越了诗人的自身经验,在更广泛的层次上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盛艳
关键词:美国女诗人自白派安妮·塞克斯顿异化
高校英语专业教育实习实证研究及建议被引量:2
2014年
教师的培养在民族整体素质提升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就教师的培养来说,教育实习是不容忽视的关键环节,其效果直接影响着师资的好坏和高校的办学质量。通过对三峡大学英语专业参加英语教育实习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针对问卷调查的相关数据对高校英语专业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盛俐盛艳
关键词:问卷调查研究
个性化英语教学下的学习者偏好
2012年
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要做出专业决策以达到有效的英语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交际式的英语教学。本文通过对英语专业二年级的本科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以及收集的数据,阐述了在个性化的英语教学中,学习者的偏好和他们对各类语言技巧熟练程度的重视度,旨在对英语教学提出实用性的见解。
盛艳盛俐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学习偏好学习者中心
从抗争到虚无——解读普拉斯后期诗歌中的宿命感
2013年
西尔维娅·普拉斯是自白派的代表女诗人之一,她的后期诗歌可分为两个创作阶段。第一阶段,表现出对婚姻中女性物化形象的抗争;第二阶段,当对婚姻的暴怒与反抗情绪在诗歌中得到纾解,普拉斯又试图将个人经验藏匿于象征语言中,传递了深刻的死亡感受和挥之不去的宿命感。
盛艳
关键词:宿命
超文本解读下阿什贝利诗歌意义的回归被引量:3
2006年
阿什贝利是美国后现代诗歌“纽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将诸多后现代元素加以混合,力求探寻诗歌写作的本质。通过研究阿什贝利诗歌中的互文性,戏仿,并通过游戏式阅读对其诗歌进行超文本解读可以发现:在阿什贝利的诗歌中,真正的意义迷失于词语的“无限”能指中,只有在后现代多语境的重叠下即超文本解读中,通过对传统诗歌文本的转化和吸收来进行比较,才能理解阿什贝利诗歌的真正意义。
盛艳
关键词:约翰·阿什贝利戏仿
高级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输入视角——以《悲伤的一代》为例
2014年
英语专业人才要从英语能力和人文素养两个方面评价。当前我国英语专业教学中对文化的导入仍存在缺乏深度和导入不足的问题。笔者以《高级英语》下册第十课《悲伤的一代》为例,阐述了文化导入的输入视角和基本方式:1、通过输入趣味性词汇介入文化背景,2、通过合作学习,对文学作品进行互动式理解。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提升对文化背景的自我学习意识。
盛俐盛艳
关键词:高级英语人文文化背景
关于现当代中外诗歌及其比较(二) 一种冷静的失落:论毕晓普诗歌中的性别转换
2012年
对20世纪美国女诗人伊丽莎白.毕晓普诗歌中的女性身份进行深入的解读和评述,可以从四个层面阐发毕晓普代表作中的性别转换:1.毕晓普的童年创伤与母亲的缺席:毕晓普对于母性身份的恐惧和逃避从根本上说,来源于她童年所受的精神创伤;2.物化的女性形象:无论是从男性视角对女性身份进行物化,还是从大众角度对女性身份的荒诞性物化,都使得其女性身份被尴尬地凸显,从而表达了毕晓普对于女性身份冷静的思索与理性的反抗;3.女性身份的失落:毕晓普表达出对母性身份无法逃离的宿命感和悲剧感;4.诗歌中的性别跨越:进而考察女性身份在诗歌中是如何被消解的。
盛艳盛俐
关键词:女性身份
双性同体、荒野地带和性别内化——论中国现代女性诗歌
2014年
9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诗歌写作呈现出两个倾向:一、试图缩小性别差异,通过无性别差异的写作,试图获得与男性诗人平等的话语权。二、通过书写荒野地带,即从身体层面和精神层面书写自身,在试图掌握话语权的同时,传递着女性身份焦虑。这些努力使得女性诗歌上原本鲜明的女性标签变得隐秘而内化。
盛艳
关键词:双性同体性别差异身份焦虑
从《鱼》看毕晓普和穆尔的生态观
2006年
盛艳
关键词:生态观《鱼》穆尔物理环境政治话语西方社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