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脏移植治疗老年大鼠心肌梗死的研究 宋兆峰 陈东育 王霞 郭荣 杨春庆 本课题为自选课题。心肌细胞是人体心脏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随着人们对心肌梗死的病理过程认识的加深和细胞培养技术的提高,细胞心肌成形术近年来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细胞心肌成形术是指移植外源性或自体细胞至受损的心肌组织...关键词:关键词:心肌梗死 老年大鼠 充质干细胞 心脏移植 32例烟雾病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和CT影像分析 2006年 目的分析烟雾病的病理机制和检查方法。方法对32例拟诊烟雾病的患者行头部CT和脑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22例诊断为烟雾病,10例诊断为“烟雾症”。其主要表现为颈内动狭窄或闭锁,形成代偿性颅底烟雾血管。结论全脑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烟雾病的主要诊断方法。 刘军 王琳 王霞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脑血管造影 烟雾病 CT 不同重建方法对多层螺旋CT诊断肋骨骨折准确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2007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的不同重建方法在诊断肋骨骨折的价值。方法收集37例胸部外伤患者X线片疑有骨折的病例,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及多种图像后处理,观察几种不同图像对骨折显示效果。结果X线检查共发现肋骨骨折48处,肋软骨骨折0处。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后进行图像后处理共检出肋骨骨折77处,肋软骨骨折4处。两种检查方法对于肋骨、肋软骨骨折的检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52,P=0.000;χ2=4.101,P=0.043)。多层螺旋CT检查,曲面MPR图像检出移位肋骨骨折39处,未移位肋骨骨折38处。VRT重建图像检出移位肋骨骨折38处,未移位肋骨骨折30处。两种重建方法对于未移位肋骨骨折的检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41,P=0.003)。结论多层螺旋CT的曲面MPR图像可清晰显示未移位细微骨折线,VRT重建图像立体感强,可多角度观察骨折的移位。多层螺旋CT检查对于判断肋骨,尤其是肋软骨骨折有很高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X线检查,应为诊断肋骨骨折的可靠依据。 盛蕾 王霞 孔庆奎关键词:骨折 容积重建技术 3D-DSA和DynaCT成像在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中的价值 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3D-DSA和DynaCT重建成像在肝细胞癌肝动脉化疗栓塞中的价值。方法:对47例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前分别进行3D-DSA、DSA和DynaCT扫描检查,应用3D-DSA重建成像Inspace的容积重建技术(VRT)、最大密度投影技术(MIP)、多层面重建技术(MPR)和DynaCT成像对肝脏血管和肿瘤进行多方位、多层面、多视角显示。观察腹腔动脉和?或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的解剖和空间走行,比较肿瘤的供血动脉来源、走行、瘤灶数目、瘤灶染色程度及合并症的显示情况。结果:47例肝癌患者3D-DSA重建成像发现40例肝总动脉自腹腔动脉发出;5例肝右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肝左动脉起自腹腔动脉;2例肝总动脉自肠系膜上动脉发出;其中1例肝总动脉自腹腔动脉发出,由肠系膜上动脉单独发出一支供血动脉到位于肝右下叶的肿块;显示肝动-静脉瘘9例,其中2例大流量混合性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瘘,6例周围型小流量局限性肝动脉-门静脉瘘和1例小流量肝动脉-肝静脉瘘。DynaCT成像发现病灶179个。常规DSA发现病灶145个,动静脉瘘7例,门静脉瘤栓9例。和常规DSA相比较,3D-DSA成像对肝癌供血动脉的起源、腹腔动脉和?或肠系膜上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三维空间结构的显示优于后前位DSA;观察腹腔动脉和?或肠系膜上动脉主干与腹主动脉间的夹角及肝动-静脉瘘较常规DSA更清晰方便;DynaCT重建成像对肿瘤瘤灶数目的显示率高于D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DSA和DynaCT重建成像对于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尤其是选择适宜形状的导管及合适、适量的栓塞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其采集时间最长只有20s,不能同时显示肝脏动脉期血管和静脉期门静脉内瘤栓的情况,必须与常规DSA检查结合,才能更加完整全面的显示病灶和血管的影像学信息。 刘军 王霞 王浩洲 王琳 李吉贞关键词:栓塞 扩散加权成像在缺氧缺血性脑病不同时期的诊断研究 马得廷 孔庆奎 王霞 张有军 姚国 吴化民 张立涛 韩耀启 1、任务来源 本课题属计划外自选课题。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 本课题属于医学影像学领域的新技术,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是一种能够检测活性组织内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无创伤方法,能从分子水平反映人体的空间组成信息和病理...关键词:关键词:磁共振 273例水溶性造影剂子宫输卵管造影的技术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2004年 目的 :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过程中 ,技术因素对造影影像质量及造影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对 2 73例不孕症 ,用 76 %泛影葡胺采用传统通液管法和球囊导管并加压注射法两种方式作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结果 :采用传统通液管法造影 15 4例 ,成功 14 9例 (96 .75 % ) ,其中 12 5例 (83.89% )双侧输卵管显示 ;采用球囊导管并适时加压注射法造影 119例 ,造影成功 119例 (10 0 % ) ,111例 (93.2 8% )双侧输卵管显示。结论 :数字点片、利用球囊导管以及加压注射 ,可以提高造影成功率 ,并明显提高输卵管的显示效率。 崔群生 谢元忠 丁晓民 王霞 孔庆奎关键词:子宫输卵管造影 泛影葡胺 球囊导管 去分化软骨肉瘤的影像分析 被引量:18 2004年 目的 分析去分化软骨肉瘤的X线及CT表现 ,探讨去分化成分的X线、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例去分化软骨肉瘤的X线及CT表现 ,并结合临床及组织学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去分化软骨肉瘤不仅具有典型软骨肉瘤的表现 ,而且还具有去分化成分的影像特点。 13例中8例显示有骨化 ,11例有骨膜反应 ,12例有软组织肿快 ,10例有钙化 ,其中 8例钙化位于病灶中央部位。结论 去分化软骨肉瘤具有典型软骨肉瘤所不具备的去分化成分的影像特点 ,认识这些特殊的影像特点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正确诊断。 谢元忠 李长勤 孔庆奎 王霞关键词:软骨肉瘤 去分化 影像特点 钙化 影像分析 多层螺旋CT对成人茎突测量与茎突综合征的诊断 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对成人茎突测量中各种参数和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20例40侧无咽部、颈部疾病的正常成人及32例40侧临床诊断为茎突综合征(styloid process syndrome,SPS)的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MPR及三维SSD图像后处理,然后对图像进行测量,测得茎突的长度和内、前偏斜角。结果:40侧正常成人组测得茎突过长(超过30mm)19侧,占47.5%;方位角过大(内或前偏斜角>25°)者2侧,占5%。临床诊断为SPS组40侧测得茎突过长30侧,占75%;方位角过大者17侧,占42.5%。经统计学分析,在SPS组中,茎突过长检出率与方位角过大检出率相比有显著差异(P值为0.003)。方位角过大在SPS组和正常成人组相比检出率明显增多有显著差异(P值为0.000)。结论:多层螺旋CT、MPR及三维SSD图像测量成人茎突非常方便,茎突过长不一定有临床症状,但茎突过长仍是诊断SPS的主要依据,方位角过大是诊断SPS的可靠依据,确诊需结合临床。 王霞 盛蕾 刘军 马得廷关键词:茎突综合征 多平面重建 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造影中低渗非离子型造影剂对血肌酐、血尿素及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低渗非离子型造影剂血管造影对肾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高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4月~2016年5月收治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脑血管、双肾动脉造影,检测造影术前3 d和造影术后不同时间血肌酐、尿素变化,并测定肾功能变化。结果 100例患者,12例患者出现造影剂肾病,发病率为12.0%。造影剂肾病组患者糖尿病比例、肾功能不全比例、重度肾动脉狭窄比例显著高于非造影剂肾病组(P〈0.05)。造影剂肾病组造影1 d、造影2 d血尿素、血肌酐和内生肌酐清除率均显著提高(P〈0.05),到造影6 d逐渐恢复正常,非造影剂肾病组患者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糖尿病(OR=6.973)、肾动脉重度狭窄(OR=4.286)、肾功能不全(OR=7.680)是造影剂肾病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患者使用低渗非离子型造影剂血管造影比较安全,糖尿病、肾功能不断患者需要注意肾功能指标变化。 王萍 段鲁勤 王霞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管造影 血肌酐 软性食管扩张器在贲门失弛缓症治疗中的应用(附233例报告) 被引量:11 1995年 软性食管扩张器在贲门失弛缓症治疗中的应用(附233例报告)陈培朴,陈皓,陈涛,王霞,高学新,谢元忠,张珂,张雷,何光武,孙洪勋笔者自1987年5月至1993年1月用自制的软性食管扩张器共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233例,包括曾行Heller手术后仍吞咽困... 陈培朴 陈皓 陈涛 王霞 高学新 谢元忠 张珂 张雷 何光武 孙洪勋关键词:贲门疾病 贲门失弛缓症 食管扩张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