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锦
- 作品数:10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失下牙槽神经支配与拔牙窝新骨形成及骨量保持
- 2015年
- 背景:牙齿拔除后拔牙窝内新骨形成及改建与神经支配密切相关。目的:探讨失神经支配对拔牙窝新骨形成和骨量保持的可能调节作用。方法:切除犬一侧下牙槽神经建立失神经支配动物模型,失神经支配侧为实验组,以未切除侧为对照组,组织学染色检测术后2,4,8,12周时间点拔牙窝新骨形成和骨量保持。结果与结论:实验组拔牙窝骨缺损区的新生骨量面积百分比在术后2,4,8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2,4,8,12周,实验组颊舌侧牙槽嵴高度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说明失神经支配与拔牙窝新骨形成和骨量保持存在密切相关性。
- 王承勇陈伟辉卢萌王锦茅传青林海
- 关键词:神经支配失神经支配拔牙窝骨量
- 失交感神经支配对拔牙窝骨愈合期间血管再生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通过建立失交感神经支配模型,研究失交感神经支配对拔牙窝骨愈合期间血管再生的影响作用。方法利用颈上神经节切除术建立SD大鼠单侧失交感神经支配大鼠模型,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术后1,3,7,14和21d5个时间点拔牙窝的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及ETS相关基因(ERG)表达。结果实验组第3,7,21d时血管内皮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余时间点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第7,21d时血管内皮细胞表达ERG积分光密度(IO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余时间点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交感神经支配可以促进血管再生和血管内皮细胞ERG表达。
- 陈伟辉林海王承勇王锦卢萌危红英张德庆
- 关键词:交感神经系统拔牙骨生成
- 颈上神经节切除术构建失交感神经支配大鼠模型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通过切除颈上交感神经节建立大鼠单侧颌面失交感神经支配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利用改良型颈上神经节切除术切除SD大鼠单侧颈上神经节,建立失交感神经支配大鼠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失交感神经侧上睑下垂这一典型体征,检测建模是否成功。结果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及手术侧上睑下垂表现证实建模过程中手术切除颈上神经节组织,达到建模要求。结论通过外科手术方法切除颈上神经节建立失交感神经支配大鼠模型是成功可行的。
- 林海王承勇王锦卢萌茅传青卓丽莉陈伟辉
- 关键词:颈上神经节交感神经系统
- 神经支配与拔牙窝的骨愈合被引量:2
- 2012年
- 背景:拔牙窝的新骨形成与骨量保持受体内外多种因素调控,神经系统通过介导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调节骨代谢。目的:观察神经支配对拔牙窝骨愈合的调节作用,探讨神经支配与拔牙窝骨愈合的相互关系。方法:切除犬一侧下牙槽神经建立失神经支配动物模型,以未切除侧为对照,拔除失神经支配侧和正常侧前磨牙,放射影像学方法检测术后2,4,8,12周拔牙窝新骨形成和骨量保持。结果与结论:失神经支配组拔牙窝骨缺损区牙槽嵴高度、宽度和CT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拔牙窝唇颊侧牙槽嵴高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舌侧牙槽嵴高度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提示失下牙槽神经支配影响拔牙窝的新骨形成及骨量保持,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
- 林海王承勇王锦卢萌陈伟辉
- 关键词:神经支配失神经支配拔牙窝骨愈合下牙槽神经
- 失交感神经支配与新骨形成及改建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对拔牙窝骨愈合中新骨形成与改建过程的调节作用。方法 SD大鼠50只,利用颈上神经节切除术建立单侧失交感神经支配大鼠模型,按术后5个时间点(1,3,7,14,21d)分为5组(n=10),并通过H-E染色技术检测术后各时间点拔牙窝的新生骨量以及新骨组成。结果颈上神经节切除术可促进拔牙窝新骨形成,实验组新骨形成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颈上神经节切除术亦可促进新骨改建与成熟,实验组编织骨及板层骨在多个时间点大于对照组。结论交感神经在拔牙窝骨愈合期间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失交感神经支配可以促进拔牙窝新骨的形成与骨改建。
- 王承勇林海王锦危红英张德庆卢萌陈伟辉
- 关键词:骨生成骨再生交感神经系统拔牙
- 外源性β-NGF调节骨改建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机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外源性的β-NGF在骨缺损愈合过程中对骨改建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外科手术方法切取SD大鼠颅骨顶部左右两侧的骨质,建立配对大鼠颅骨标准骨缺损局部持续灌注β-NGF给药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骨缺损区组织中BMP-2的表达水平以及特殊染色技术(TRAP染色)检测骨缺损区组织中抗酒石酸碱性磷酸酶的表达水平,通过图像处理软件IPP6.0分别测定两者积分光密度值(IOD),以探讨BMP-2与破骨细胞活性在β-NGF调节新骨形成和改建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机制。结果实验组BMP-2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表达水平在14 d时IO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TRAP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骨吸收的活性在第7,21,28天三个时间点上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外源性的β-NGF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其可能是通过促进BMP-2表达和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以抑制骨吸收。
- 茅传青卓丽莉王锦王承勇卢萌陈伟辉
- 关键词:骨改建破骨细胞
- 咬合刺激调控胶原骨粉修复骨缺损过程中骨改建的形态学分析
- 2015年
- 背景:咬合刺激对于颌骨的功能及改建至关重要,但人们对其调节骨移植修复骨缺损过程中骨改建的作用尚缺少清楚的认识。目的:应用形态学方法分析咬合刺激对胶原骨粉修复骨缺损中骨改建的可能调控作用。方法:在成年SD大鼠左侧下颌骨及顶骨区分别建立标准骨缺损模型,随即植入胶原骨粉充填骨缺损区。术后12周,通过X射线、苏木精-伊红染色、Gomori染色、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及骨形成蛋白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两骨缺损区的差异。结果与结论:下颌骨及顶骨骨缺损区均有新骨形成,顶骨骨缺损区的板层骨形成量明显多于下颌骨骨缺损区,新骨形成矿化度明显高于下颌骨骨缺损区,说明顶骨骨缺损区的骨改建优于下颌骨骨缺损区;顶骨骨缺损区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及骨形成蛋白2积分吸光度值均低于下颌骨骨缺损区,说明顶骨骨缺损区的破骨细胞及成骨细胞活性低于下颌骨骨缺损区。表明咬合刺激可能通过影响骨的矿化及成熟而导致下颌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骨改建的延迟。
- 茅传青王锦王承勇卢萌陈伟辉
- 关键词:生物材料顶骨骨改建
- 外源性β-NGF对骨缺损区骨形成和改建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β-NGF对骨缺损区新骨形成和改建的影响。方法:利用手术方法建立大鼠颅骨骨缺损模型,采用微渗透泵于骨缺损区局部持续导入外源性β-NGF。通过H-E染色、Gomori改良三色染色技术,检测术后3、7、14、21和28 d不同时间点骨缺损区的新生骨量,探讨β-NGF对骨缺损区新骨形成和改建的影响。应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对骨缺损区中兴趣区域的新骨形成进行半定量测定,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成功建立大鼠颅骨骨缺损局部持续导入β-NGF给药模型。H-E染色结果显示,导入β-NGF侧(实验组)与无β-NGF导入侧(对照组)均有新骨形成。Gomori改良三色染色结果发现,21、28 d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新骨形成呈现明显增加,且实验组的新骨形成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28 d时的成熟骨量实验组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缺损区导入外源性β-NGF可能会促进新骨形成与骨改建。
- 卢萌卓丽莉茅传青王锦王承勇陈伟辉
- 关键词:Β-NGF骨缺损骨形成骨改建
- 即刻负载对种植体周围骨量维持和骨愈合的影响
- 目的: 种植体即刻负载作为短周期缺牙修复的治疗手段,已经在临床上应用。它的临床预后效果是许多学者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即刻负载后种植体周围骨量维持及种植体-骨界面骨结合情况。但是,目前即刻负载种植体周围骨形成与骨改建的机制...
- 王锦
- 关键词:种植体骨愈合动物模型缺牙修复
- 大鼠颅骨骨缺损局部持续灌注β-神经生长因子给药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建立大鼠颅骨骨缺损局部持续灌注β-神经生长因子(β-NGF)给药模型。方法利用外科手术方法切取SD大鼠颅骨顶部左右两侧5mm的骨质,建立配对大鼠颅骨缺损,利用Alzet微渗透泵右侧骨缺损区持续灌注含β-NGF的PBS溶液,左侧仅灌注PBS溶液,持续灌注7d。术后28d通过H-E染色和Gomori改良三色染色观察颅骨缺损的愈合情况,检测建模是否成功。结果实验大鼠未发现术后伤口感染、裂开及微渗透泵脱落丢失现象。H-E及Gomori改良三色染色结果显示,骨缺损区均可见有新骨的形成和骨矿化。结论在大鼠颅骨骨缺损的基础上,建立利用Alzet微渗透泵行局部持续灌注β-NGF的给药模型是可行的。
- 陈伟辉卓丽莉茅传青王锦卢萌王承勇
-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类颅骨损伤骨生成骨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