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锦
- 作品数:10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后勤部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扑尔敏片的含量
- 1993年
- 扑尔敏(马来酸氯苯那敏)片属小剂量片剂,每片含量为4mg,中国药典(90年版)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有关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扑尔敏的含量,国内外文献尚未见报道。为提高其含量测定方法的灵敏皮。
- 王锦毕森林
- 关键词:氯苯吡胺分光光度法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桃花散中朱砂与石膏的含量
- 1999年
- 目的:建立测定桃花散中朱砂、石膏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湿法消解样品,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汞和钙含量后换算。结果:加样回收率为(998±20)%和(996±22)%。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精密。可用于桃花散的定量标准。
- 王锦高锦李阳刘一群
- 关键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朱砂石膏
- 复方茶碱片的溶出度考察(摘要)
- 1994年
- 本文对国内5个厂家5批复方茶碱片、采用转蓝法进行了溶出度考察。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厂家的T50(溶出50%所需时间)为4.32±0.23~12.51±0.49min,Td(溶出63.2%所需时间)为6.21±0.31~17.03±0.24min,差异根大,说明厂家不同工艺对溶出度有显著影响.这可能是造成临床疗效不一的原因之一。建议对复方茶碱片溶出时限制定标准。
- 李颖王锦
- 关键词:溶出度茶碱临床疗效
- 四苯硼钠法测定强痛定制剂的含量
- 1994年
- 四苯硼钠法测定强痛定制剂的含量王锦,李阳,李颖(沈阳军区后勤部药品检验所,沈阳110026)强痛定制剂的含量测定,辽宁省药品标准[1]规定片剂采用提取非水滴定法,注射液采用蒸干非水滴定法,操作烦琐,需要大量的有机溶剂、本实验发现在酸性条件下,强痛定与...
- 王锦李阳李颖
- 关键词:四苯硼钠法强痛定
- 电荷转移络合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哌替啶制剂的含量被引量:2
- 1999年
- 目的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哌替啶制剂的含量。方法 :利用碘与生物碱在二氯乙烷中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的原理 ,在紫外 2 4 4nm波长处测定盐酸哌替啶片及注射液的含量。结果 :本法测定注射液和片剂的回收率分别为 99.91 %± 0 .4 3 %和 1 0 0 .3 %± 0 .61 % ,用该法测定市售样品 6批 ,经与药典法比较 ,结果一致。结论 :本法具有操作方便、简单、灵敏、快速的特点 ,测定结果可靠 。
- 王锦叶伟
- 关键词:电荷转移盐酸哌替啶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福可定片的含量
- 1994年
- 福可定具有与磷酸可待因相似的中枢性镇咳作用,兼有镇静和镇痛作用。其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氯仿提取非水滴定法。但此法操作繁琐、费时、重现性差.经试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福可定片含量获得成功。现介绍如下。
- 李颖王锦
- 关键词:紫外分光光度法镇痛作用
- 复方茶碱片的溶出度考察
- 1993年
- 复方茶碱片为治疗和预防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用药,临床应用较广泛,国内生产厂家较多。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其疗效不一,其体外溶出度试验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各批均匀粉末(相当于20片平均片重)
- 王锦李阳李颖
- 关键词:茶碱片剂溶出度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泡腾片含量被引量:3
- 1995年
- 本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57±1nm波长处测定对乙酰氨基酚泡腾片的含量,其浓度与吸收度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98。平均回收率为99.94%,变异系数为0.20%。本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
- 王锦杨丽彬韩家荣李忠义于占荣
- 关键词:对乙酰氨基酚泡腾片紫外分光光度法
- 全文增补中
- 氮酮对葛根素透皮吸收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4
- 1995年
- 本实验采用简单小室法。以离体仔猪皮为透皮屏障,以生理盐水为接受液,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氮酮对葛根素透皮吸收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皮吸收12h,含氮酮1%、2%、3%各个组之间,以及与不含氮酮的对照组之间,其透皮吸收率在统计学上有极显著差异(P<0.01)。
- 王锦李颖杨丽彬
- 关键词:葛根素氮酮透皮吸收
- 全文增补中
- 枸橼酸钾溶液的四苯硼钠法测定
- 1995年
- 10%枸橼酸钾溶液为临床上常用的钾离子补充剂,其含量测定按《中国医院制剂规范》(第1版)规定用中和法,存在着滴定终点不易观察,测得结果偏低的缺点;而《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单位制剂规范》(1992年版)采用离子交换树脂法,操作繁琐。本文依据在酸性条件下枸橼酸钾与四苯硼钠1:3定量沉淀的原理,在样品液中加入定量过量的四苯硼钠溶液,以溴酚蓝为指示剂,用烃铵盐标准液回滴剩余的四苯硼钠,以测定枸橼酸钾含量,结果满意。
- 王锦李颖
- 关键词:四苯硼钠法枸橼酸钾离子交换树脂法中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