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锡德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攀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单克隆
  • 2篇单克隆抗体
  • 2篇抗体
  • 2篇克隆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折叠
  • 1篇折叠
  • 1篇探针
  • 1篇腺苷酸
  • 1篇腺苷酸激酶
  • 1篇决定簇
  • 1篇抗原
  • 1篇抗原决定簇
  • 1篇白质

机构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篇周筠梅
  • 2篇郭振泉
  • 2篇王锡德
  • 1篇程鹏
  • 1篇赵康源
  • 1篇静国忠

传媒

  • 2篇中国科学(C...

年份

  • 1篇1998
  • 1篇199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单克隆抗体——研究蛋白质折叠的新探针被引量:5
1998年
利用竞争ELISA的方法 ,发现溶液状态下全酶SNaseR及其 7个N 末端肽段与McAb2C9之间的结合存在差别 ,其中SNR1 2 1 ,SNR1 0 2 ,SNR79,SNR5 2及全酶SNaseR能够与抗体较好地结合 ,而SNR1 41 ,SNR1 35 ,SNR1 1 0与抗体结合很弱 .由于全酶和SNR5 2均能与McAb2C9紧密结合 ,其抗原决定簇应该包含在 - 6~5 2序列中 .因此 ,不同长度的肽段与抗体结合能力直接与抗原决定簇的可接近程度相关 .比较不同长度的肽段与单抗McAb2C9的结合能力 ,清楚地表明肽链在从N 末端向C 末端延伸的过程中 ,其构象在不断调整直至形成完整的功能蛋白 ,这一结果有力地支持邹氏新生肽链折叠假说 .单克隆抗体作为一种新型探针 ,可为蛋白质折叠机制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 .
程鹏王锡德静国忠赵康源周筠梅郭振泉
关键词:探针单克隆抗体抗原决定簇蛋白质折叠
抗腺苷酸激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被引量:1
1997年
克隆了6株稳定分泌抗腺苷酸激酶(Adenylate kinase,AK)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并鉴定或测定了其中3株细胞所分泌抗体的亚型和分子量.通过测定抗体和固相及均相抗原的结合能力,发现McAb3D3与固定化及溶液中腺苷酸激酶的亲和常数分别为8.4×10~8和7.0×10~4(mol·L^(-1))^(-1),而McAb4D8与固定化及溶液中腺苷酸激酶的亲和常数分别为9.6×10~8和3.9×10~6(mol·L^(-1))^(-1).McAb3D3和McAb4D8与不同存在形式抗原之间亲和常数如此大的差别,说明这2个抗体更适合与固定化腺苷酸激酶的结合.由于蛋白质分子常因吸附在酶标板上而发生部分变性,所以用间接ELISA方法筛选出的单克隆抗体McAb3D3和McAb4D8可能是针对部分变性腺苷酸激酶分子的.这2种抗腺苷酸激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为我们进一步将其用于蛋白质折叠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王锡德周筠梅郭振泉
关键词:腺苷酸激酶单克隆抗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