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道珍

作品数:30 被引量:102H指数:5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附属文登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威海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缺血
  • 8篇溶血
  • 8篇溶血磷脂
  • 6篇卒中
  • 6篇出血
  • 5篇心房
  • 5篇心房颤动
  • 5篇血浆
  • 5篇溶血磷脂酸
  • 5篇脑缺血
  • 5篇房颤
  • 4篇血小板
  • 4篇血小板活化
  • 4篇血性
  • 4篇溶血磷脂素类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患者血浆
  • 4篇梗死
  • 3篇脑出血

机构

  • 26篇潍坊医学院
  • 7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泰山医学院

作者

  • 26篇王道珍
  • 19篇李振光
  • 18篇王远臣
  • 17篇詹霞
  • 11篇迟相林
  • 9篇鞠卫萍
  • 8篇周丽
  • 8篇吴喜娟
  • 7篇唐朝枢
  • 7篇于占彩
  • 6篇伍期专
  • 4篇于永鹏
  • 3篇郭兆荣
  • 2篇董春玉
  • 2篇于战涛
  • 1篇隋秀梅
  • 1篇郑福浩
  • 1篇丛丽
  • 1篇毕可萍
  • 1篇隋荣玲

传媒

  • 4篇中华临床医师...
  • 3篇国际脑血管病...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中国卒中杂志
  • 2篇中华脑血管病...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实用医药杂志
  • 1篇临床心身疾病...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7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出血患者血浆溶血磷脂类分子含量变化的研究以及微创血肿清除术的疗效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血浆溶血磷脂类分子(LPA/AP)含量变化的特点以及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镁制剂的影响,探索脑出血后病理生理学机制及有效的干预方法。方法选取脑出血患者328例,测定其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及其相似磷脂(AP)的含量变化,并与359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比较,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同时观察微创血肿清除术及镁制剂对脑出血患者血浆LPA、AP含量及预后的影响。结果发病24h脑梗死组血浆LPA的含量[(4.23±0.61)μmol/L]显著高于脑出血组[(2.66±0.44)μmol/L,P<0.01]及对照组[(2.54±0.39)μmol/L,P<0.01]。脑出血组血浆AP含量[(6.65±0.76)U]显著高于脑梗死组[(5.35±0.57)U,P<0.01]及对照组[(4.09±0.48)U,P<0.01]。发病1周、2周,脑出血组血浆AP含量仍高于脑梗死组和对照组(P<0.01)。微创钻颅血肿清除术及镁制剂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脑出血患者血浆AP含量(P<0.01),改善患者预后。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浆AP含量显著升高,提示脑出血后2周内均存在膜损伤;微创钻颅血肿清除术联合镁制剂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血浆AP含量,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李振光于占彩伍期专王远臣王道珍鞠卫萍詹霞吴喜娟周丽唐朝枢
关键词:脑出血脑缺血血肿硫酸镁
强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影响被引量:38
2007年
目的:研究强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4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常规康复训练组,一组为强化康复训练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剂量巴氯芬口服。采用Ashworth分级法(ASS)、Fugl-Meyer评定法(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法(MBI)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肌张力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1),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强化康复训练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康复训练组(P<0.05)。结论:强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所致偏瘫肌痉挛有更加显著的改善作用。
迟相林王道珍郭兆荣李振光蔄红好吴喜娟周丽董春玉
关键词:脑卒中肌痉挛
依那普利致严重喉头水肿1例被引量:1
2010年
詹霞王道珍王远臣迟相林宋春雨
关键词:依那普利喉头水肿硝苯地平缓释片药物过敏史肢体活动生理盐水
缺氧诱导因子-1与缺血缺氧性心脑血管病被引量:3
2008年
迟相林李振光郭兆荣王远臣王道珍鞠卫萍詹霞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
老年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老年分水岭脑梗死(CWI)的类型、临床特点及与血浆溶血磷脂酸(IJPA)水平的关系。方法分析106例经头颅MRI证实为CWI患者(CWI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类型CWI患者与36例非CWI患者(非CWI组)及32例门诊健康查体者(健康对照组)血浆LPA水平的变化。结果CWI组中皮层前型22例,血浆LPA水平为(4.93±0.72)μmol/L;皮层后型17例,血浆LPA水平为(4.75±0.81)μmol/L;皮层下型47例,血浆LPA水平为(5.46±1.03)μmol/L;混合型20例,血浆LPA水平为(6.02±1.12)μmol/L。非CWI组血浆LPA水平为(5.37±1.24)μmol/L;健康对照组血浆LPA水平为(2.92±0.36)斗mol/L。不同类型CWI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浆LPA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其中混合型最高,皮层下型次之,混合型与皮层前型及皮层后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CWI组血浆LP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但与不同类型CWI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CWI以皮层下型为主,病因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血管腔狭窄,血小板活化及其产生的微栓子在老年CWI的病理生理学中发挥重要作用;LPA水平在老年不同类型CWI患者血浆中均明显增高,其中又以混合型最高,可作为重要的分子标志物指导老年CWI的分型治疗。
王道珍李振光王远臣迟相林
关键词:分水岭脑梗死
出血性脑卒中免疫学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1年
出血性脑卒中后机体免疫功能发生明显的变化,血肿周围存在炎性反应、免疫细胞及免疫因子的改变,同时免疫应答和炎性反应进一步参与脑出血后病理过程,免疫功能的变化影响出血性脑卒中的发展和预后。鉴于脑出血的病因较为复杂,并存在多种免疫学异常,深入探讨免疫机制在脑出血发病中的作用对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王道珍(综述)于永鹏王远臣李振光
关键词:脑出血免疫细胞因子
不同抗栓干预对心房颤动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2009年
目的观察不同抗栓干预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a,LPA)含量变化的影响,为临床抗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经临床和辅助检查确诊的235例未接受抗栓治疗的NVAF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组(n=76,阿司匹林100mg/d,双嘧达莫100mg/d)、阿司匹林+固定剂量华法林组(n=79,阿司匹林100mg/d,华法林1.25mg/a)和调整剂量华法林组(n=80,INR 1.5~2.1)。根据患者年龄,每组再分为〈60岁组、60~75岁组和/〉76岁组。测定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6周时血浆LPA含量,比较含量变化。结果阿司匹林+固定剂量华法林组血浆LPA含量降低较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组和调整剂量华法林组更为显著(P均〈0.01)。〈60岁组经阿司匹林十双嘧达莫治疗后2周和6周,血浆LPA含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1)。〈60岁组经阿司匹林+固定剂量华法林治疗后2周和6周,血浆LPA含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1)。60~75岁组经阿司匹林+固定剂量华法林治疗后2周和6周,血浆LPA含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1)。各年龄组患者经调整剂量华法林(INR1.5~2.1)治疗后2周和6周,血浆LPA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结论不同抗栓治疗方式对不同年龄组NVAF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60岁组可给予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治疗,75岁以下的患者可给予阿司匹林+固定剂量华法林治疗,〉75岁的患者推荐应用调整剂量华法林(INR1.5~2.1)治疗。
李振光于占彩伍期专王道珍鞠卫萍王远臣詹霞吴喜娟周丽唐朝枢
关键词:心房颤动血小板活化溶血磷脂酸缺血性卒中
正确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有效维护医护人员的健康
2006年
口对口人工呼吸技术在抢救急性呼吸功能障碍患者时可发挥重要的作用。由于医护人员直接用口接触患者口腔粘膜,存在潜在某些传染病如艾滋病等对医护人员健康安全威胁的可能性。该文就口对口呼吸技术的兴衰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正确实施该项技术,以及使用该项技术时加强医护人员健康保护的问题。
王远臣王道珍隋秀梅李振光于战涛詹霞
关键词:口对口人工呼吸医护人员
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脊液中溶血磷脂酸含量的动态变化
2008年
目的观察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脊液中溶血磷脂酸(LPA)含量动态变化的特点与脑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方法选择经临床和辅助检查确诊的SAH患者67例为SAH组,另选同期住院的非SAH患者55例为对照组,分别于发病后1、7、14及28天测定脑脊液中LPA的含量,又将SAH组患者经脑血管造影和经颅多普勒超声确诊后分为CVS组(21例)和无CVS组(46例)。结果SAH组患者发病1天时脑脊液中LP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SAH组患者发病7天时明显升高(P<0.01);14天时仍高(P<0.01),28天降至基线水平。CVS组患者发病1天时脑脊液中LPA含量与无CVS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CVS组患者发病7天时明显升高(P<0.01);14天时仍高(P<0.01),28天降至基线水平。结论SAH后7和14天脑脊液中LPA含量与CVS的发生明显关联。检测脑脊液中LPA含量对预测CVS的发生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李振光于占彩伍期专王道珍鞠卫萍詹霞吴喜娟周丽唐朝枢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髓液溶血磷脂素类
不同抗栓治疗模式对房颤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2008年
目的观察不同抗栓方式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含量变化的影响,为临床进行抗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35例未接受抗栓治疗的NVAF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治疗组(A组)、阿司匹林/固定剂量华法林治疗组(B组)及适宜剂量华法林治疗组(C组)。测定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6周血浆LPA含量,分析各年龄亚组的变化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B组在2周和6周后血浆LPA含量的降低幅度均显著大于其他两组:A组中〈60岁年龄亚组血浆LPA在2周和6周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其他曲个年龄亚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B组的〈60岁和60~75岁年龄亚组的血浆LPA含量在2周和6周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75岁年龄组在治疗前后则无显著变化;C组符年龄亚组的山浆LPA含量在2周和6周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结论不同抗栓治疗方式对不同年龄段NVAF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有不同影响。小于60岁者可给予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治疗,60~75岁的患者可给予阿司匹林联合固定剂量华法林治疗,大于75岁的患者推荐应用适宜剂量的华法林(INR1.5~2.1)治疗。
于占彩李振光伍期专王道珍鞠卫萍王远臣詹霞吴喜娟周丽唐朝枢
关键词:心房颤动血栓溶解疗法溶血磷脂素类血小板活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