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进荣

作品数:9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肠吸收
  • 5篇大黄素
  • 4篇蛋白
  • 4篇多药
  • 4篇多药耐药
  • 4篇多药耐药相关...
  • 4篇糖蛋白
  • 4篇相关蛋白
  • 4篇耐药
  • 4篇耐药相关蛋白
  • 4篇P-糖蛋白
  • 3篇蒽醌
  • 3篇芦荟
  • 3篇芦荟大黄素
  • 2篇单向灌流
  • 2篇单向灌流法
  • 2篇游离蒽醌
  • 2篇在体肠
  • 2篇在体肠吸收
  • 2篇灌流法

机构

  • 9篇成都中医药大...

作者

  • 9篇王进荣
  • 8篇孟宪丽
  • 7篇王平
  • 5篇杨永茂
  • 5篇张艳
  • 2篇刘辉
  • 1篇刘蓉
  • 1篇杨娜
  • 1篇邱一行
  • 1篇熊玉霞
  • 1篇于宜平
  • 1篇曾勇
  • 1篇张艺
  • 1篇王平

传媒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药新药与临...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第九次全国中...
  • 1篇第三届中医药...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三黄泻心汤'泻火解毒'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的系统研究
三黄泻心汤是临床泻火解毒治疗三焦实热和内毒素血症之中医经典名方.针对其主要功效,对三黄泻心汤抗内毒素作用机制,从LPS信号转导通路和iNOS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同时对泻心汤全方及其拆方进行了饮片、不同极性部位和...
孟宪丽王平张艺杨永茂熊玉霞杨娜王进荣
关键词:三黄泻心汤抗内毒素作用配伍规律
文献传递
大黄酸在大鼠体内的肠吸收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大黄酸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特性,并考察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2)对其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在体单向肠灌流法考察大黄酸在不同肠段的吸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肠灌流液中大黄酸的含量;分别计算大黄酸单独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以及在P-gp抑制剂盐酸维拉帕米和MRP2抑制剂吲哚美辛存在的情况下,在大鼠肠中吸收的Ka和Papp值;比较计算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大黄酸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中的吸收均具有较高的Ka和Papp值,并且随肠道的生理走向吸收率降低,但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当加入不同浓度P-gp抑制剂和MRP2抑制剂后,与空白组比较大黄酸的吸收无显著性改变。结论:大黄酸属于易吸收化合物,并且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和结肠具有相似的吸收特性;其在大鼠肠内的吸收不受P-gp抑制剂和MRP2抑制剂的影响,因此推测大黄酸的吸收不受P-gp和MRP2的外排的影响。
邱一行王平王进荣张艳孟宪丽
关键词:大黄酸肠吸收P-糖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在体单向灌流法评价大黄游离蒽醌肠吸收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情况。探索肠道上皮细胞内存在的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2)和P-糖蛋白(P-gp)对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肠吸收过程的影响。 方法:(1)分别建立了用反相...
王进荣
关键词:P-糖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肠吸收
文献传递
单向肠灌流法研究芦荟大黄素的大鼠在体肠吸收
目的:研究芦荟大黄紊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特性,以及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2)对芦荟大黄素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用HPLC测定灌流液中芦荟大黄素的含量,计算芦荟大黄素在大...
王进荣王平孟宪丽杨永茂张艳
伍用大黄蒽醌对黄芩提取物中黄芩苷在大鼠体内吸收动力学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伍用大黄蒽醌对黄芩提取物中黄芩苷在大鼠体内吸收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两组大鼠分别给予配伍药物和黄芩提取物,在不同时间点从门静脉中采集血浆样本,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黄芩苷浓度的经时变化,用经典的房室模型和双部位吸收模型分别对浓度-时间数据进行药物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实验建立的血浆中黄芩苷的HPLC测定方法准确、精密、可靠;黄芩苷在门静脉中的吸收模型符合双部位吸收模型。结论黄芩提取物配伍大黄蒽醌后可提高黄芩苷的吸收程度,延长吸收时程。
王平孟宪丽刘辉杨永茂曾勇王进荣
关键词:黄芩提取物大黄蒽醌黄芩苷吸收动力学
大黄素大鼠肠吸收特性的研究
张艳王平王进荣孟宪丽
5种大黄游离蒽醌大鼠在体肠吸收的单向灌流法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研究5种大黄游离蒽醌混合物(FAM,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状况。方法运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肠吸收模型,HPLC法测定灌流液中FAM的浓度,分别考察FAM中5种物质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及胆汁引流十二指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药物表观吸收系数(Papp)。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和大黄酸主要吸收部位为十二指肠,大黄酚在十二指肠和结肠段的吸收均较大,大黄素甲醚主要吸收部位为结肠;各物质在回肠段的吸收速率均最低(P<0.05)。结论 FAM作为肠灌流液时,各物质的吸收与肠道的酸碱内环境和物质本身的脂溶性有关,同时可能存在相互间吸收的竞争与拮抗作用。胆汁对FAM在十二指肠的吸收有抑制作用。单向肠灌流实验表明FAM在各肠段吸收良好,这与体循环血液中除大黄酸外各物质测定浓度较低存在矛盾,推测这与相关物质的肠道代谢有关。
王平孟宪丽王进荣刘辉杨永茂刘蓉
关键词:蒽醌肠吸收
单向灌流法评价芦荟大黄素大鼠体内肠吸收的研究被引量:19
2011年
目的:研究芦荟大黄素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特性,以及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2)对芦荟大黄素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用HPLC测定灌流液中芦荟大黄素的含量,计算芦荟大黄素在大鼠各肠段及加入P-gp抑制剂和MRP2抑制剂后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结果:各实验组的Ka,Papp从大到小依次为十二指肠组、空肠组、结肠组和回肠组,十二指肠组与回肠组比较有明显增加(P<0.05),其他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含P-gp抑制剂组与不含抑制剂组比较,Ka,Papp均有极显著的增加(P<0.01)。含MRP2抑制剂高、中浓度组与不含抑制剂组比较,Ka,Papp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芦荟大黄素在十二指肠段吸收相对较好,在回肠段的吸收相对较差;P-gp和MRP2的抑制剂均可促进芦荟大黄素的肠吸收。
王进荣王平杨永茂孟宪丽张艳
关键词:芦荟大黄素肠吸收P-糖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大黄素的大鼠肠吸收特性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研究大黄素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特性,以及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2)对大黄素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HPLC法测定肠灌流液中大黄素的浓度,计算不含抑制剂药物组及含抑制剂药物组大黄素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结果十二指肠段吸收能力显著强于其他肠段(P<0.05);大黄素在回肠、结肠、空肠段之间的吸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P-gp抑制剂后,大黄素肠吸收的Ka、Papp值与不含抑制剂组比较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高、中浓度MRP2抑制剂后,大黄素肠吸收的Ka、Papp值与不含抑制剂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有剂量依赖性。结论大黄素在大鼠体内的主要吸收部位为十二指肠。大黄素的肠吸收过程不受P-gp的外排影响,但受到MRP2的肠道外排转运影响,大黄素可能为MRP2的底物。
张艳王平王进荣于宜平孟宪丽
关键词:大黄素肠吸收P-糖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