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动脉旁路
  • 2篇动脉旁路移植
  • 2篇动脉旁路移植...
  • 2篇心肌
  • 2篇移植术
  • 2篇术后
  • 2篇旁路移植
  • 2篇旁路移植术
  • 2篇细胞
  • 2篇梗死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冠状动脉旁路
  • 2篇冠状动脉旁路...
  • 2篇冠状动脉旁路...
  • 1篇心肌细胞
  • 1篇心肌移植
  • 1篇血红素氧化酶
  • 1篇血红素氧化酶...

机构

  • 5篇济宁市第一人...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王萍
  • 3篇陈德海
  • 2篇张培喜
  • 2篇吴联合
  • 2篇张申
  • 1篇马南
  • 1篇单根法

传媒

  • 2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血红素氧化酶1可提高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梗死心肌细胞的存活率
2012年
背景:血红素氧化酶1具有较强的内源性抗氧化作用,可减轻炎症反应,发挥细胞保护作用。目的:观察血红素氧化酶1对犬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梗死心肌移植后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取第4代体外培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用含氯化高铁血红素的培养液培养24h,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血红素氧化酶1的表达;将细胞经LacZ报告基因标记后经冠状动脉植入犬心肌梗死区域。结果与结论:经含氯化高铁血红素培养液培养后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血红素氧化酶1表达明显上调,并持续2周以上;移植犬梗死心肌区后可长期存活,存活能力明显增强。结果表明氯化高铁血红素可诱导上调犬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血红素氧化酶1的表达,血红素氧化酶1可明显提高脐血间质干细胞梗死心肌移植后的细胞存活率。
陈德海王萍张申吴联合张培喜马南
关键词:血红素氧化酶1脐血细胞移植存活率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移植对梗死区CD4^+T、CD8^+T淋巴细胞分布的影响
2009年
目的研究犬脐血间充质干细胞(cbMSC)心肌移植对梗死区CD4+T、CD8+T淋巴细胞分布的影响。方法取犬脐带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法扩增间质干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成年雄性杂种犬36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实验组取第4代细胞用5-氮杂胞苷诱导72h,LacZ报告基因标记后经冠状动脉移植入犬心脏的梗死区域,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IMDM培养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表达β-gal的移植细胞以及梗死区域CD4+T、CD8+T的分布,应用Image-Proplus5.1软件进行图象分析。结果异体犬cbMSC移植心肌梗死区后可长期存活;图象分析显示,实验组移植后第2、4、8周时,CD4+T的累积光密度值(IOD)为44.35±7.03,19.29±4.11和20.27±3.51,CD4+T与CD8+T的IOD比值为0.63±0.12,0.51±0.15和0.66±0.08;对照组CD4+T的IOD值为65.78±10.27,28.02±2.59和29.79±6.83,CD4+T与CD8+T的IOD比值为1.28±0.20,1.34±0.09和1.50±0.16,两组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检测表明,实验组移植后第2、4、8周时CD8+T的IOD为69.88±7.84,37.80±8.83和30.81±7.42,高于对照组的51.28±10.01,20.87±4.50和19.91±2.87。结论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犬cbMSC的同种异体移植能产生免疫耐受,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CD4+T,减少局部浸润的CD4+T数量,降低局部CD4+T/CD8+T比值有关。
陈德海王萍单根法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CD4^+TCD8^+T
一种密闭式消毒杯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闭式消毒杯的装置,该密闭式消毒杯的装置包括:杯体、底座、杯盖、横杆;底座通过焊接设置在杯体的底部,杯盖通过销轴设置在杯体的顶端,横杆通过焊接设置在杯体内部。本实用新型设置活动式的杯盖,实现了消毒杯的完...
王萍
文献传递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脑梗塞患者的护理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对9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并发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密切观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适当的动脉血压;正确使用利尿、脱水剂降低颅内压;适时的抗凝治疗,强化护理干预和心理护理。结果8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提示科学规范的护理是冠状动脉搭桥术合并脑梗塞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的重要保证。
王萍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脑梗塞手术后护理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呼吸功能衰竭的治疗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呼吸功能衰竭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31例OPCAB后呼吸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62±11)岁。术前临床诊断:稳定型心绞痛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3例,急性心肌梗死4例,陈旧性心肌梗死5例。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2例、Ⅱ级11例、Ⅲ级16例,Ⅳ级2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3例。术后24 h内发生呼吸功能不全2例,48 h内9例,72 h内15例,72 h后5例。术后48 h因低氧血症不能脱离呼吸机的患者主要采用高呼气末气道正压(PEEP)的方法,拔除气管内插管6 h后出现呼吸衰竭的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利尿剂、呼吸机辅助呼吸,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酌情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抗心律失常药物和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等。结果 31例患者中29例痊愈,2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术后随访29例,随访时间6个月~4年,随访率100%。1例术后1年死于脑出血,1例术后2年死于食管癌;3例患者有哮喘发作,1例患者NYHAⅢ~Ⅳ级,2例轻度活动后有气促症状,其余患者NYHAⅠ~Ⅱ级,无心绞痛发作,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对OPCAB后呼吸功能衰竭患者,积极改善心功能,消除肺间质性水肿,恰当使用呼吸机支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陈德海王萍张申吴联合张培喜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呼吸功能衰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