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纯

作品数:6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消化道
  • 3篇化道
  • 3篇PCR-DG...
  • 2篇肠道
  • 1篇电路
  • 1篇电子束
  • 1篇芽孢
  • 1篇益生菌
  • 1篇异育
  • 1篇异育银鲫
  • 1篇银鲫
  • 1篇团头鲂
  • 1篇浅结
  • 1篇群结构
  • 1篇种群
  • 1篇种群遗传
  • 1篇黏膜
  • 1篇微生态
  • 1篇微生态系统
  • 1篇微生物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广东省微生物...
  • 1篇广东省微生物...

作者

  • 6篇王纯
  • 3篇颜庆云
  • 3篇余育和
  • 2篇胡红娟
  • 2篇李金金
  • 2篇倪加加
  • 2篇李星浩
  • 2篇孙国祥
  • 1篇刘鹰
  • 1篇刘志培
  • 1篇李学梅

传媒

  • 3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第六届全国电...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199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异育银鲫消化道微生物群落对恢复投喂的响应被引量:6
2014年
以实验室养殖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中科3号"成鱼为对象,利用PCR-DGGE技术比较研究了其经饥饿与恢复投喂后消化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实验共检测到23条谱带,其中饥饿组、投喂组谱带数分别为18条和17条(共有谱带12条),投喂组大部分谱带亮度高于饥饿组。基于PCR-DGGE所得到的谱带进行的CA(Correspondence Analysis)分析和聚类都表明饥饿组与投喂组消化道微生物存在明显不同。结果表明,在充分饥饿处理后,恢复饲料投喂可导致消化道微生物种类减少及微生物平均密度的增加,同时对消化道微生态系统内微生物种类组成有显著影响。研究为进一步阐述消化道微生物功能基因奠定了基础,也为水产鱼类肠道菌群研究提供一些基础数据。
李星浩颜庆云胡红娟李金金王纯余育和
关键词:异育银鲫PCR-DGGE肠道微生态系统
辉光放电电子束掺杂硼浅结
李秀琼王纯马祥彬
关键词:互补MOS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
武汉东湖圆形盘肠溞种群遗传结构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为了评估人工堤坝分隔对武汉东湖浮游动物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以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coxidase subunitⅠ,COⅠ)基因为分子标记,通过PCR扩增和DNA测序技术并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已有的相关序列,对武汉东湖圆形盘肠溞(Chydorus sphaericus)种群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7个样点采集的圆形盘肠溞并没有分为不同的类群,全局检验和种群间两两差异检验均显示7个圆形盘肠溞类群没有显著的遗传差异。构建的邻接树显示武汉东湖的圆形盘肠溞COⅠ基因聚为一枝,除加拿大育空地区Kookatsoon湖与武汉东湖的部分圆形盘肠溞COⅠ基因聚为一枝外,其他地区的圆形盘肠溞COⅠ基因都分别聚为不同的枝。对圆形盘肠溞COⅠ基因序列两两距离与样点间的地理距离进行相关分析显示,不论是东湖内的小空间尺度还是更大尺度上的圆形盘肠溞COⅠ基因都存在序列相似性随地理距离增加而降低("距离-衰减"模式),说明圆形盘肠溞存在分布限制。研究结果表明武汉东湖50年前修建的人工堤坝并未对武汉东湖圆形盘肠溞的种群遗传结构造成显著影响。
胡红娟颜庆云倪加加余育和李学梅王纯
关键词:CO
草鱼与团头鲂肠道菌群结构比较分析被引量:18
2014年
选取湖泊养殖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消化道细菌群落16S rDNA进行细菌群落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分析,比较了其消化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在两种草食性鱼类消化道中分别检测到不同的谱带,其中草鱼的平均谱带数为(33.3±2.8)条,团头鲂的平均谱带数为(38.0±2.5)条。基于所得PCR-DGGE指纹图谱谱带丰度值数据的UPGMA聚类分析和PCA排序均显示草鱼消化道微生物群落并没有与团头鲂消化道微生物群落分开;相比于草鱼和团头鲂消化道微生物群落之间的差异,草鱼和团头鲂个体间差异更加明显,而且草鱼消化道微生物群落的个体分化更为明显。对特定条带的切胶回收测序结果显示,草鱼和团头鲂消化道内检测到的菌群都主要来自γ-变形菌门、梭杆菌门和厚壁菌门,另外草鱼消化道中还检出少量拟杆菌门细菌。以上结果表明同一生境中食性相同的野生草鱼与团头鲂消化道微生物群落组成不存在显著差异,条带回收测序检测到相似的微生物种类。研究结果补充了人们在食性对消化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方面的认识,同时也暗示草鱼和团头鲂消化道内微生物群落对营养物质的代谢方式类似,这为深入研究草食性鱼类消化道微生物菌群参与营养物质代谢积累了资料。
王纯倪加加颜庆云李金金李星浩余育和
关键词:草鱼团头鲂PCR-DGGE
复合益生菌制剂对大西洋鲑(Salmo salar)生长、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6
2017年
选取体质健康、均重为(180±28)g的大西洋鲑(Salmo salar)420尾,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和3个不同菌剂水平的实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实验组分别投喂添加1%、3%和5%芽孢杆菌和酵母菌复合益生菌制剂(BSCP)的基础饲料42 d。结果发现,大西洋鲑投喂1%–5%的BSCP后生长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增重率显著升高(P<0.05),饵料系数和死亡率显著降低(P<0.05);饲料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呈升高的趋势,5%组蛋白质消化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肠道和肝脏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其中5%组肝脏脂肪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肝脏免疫指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其血清免疫指标无明显变化,仅中高剂量组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BSCP可以显著提高大西洋鲑的生长性能,提高部分消化酶活性和蛋白质的消化率,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西洋鲑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其饲料中适宜添加水平为3%。
刘淑兰陈娟李杰刘豪胡佳平张黎黎韩厚伟孙国祥王纯
关键词:益生菌消化酶非特异性免疫指标
解淀粉芽孢杆菌和胶红酵母复合菌对虹鳟生长性能及胃黏膜、肠黏膜菌群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2
2017年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复合菌剂(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V4和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幼鱼生长及消化道黏膜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选用体重为(205.1±4.82)g的虹鳟幼鱼36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投喂基础饲料(C0)和3种添加水平为5×10~6/5×10~7 CFU/g(T1),1.5×10~7/1.5×10~8 CFU/g(T3),2.5×10~7/2.5×10~8 CFU/g(T5)的复合菌剂(B.amyloliquefaciens V4/R.mucilaginosa),实验周期42 d。研究结果发现饲料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对虹鳟的生长及存活有一定的促进和提高,T1比例的复合益生菌能够显著提高虹鳟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饲料系数(P<0.05),同时T1和T3比例添加显著降低虹鳟的死亡率(P<0.05);对其消化道黏膜细菌群落16S rDNA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指纹分析,结果表明:虹鳟胃黏膜和肠黏膜上微生物菌群种类存在差异;胃黏膜菌群DGGE图谱中分别检测到35.7±17.0(C0)、37.0±3.5(T1)、36.7±13.6(T3)、26.0±13.2(T5)条谱带,各处理组间谱带数目无显著差异(F=0.500,P=0.692),肠黏膜菌群DGGE图谱显示分别检测到23.3±5.8(C0)、22.3±3.2(T1)、16.7±8.0(T3)、24.7±7.4(T5)条谱带,各处理组间谱带数目也无显著差异(F=0.916,P=0.475);胃黏膜菌群多样性随着益生菌添加量增加,菌群多样性有升高趋势,但是在最高浓度组(T5)多样性降低,肠黏膜菌群多样性随着复合菌剂的添加,多样性指数持续降低,中浓度添加组(T3)多样性最低,但是随着添加浓度升高,呈现恢复和升高趋势(T5);基于所得PCR-DGGE指纹图谱中谱带丰度值数据的UPGMA聚类和PCA排序分析均显示胃黏膜微生物群落与肠黏膜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明显,大致分为两个不同的分支,胃黏膜和肠黏膜微生物菌群并没有按照不同处理组而有显著分化。以上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和胶红酵母复合添加�
王纯孙国祥刘志培刘淑兰王顺奎刘鹰
关键词:解淀粉芽孢杆菌虹鳟PCR-DGGE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