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纯

作品数:87 被引量:943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4篇医药卫生
  • 15篇哲学宗教
  • 5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理学

主题

  • 40篇抑郁
  • 29篇抑郁症
  • 18篇焦虑
  • 17篇抑郁症患者
  • 15篇认知行为治疗
  • 14篇归因
  • 11篇归因方式
  • 9篇心理治疗
  • 7篇强迫症
  • 7篇焦虑症
  • 7篇磁共振
  • 6篇大学生
  • 6篇色胺
  • 6篇羟色胺
  • 6篇5-羟色胺
  • 5篇心理
  • 5篇抑制剂
  • 5篇症状
  • 5篇制剂
  • 5篇神经生物学

机构

  • 8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9篇中南大学湘雅...
  • 13篇南京师范大学
  • 7篇南京医科大学
  • 5篇山东科技大学
  • 3篇福州大学
  • 3篇四川省人民医...
  • 2篇东南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 2篇新乡医学院第...
  • 2篇南京市妇幼保...
  • 1篇广州市惠爱医...
  • 1篇贵州财经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精神卫...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康宁医...

作者

  • 87篇王纯
  • 59篇张宁
  • 15篇张婕
  • 15篇张亚林
  • 13篇肖朝勇
  • 11篇马辉
  • 11篇杨华
  • 10篇高帅
  • 8篇李箕君
  • 6篇王阳
  • 4篇胡晓
  • 4篇李宗鸿
  • 4篇曹瑞想
  • 4篇杨娟
  • 4篇胡君
  • 4篇王晓
  • 4篇李成林
  • 3篇楚艳民
  • 3篇柳娜
  • 3篇纪骁纹

传媒

  • 18篇临床精神医学...
  • 8篇中国心理卫生...
  • 7篇中华精神科杂...
  • 7篇中华行为医学...
  • 4篇中国临床心理...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国行为医学...
  • 2篇中国健康心理...
  • 2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华医学信息...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四川精神卫生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家庭健康(医...
  • 1篇临床心身疾病...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6篇2018
  • 7篇2017
  • 9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7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营造良好环境 共助心理健康
2022年
1991年,尼泊尔首次提交了"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的报告。1992年,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PA)发起"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定在每年的10月10日,经WHO确定后开始实施。WHO提出,精神健康是指一种精神健全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到自身潜力,能够适应正常的生活压力,能够有成效地工作,并能够为其居住的社区作出贡献,它是健康和福祉必不可少的要素。"世界精神卫生日"的创设,意在提高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广大群众对精神卫生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和对精神发育障碍疾病的研究认识,消除公众偏见。
王纯
关键词:精神发育精神卫生世界精神卫生日心理健康
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标准方案及其变式被引量:15
2017年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CBT-I)是失眠治疗的有效措施。本文对CBT-I理念、核心技术、标准方案、短程治疗和网络及计算机化的CBT-I进行综述和介绍。
王纯PigeonR.Wilfred张宁
关键词:失眠认知行为治疗
心理治疗的DNA甲基化机制(综述)被引量:3
2019年
心理治疗作为精神疾病的有效治疗方式,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但其背后的生物学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究竟心理治疗是通过什么样的生物学途径改变患者的症状,这背后的生物学作用机制是什么,已引起研究者们关注。一些学者致力于寻找客观指标来绘制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主观变化,以解释心理治疗减轻精神疾患症状的作用机制[2].
徐华桢柳娜王纯王纯
关键词:心理治疗DNA甲基化精神疾病
归因训练在精神卫生领域的应用被引量:4
2007年
归因训练是一种从归因方式入手对认知、情绪和行为问题进行治疗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法。综述了归因方式在精神分裂症、神经症、物质滥用、生理心理问题及家庭暴力等精神卫生领域中的作用,以期对归因训练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王纯张亚林张宁
关键词:精神卫生归因方式认知行为治疗
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认知监控网络异常的功能磁共振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通过任务态功能磁共振(f MRI)扫描,分析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患者与正常人在不同情绪图片刺激下的脑功能变化,探讨GAD患者认知监控网络(CCN)的功能异常。方法:对20例GAD患者(实验组)和14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在不同的情绪图片刺激下进行f MRI扫描,比较两组被试CCN脑区的差异。结果:以中性情绪为基线对照,在观察高兴情绪图片时,实验组被试左岛盖部额下回(MNI:-51,15,21;t=-5.178;P<0.05)、左顶下小叶(MNI:-42,-42,48;t=-4.055;P<0.05)、左侧补充运动区(MNI:-9,12,54;t=-4.778;P<0.05)激活减弱;在观察恐惧情绪图片时,实验组被试右背外侧额上回(MNI:24,24,51;t=5.375;P<0.05)激活增加。结论:CCN的功能异常可能与GAD的发病机制有关。
李鸿磊王纯滕昌军张宁肖朝勇高帅
关键词:广泛性焦虑障碍功能磁共振
团体归因治疗与5-羟色胺再回收抑制剂的神经生物学作用比较
王纯张亚林张宁张婕杨华
团体归因治疗与5-羟色胺回收抑制剂对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患者的神经生物学作用比较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比较团体归因治疗(attributional retraining grouptherapy,ARGT)与5.羟色胺回收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对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患者血浆生物学因子的作用。方法根据就诊顺序将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门诊患者分至ARGT组(n=63)或SSRI组(n=66)。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通过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Yale—Brown强迫量表进行症状评定。治疗前后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5一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种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ARGT组f=18.411,P=0.000;SSRI组t=20.092,P=0.000)、焦虑症患者的焦虑症状(ARGT组t=13.989,P=0.000;SSRI组t=15.815,P=0.000)和强迫症患者的强迫症状(ARGT组t=5.465,P:0.000;SSRI组t=4.792,P=0.000)的改善,均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ARGT治疗后抑郁症(t=3.145,P=0.006)、焦虑症(t=2.785,P=0.012)和强迫症(t=2.877,P=0.011)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SSRI组抑郁症(t=-2.923,P=0.010)和强迫症患者(t=-2.301,P=0.035)血浆5-羟色胺水平升高、抑郁症患者(t=-2.333,P=0.033)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RGT可调节血浆皮质醇水平,SSRI可上调血浆5-羟色胺水平,两种治疗具有不同的生物学作用方式。
王纯张亚林张宁张婕杨华
关键词:心理治疗5-羟色胺回收抑制剂5-羟色胺
抑郁症患者发作期与临床治愈期缰核静息态功能连接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并比较发作期和临床治愈期的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静息态下缰核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特征。方法对35例发作期抑郁症患者(first-episode current MDD,fMDD)、35例经住院治疗达到临床治愈期抑郁症患者(remitted MDD,rMDD)和性别、年龄、教育年限相匹配的30例健康对照被试(healthy controls,HC)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估患者的严重程度。以缰核为感兴趣区进行FC分析,比较组间差异,并对差异脑区FC值与病程、HAMD17评分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与HC组相比,fMDD组缰核与左侧枕中回(x,y,z=-48,-84,3,t=-4.335,P<0.05)FC减低,缰核与左侧缘上回(x,y,z=-66,-30,36,t=4.876,P<0.05)、左侧额上回(x,y,z=-6,-33,51,t=4.402,P<0.05)、双侧顶下小叶(左侧:t=3.300,P<0.05,右侧:t=3.557,P<0.05)FC增强;与HC组相比,rMDD组缰核与左侧枕中回(x,y,z=-48,-84,3,t=-4.321,P<0.05)、左侧丘脑(x,y,z=-9,3,3,t=-3.971,P<0.05)FC减低,缰核与左侧颞中回(x,y,z=-48,-39,9,t=4.062,P<0.05)、左侧缘上回(x,y,z=-51,-15,45,t=2.906,P<0.05)、左侧额上回(x,y,z=-24,-21,39,t=3.044,P<0.05)、双侧顶下小叶(左侧:t=2.880,P<0.05,右侧:t=3.512,P<0.05)FC增强;(2)fMDD组缰核与右侧眶额皮层(t=-3.899,P<0.05)、左侧颞中回(t=-4.023,P<0.05)功能连接低于rMDD组,缰核与左侧缘上回(t=4.157,P<0.05)、左侧额上回(t=3.327,P<0.05)、左侧丘脑(t=3.316,P<0.05)、左侧顶下小叶(t=3.909,P<0.05)FC高于rMDD组;(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以上差异脑区FC值与HAMD17总分均无相关性,缰核与左侧枕中回FC值与病程具有边缘相关性(r=0.328,P=0.063)。结论发作期与临床治愈期MDD患者缰核与默认网络、视觉网络、奖赏网络功能连接异常,可能参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rMDD患者缰核功能连接未恢复正常。
滕昌军张宁王纯马辉谭雅容高帅肖朝勇
关键词:抑郁症发作期缰核
归因方式的心理病理学作用及干预研究
张宁王纯杨华李箕君张婕武欣马辉
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是三种威胁人类精神健康的临床常见精神疾病,占医学心理科门诊量的70%以上,治疗上存在一定难度,且复发及慢性化趋势明显。虽然药物治疗可以较为迅速缓解症状,但由于患者对药物治疗的顾虑使得依从性不高,同时...
关键词:
关键词:心理治疗心理病理学抑郁症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儿童期虐待、冲动及与自杀意念的关系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边缘型人格障碍(BPD)患者儿童期虐待、冲动与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对1 864名服刑人员应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第4版(PDQ-4)进行评估,对筛选出的BPD患者应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TQ-SF)、Barratt冲动性量表第11版(BIS-11)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有163名服刑人员符合BPD;其中90人有自杀意念(SIOSS≥12分)。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儿童期情感忽视对自杀意念具有直接效应,并通过无计划冲动对自杀意念产生间接效应;儿童期情感虐待通过注意力冲动对自杀意念产生间接效应。结论:BPD患者自杀意念的形成与儿童期虐待、冲动性的部分因子相关。
张文瑄柳娜王纯周华斌滕昌军张秀娟张宁
关键词:边缘型人格障碍儿童期虐待冲动自杀意念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