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立国

作品数:55 被引量:179H指数:6
供职机构: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1篇前列腺
  • 18篇细胞
  • 17篇前列腺癌
  • 17篇腺癌
  • 10篇CD147
  • 9篇腹腔
  • 9篇腹腔镜
  • 8篇肿瘤
  • 8篇后腹腔
  • 8篇后腹腔镜
  • 7篇外科
  • 7篇泌尿
  • 7篇胡桃
  • 7篇胡桃醌
  • 6篇手术
  • 6篇泌尿外科
  • 5篇切除
  • 5篇切除术
  • 5篇基因
  • 5篇RNA干扰

机构

  • 44篇吉林医药学院...
  • 23篇吉林医药学院
  • 3篇延边大学
  • 1篇北华大学
  • 1篇空军总医院
  • 1篇延边大学医学...
  • 1篇吉林化学工业...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3篇王立国
  • 24篇张万生
  • 17篇于航
  • 14篇方芳
  • 9篇王冰峰
  • 9篇唐化勇
  • 8篇郭彬彬
  • 7篇韩冬
  • 6篇李强
  • 5篇张铎
  • 5篇陈爽
  • 4篇赵良中
  • 3篇蔡建辉
  • 3篇腾飞
  • 2篇王会岩
  • 2篇张巍
  • 2篇陈艳媛
  • 2篇李艳
  • 2篇郝峰
  • 2篇崔卓

传媒

  • 12篇吉林医药学院...
  • 3篇中国现代医学...
  • 3篇山东医药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时珍国医国药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生物技术世界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广东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现代泌尿外科...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糖尿病新世界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11篇2016
  • 9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睾丸扭转的诊治46例分析
2011年
目的 分析睾丸扭转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46例睾丸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患者中,初诊确诊为睾丸扭转者19例(41.3%),延误诊断27例(58.7%)。病程〈6 h者14例(30.4%),6~12 h者11例(23.9%),〉12 h者21例(45.7%)。46例患者均施行手术探查,其中30例(65.2%)行睾丸切除术,行睾丸保留固定术16例(34.8%),同时行预防性对侧睾丸固定术。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确诊43例(93.5%)。41例患者随访6月~12年,未发生睾丸扭转。结论 CDFI是诊断睾丸扭转的重要检查方法。睾丸扭转的早期诊断尤其重要,及时手术探查是减少睾丸丢失的关键。建议常规预防性固定对侧睾丸。
王立国王冰峰唐化勇韩冬张万生于航
关键词:睾丸扭转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手术探查
输尿管成形术治疗8例成人先天性梗阻性巨输尿管症
2009年
王立国王冰峰韩冬崔卓张万生于航安崇
关键词:先天性巨输尿管症输尿管成形术成人梗阻性输尿管疾病
腹膜后腹腔镜结核性无功能肾切除术35例报告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腹膜后腹腔镜切除结核性无功能肾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为35例肾结核患者施行腹膜后腹腔镜结核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膜后腹腔镜肾切除术,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80-190min,平均(115.0±32.7)min;术中失血量30-200ml,平均(105.1±54.5)ml,均未输血。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切口一期愈合。术后住院3-8d,平均(6.3±1.4)d。术后随访2-30个月,平均(14.9±7.2)个月,对侧肾功能正常。结论:腹膜后腹腔镜结核性无功能肾切除术安全有效,具有出血少、患者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结核性无功能肾切除的最佳术式,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李迪王立国
关键词:肾切除术腹膜后径路腹腔镜检查
CD147对前列腺癌细胞雄激素受体磷酸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CD147)对前列腺癌细胞雄激素受体(AR)磷酸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前列腺癌LNCaP细胞,随机分为LNCaP/Scramble组、LNCaP/sh CD147组,分别感染阴性对照病毒、CD147RNA干扰病毒,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沉默CD147表达效率。收集两组细胞,加或不加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处理,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磷酸化AKT(p-AKT)、磷酸化AR(p-AR)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表达。结果 LNCaP/Scramble组CD147相对表达量为1.19±0.09,LNCaP/shCD147组为0.71±0.03,两组比较P<0.01。与LNCaP/Scramble组比较,LNCaP/shCD147组p-AKT、p-AR和PS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加入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处理后,LNCaP/sh CD147组p-AKT、p-AR和PSA相对表达量进一步下降(P均<0.05)。结论沉默CD147可降低AR磷酸化水平,其机制可能与影响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方芳赵臣郝峰王立国
关键词:前列腺癌白细胞分化抗原磷酸化蛋白激酶B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老年女性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老年女性泌尿系统感染合并糖尿病的治疗及其特点。方法于2013年7月—2014年7月选取了门诊收治入院的144例老年女性泌尿系感染患者,依照患者住院号尾号的奇偶数将其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2例,治疗组患者为老年女性泌尿系统感染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对照组患者为单纯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两组均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口服抗感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老年女性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中合并糖尿病与没有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及其发病特点。结果两组通过有效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8.6%。对照组比治疗组疗效好,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泌尿系统感染合并糖尿病的治疗组较单纯泌尿系统感染的对照组危险因素高,治疗效果没有对照组好,针对老年女性泌尿系统感染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感染后不易控制且对肾脏损害极为严重,应积极预防感染、降血糖,尽可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张万生于航郭彬彬王立国
关键词:糖尿病泌尿系统感染
CD_(147) RNA干扰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观察针对CD147RNA干扰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用针对CD147分子的3个RNA干扰片段构建的表达载体转染PC-3细胞,获得稳定表达株。通过RT-PCR检测转染后CD147分子mRNA的表达水平变化;MTT法检测各组PC-3细胞增殖变化。结果RT-PCR结果发现第1、3干扰片段可以较好的封闭前列腺癌PC-3细胞CD147分子mRNA表达水平;MTT法显示CD147分子封闭后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的生长无影响(P>0.05)。结论封闭CD147分子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的生长无影响。
方芳方青鞠晓红钟月王立国
关键词:RNA干扰CD147前列腺癌
泌尿外科自动冲洗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泌尿外科自动冲洗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清洁箱、废液箱、滚轮、手持式控制器、清洁导管、废液导管、冲洗导管和供电箱,所述的清洁箱设置在废液箱上表面;所述的滚轮设置在废液箱下表面;所述的供电箱设置在...
张万生潘晓燕王立国郭路生兰利莹李玉双祖权白金权郭彬彬于航腾飞
文献传递
CD147基因发夹结构干扰RNA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被引量:1
2008年
根据人CD147基因mRNA序列,设计有小发夹结构的3条寡核苷酸序列(shRNA),克隆到空载体pSilencer 4.1-CMV neo中,构建重组质粒,通过测序验证阳性克隆。结果重组质粒测序鉴定与设计的shRNA转录模板序列相同,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成功。认为构建CD147 RNA干扰表达载体的成功对未来转移性前列腺癌的基因治疗有重要意义。
王立国王冰峰崔卓
关键词:RNA干扰质粒
手术视频在泌尿外科教学中的利弊
2016年
视频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不断普及使得传统教学的方法变得更为丰富,不仅调节了课堂气氛,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视频教学被纳入教学改革中,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泌尿外科教学中使用手术视频教学的方法,可以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但是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较多的弊端,本文就手术视频在该领域教学中应用的利弊进行分析。
张万生王立国
关键词:手术视频泌尿外科教学
p53基因codon72多态性与亚洲人群前列腺癌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
2017年
目的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p53基因codon72多态性与亚洲人群前列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Ovid、万方和CNKI数据库,筛查p53基因codon72多态性位点与亚洲人群前列腺癌易感性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Stata 12.0软件对获得的各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评估数据的可靠性和统计文献的发表偏倚等。结果 Meta分析显示,p53基因codon72多态性与亚洲人群前列腺癌发病风险无明显相关性。对对照组来源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基于医院来源的亚组,codon72多态性在P vs.A[OR=0.680,95%CI(0.546,0.847),P=0.001]、PP vs.AA[OR=0.409,95%CI(0.260,0.645),P=0.000]、PA+PP vs.AA[OR=0.513,95%CI(0.350,0.749),P=0.001]等模型中均能显著降低亚洲人群的前列腺癌易感性。然而,在对照组来源基于普通人群的亚组中,codon72多态性位点在PAvs.AA[OR=1.664,95%CI(1.272,2.177),P=0.000]和PA+PP vs.AA[OR=1.314,95%CI(1.020,1.693),P=0.003 6]的基因型中却增加了亚洲人群前列腺癌发生的危险性。根据是否符合HWE平衡进行了亚组分析,结果发现,在不符合HWE平衡的亚组中,p53基因codon72多态性在PP vs.AA[OR=0.251,95%CI(0.135,0.467),P=0.000]和PA+PP vs.AA[OR=0.564,95%CI(0.330,0.964),P=0.036]的基因型中是降低亚洲人群前列腺癌易感性的一个保护因素。结论 p53基因codon72多态性与亚洲人群前列腺癌易感性无关。
张万生郭彬彬于航腾飞王立国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P53基因多态性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