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 作品数:9 被引量:61H指数:5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术前门静脉栓塞术在肝门部胆管癌扩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评价肝门部胆管癌扩大肝切除术前行门静脉栓塞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门静脉栓塞手术切除术与非门静脉栓塞手术切除术后结果。方法 2007年5月至2010年10月收治肝门部胆管癌患者57例,分为两组,将预保留肝占全肝体积<50%、术前接受门静脉栓塞(PVE)者设为PVE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56.48±7.62)(39~73)岁,最终接受扩大肝切除者为PVE手术组(24例),同期未行PVE而接受扩大肝切除术者为非PVE手术组(31例),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54.68±10.46(33~72)岁,预保留肝叶(FLR)占全肝体积比>50%。记录PVE前后肝脏体积、功能等方面的变化,比较PVE手术组与非PVE手术组术后住院天数、术后肝功、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生存率。结果 26例患者均成功实施PVE术,24例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1例PVE术后未栓塞侧有肿瘤转移,肝门部及腹膜后淋巴结多处转移而取消手术治疗,1例PVE后因合并乙肝后肝硬化预保留肝叶增生不全,未能接受手术。PVE手术组与非PVE手术组的性别、年龄、术前引流情况、Bismuth分型、术中出血、手术前后肝功等方面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两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5.99月、26.14月,PVE手术组与非PVE手术组术后1,2年生存率分别82%、53%和87%、51%。两组总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89)。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扩大肝切除术前行PVE术可以扩大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指征、增加手术的安全性、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使其围手术期并发症、远期生存率达到或接近于可以直接手术切除的肿瘤患者。
- 邢冬娟徐爱民易滨龚少娟李晓伟王磊张健姜小清
- 关键词:肝门部胆管癌门静脉栓塞肝切除术
- 倒刺缝合线联合“2+1”缝合技术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18
- 2018年
- 目的:总结倒刺缝线联合"2+1"缝合技术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于86例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倒刺缝线联合"2+1"缝合技术。肿瘤最大径平均(3.8±1.2)cm,R.E.N.A.L评分平均(7.5±1.1)分。其中20例经腹腔入路,66例经腹膜后入路。术中常规分离出肾动脉备用,切除肿瘤前阻断肾动脉,切除肿瘤后电凝创面初步止血,用V-Loc倒刺线缝合内层髓质创面,再用Quill倒刺线自上而下缝合肾脏皮质创面,开放肾血流,最后用Quill倒刺线自下而上加固缝合皮质创面。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放。热缺血时间平均(18.1±4.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8.5±6.8)ml。术后未出现严重出血等并发症。患肾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应用倒刺缝线联合"2+1"缝合技术可较好地完成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缝合操作,既能保证缝合效果的确切性,减少术中、术后发生创面出血的可能性,又能缩短肾脏热缺血时间,利于术后患肾功能的恢复。
- 曲发军张向民叶剑青干思舜储传敏王磊田毅君杨炜黄海崔心刚
- 关键词:肾肿瘤肾部分切除术腹腔镜检查
- Embosphere微球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 探讨Embosphere微球多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 2011年12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按EASL诊断标准临床确诊的100例无法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均为初治病例,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根据剔除标准,剔除54例,剩余的46例患者根据所用栓塞剂的不同分为2组:微球组(微球+化疗组)及碘油组(碘油+化疗组).微球组24例,年龄为(51.75±8.19)(38~ 67岁);碘油组22例,年龄为(55.0±6.36)(42 ~ 68岁),在6个月内,所有患者均行3~4次动脉化疗栓塞术.观察多次介入术后两组累计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末次介入1个月后的肝肾功能变化;术前与末次治疗后的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根据mRECIST标准对比两组有效率及获益率.结果 患者栓塞治疗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多次应用微球行TACE栓塞治疗术对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与碘油组无显著差别;末次栓塞治疗1个月后增强CT或MRI随访示,微球组CR、PR、SD、PD的患者计数分别为2例(8.3%)、12例(50%)、6例(25%)、2例(8.3%),有效率(CR+ PR)58.3%,获益率(CR+ PR+ SD)91.7%;单纯碘油组分别为0例、5例(22.7%)、11例(50%)、6例(27.2%),有效率(CR+ PR) 22.7%,获益率(CR +PR+ SD)72.7%,两组多次化疗栓塞术后肿瘤变化按mRE-CTT标准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53,P=0.039);两组治疗后AFP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997,P=0.046).结论 应用Embosphere微球作为栓塞剂对中晚期肝癌行多次化疗栓塞安全可行,效果良好.
- 王磊宋卫华龚少娟张健梁培广蔡轩徐爱民
- 关键词:肝肿瘤微球碘油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 肾集合管癌的临床诊治经验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总结肾集合管癌的临床诊治经验及进行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长征医院和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6 950例肾癌患者资料,将其中经病理确诊为肾集合管癌的2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分析21例肾集合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资料、影像学资料、手术情况、术后辅助治疗情况及随访资料。结果肾集合管癌患者占同期肾癌患者的0.3%(21/6 950)。21例肾集合管癌患者中,男18例、女3例,平均年龄为(55±13)岁。症状以血尿、腰痛为主。计算机断层扫描显示病变肾脏体积增大,轮廓欠光滑,肿块病灶边界欠清,增强后不均匀强化。肿瘤最大径为2.4~8.5 cm,平均(5.6±1.7)cm。5例患者伴淋巴结转移,6例伴远处转移。TNM临床分期Ⅰ期8例、Ⅱ期2例、Ⅲ期5例、Ⅳ期6例。20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1例因全身状态较差未手术。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肿瘤切面呈灰白或灰黄色,浸润性生长,肿瘤组织排列成不规则腺管状、乳头状,部分呈鞋钉样,间质可见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及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极低分子细胞角蛋白(CAM5.2)、肿瘤相关上皮膜抗原(EMA)、配对盒基因8(PAX8)、细胞角蛋白7(CK7)表达阳性,碳酸酐酶Ⅸ(CAⅨ)、原癌基因Ⅲ型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蛋白(C-kit)、GATA结合蛋白3(GATA-3)、中性内肽酶(CD10)、转化相关蛋白63(P63)、细胞角蛋白20(CK20)表达阴性。16例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87(33.6±28.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9.1个月,1年、2年、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1.5%、57.2%、44.5%。12例死亡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32.2±27.5)个月。结论肾集合管癌是一种罕见的肾细胞癌亚型,病程短,进展快,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病理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手术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辅助治疗可以采用化学治疗和靶向治疗;早诊断、早治疗是患者获得良好预�
- 杨启维杨炜徐梦微叶剑青干思舜潘秀武王磊田毅君曹建伟崔心刚
- 关键词:肾肿瘤肾集合管癌预后
- 羟基乙酸乙基纤维素微球经肝动脉栓塞治疗兔肝肿瘤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评价羟基乙酸乙基纤维素微球对兔VX2肝肿瘤的介入治疗作用。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成VX2兔肝肿瘤模型,造模后13 d行CT检查,计算荷瘤兔肿瘤体积,按肿瘤体积大小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每组10只。所有动物经右侧股动脉插管至肝动脉,行造影后向肿瘤供血动脉给药:A组注入羟基乙酸乙基纤维素微球1 ml(0.023 g),B组注入碘油1 ml,C组注入生理盐水1 ml。记录实验动物介入治疗前后肝功能、肝脏肿瘤体积变化,观察各组治疗后肝肿瘤病理变化,从每组中随机选择5只观察生存期。结果介入治疗前各组肝功能、肿瘤体积无统计学差异;介入治疗1周后,A、B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均高于C组(P<0.05);CT测量显示A、B组肿瘤生长率低于C组(P<0.01),且A组较B组更低(P<0.01)。H-E染色显示A组及B组肿瘤纤维组织包膜增厚,癌巢中央大片坏死,癌细胞排列松散,细胞核明显固缩,病理性核分裂减少;免疫组化染色显示A组的VEGF表达和PCNA增殖活性弱于B组。A组生存时间较B、C组延长(P<0.05,P<0.01)。结论羟基乙酸乙基纤维素微球肝动脉栓塞对VX2兔肝肿瘤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使用安全。
- 邢冬娟宋卫华龚少娟徐爱民李晓伟王磊张健
- 关键词:羟基乙酸乙基纤维素微球体治疗性化学栓塞
- 自制腹膜反折悬吊装置在腹侧肾肿瘤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应用自制腹膜反折悬吊装置行腹侧肾肿瘤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验证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泌尿外科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腹侧肾肿瘤患者15例,术中应用自制简易腹膜反折悬吊装置(由Hem-o-lok夹和与之连接的穿刺器、固定装置及施夹钳组成)。15例患者中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62.5±9.2)岁,平均肿瘤最大径为(2.9±1.0)cm,均为位于肾脏腹侧的单发肿瘤。统计分析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肾热缺血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88.9±24.5)min,平均肾热缺血时间为(21.4±4.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72.0±16.6)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6.9±1.2)d,术中、术后均未输血,也均未发生重大手术并发症。结论应用自制腹膜反折悬吊装置行腹侧肾肿瘤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便于手术操作,同时具有经济简便的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
- 王磊储传敏干思舜叶剑青曲发军杨炜田毅君潘秀武杨启维崔心刚
- 关键词:肾肿瘤
- 经皮经肝钢圈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术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的应用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扩大肝切除术前使用经皮经肝钢圈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术(PVE)的应用和疗效。方法 2007年4月至2009年1月收治肝门部胆管癌28例,分为两组,将预保留肝占全肝体积<50%、接受PVE者设为PVE组12例,其中10例最终接受联合扩大肝切除者设为PVE肝切除组;同期未行PVE而接受扩大肝切除术者为非PVE切除术组(16例)。PVE均为伴有梗阻性黄疸的Ⅵ型肝门部胆管癌,11例PVE前行预保留肝选择性胆管引流,PVE前血清胆红素(TB)为(98.0±60.8)(12.4~167.9)μmol/L。PVE采用经皮经肝、同侧或对侧门静脉穿刺,放置多枚弹簧圈栓塞门静脉分支。记录PVE前后肝脏血流动力学、体积、功能等方面的变化,比较PVE肝切除组与非PVE肝切除组的术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2例PVE均获得成功,10例PVE后顺利施行扩大肝切除术,1例(1/12)因发现远处转移未行手术,另1例(1/12)因PVE后预保留肝叶增生不全未行手术。栓塞术后2周预保留肝叶体积增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严重门静脉高压、肝功能损害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PVE在肝门部胆管癌扩大肝切除术前的临床应用可行、有效和安全,能有效的诱导未栓塞肝叶的增生肥大,提高肿瘤的切除率,增加手术切除的安全性。
- 龚少娟邢冬娟徐爱民宋卫华易滨李晓伟朱俊军潘春华王磊张健姜小清吴孟超
- 关键词:肝门部胆管癌门静脉栓塞肝再生
- ERCP下单、双侧引流术治疗Ⅳ型肝门部胆管癌胆管梗阻疗效对比观察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比较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单、双侧引流术治疗Ⅳ型肝门部胆管癌胆管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8例Bismuth-CorlettⅣ型肝门部胆管癌胆管梗阻患者行ERCP胆管引流治疗,其中行单侧引流33例(单侧引流组),双侧引流35例(双侧引流组)。比较两组术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并发症发生率、远期生存率及支架再置入率。结果两组术后3 d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远期生存率及支架再置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侧引流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4.29%,术后在院死亡1例;单侧引流组分别为9.09%、0例。单侧引流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双侧引流组(P<0.05)。结论 ERCP下单侧引流术治疗Ⅳ型肝门部胆管癌胆管梗阻不影响患者中位生存期,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双侧引流术。
- 蔡轩宋卫华龚少娟梁培广王磊徐爱民
- 关键词:肝门部胆管癌胆管梗阻
- 门静脉栓塞术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5
- 2013年
- 门静脉栓塞术(portal vein embolization,PVE)可使未栓塞侧肝组织增生肥大,增大肝脏体积,对肝大部切除术患者行术前门静脉栓塞术,可提高肝癌切除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因此门静脉栓塞术已成为肝脏外科重要的技术手段。本文就门静脉栓塞术的临床应用及其效应等予以探讨。
- 王磊徐爱民
- 关键词:门静脉栓塞术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