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珊
- 作品数:10 被引量:176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东省交通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山东省中医管理局资助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短波及低频脉冲磁疗对骨折愈合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超短波及低频脉冲磁疗对骨折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5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超短波治疗组(超短波组)、低频脉冲磁疗组(磁疗组)和超短波+低频脉冲磁疗组(联合组),每组14只。各组分别制备桡骨横断骨折模型。对照组不予干预,其余各组分别给予超短波及低频脉冲磁疗治疗。分别于术后第1,2,4,6周拍摄X线片,评价骨痂以及骨折愈合情况;于术后第1,2,4,6周取材行病理学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X线片显示,术后第1、2、4、6周,联合组骨痂生成增多,骨折线模糊,X线评分大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结果示,与对照组、超短波组及磁疗组相比,联合组在术后各相应时间点软骨岛生成多,骨痂生成多,重建快,骨折愈合时间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示,联合组第1、2、4周的VEGF免疫阳性指数大于对照组、超短波组及磁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短波结合低频脉冲磁疗可上调骨折愈合过程中VEGF的表达,从而促进骨痂生长,加快骨折愈合。
- 王珊珊毕然然崔宝娟代仁涛孙强三
- 关键词:超短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折愈合
- 生长因子与神经肽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8年
- 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是骨折断端的组织修复反应。骨折愈合可分为4期,分别为血肿形成及肉芽组织修复期、原始骨痂形成期、成熟骨板期和骨重建与塑形期。随着基因技术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骨折愈合机制的研究已经进展到分子水平。生长因子和神经肽的研究已经有数十年历史,对各种生长因子和神经肽的研究使人们对骨折愈合的认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 王珊珊崔宝娟孙强三
- 关键词:促进骨折愈合神经肽肉芽组织生物学过程分子生物学骨折断端
- 认知康复在脑卒中言语功能障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 目的 探讨脑卒中损伤后言语功能障碍患者的言语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观察认知康复在脑卒中言语障碍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1 年1 月至2012 年10 月在山东省交通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60 名脑卒中患者,应用失...
- 刘敏顾莹吕涌涛苗莉莉王珊珊
- 肌电生物反馈和针刺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9
- 2014年
- 目的研究应用肌电生物反馈、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肌电生物反馈组、针刺组和综合治疗组,每组20例。4组患者均采用神经内科脑卒中常规治疗方法及康复训练。肌电生物反馈组增加肌电生物反馈疗法,针刺组增加针刺疗法,综合治疗组则采用上述所有治疗方案。4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1、2、3个疗程后采用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评分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前,4组患者VF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3个疗程后,肌电生物反馈组、针刺组和综合治疗组患者的VFSS评分呈递增趋势,且每个时间点的VFSS评分与组内之前1个时间点的VF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各时间点的VFSS评分两两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3个疗程后,各组间相同时间点的VF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综合治疗组VFSS评分为(7.81±2.51)分,与其余3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和针刺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 王珊珊白田雨刘敏刘敬花顾莹
- 关键词:肌电生物反馈针刺神经性吞咽障碍吞咽功能
- 胞二磷胆碱结合康复训练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可塑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观察胞二磷胆碱结合康复训练对脑缺血大鼠运动功能及钙结合蛋白(S100)、β微管蛋白(β-tubulin)的影响。方法120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采用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选出造模成功后符合标准的96只大鼠分为对照组、药物组、康复组、药物联合康复组,每组24只。造模成功后3d,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药物组开始给予胞二磷胆碱(每天500mg/kg体重),康复组开始进行滚笼、平衡木、转棒、网屏等训练,药物联合康复组既给予胞二磷胆碱,又给予康复训练。各组分别在造模后第7,14,21天时进行行为学评估综合评分;各组取脑组织行免疫组化法观察缺血周围皮质S100、β-tubulin的表达。结果①各组大鼠随时间推移行为学评分均逐渐减少,药物组造模后第7,14,2l天以及康复组、药物联合康复组造模后第7天行为学评分分别与同一时间点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药物联合康复组造模后第14,21天行为学评分明显优于同一时间点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药物联合康复组降低更明显(P〈0.01)。②造模后第7天药物组、康复组S100、β-tubulin的表达水平与同一时间点对照组比较,增加不明显(P〉0.05);造模后第7天药物联合康复组S100、β-tubulin的表达水平较同一时间点药物组、康复组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后第14,21天时药物组、康复组、药物联合康复组S100、β-tubulin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增加(P〈0.05),且药物联合康复组较药物组、康复组增加更显著(P〈0.01)。结论胞二磷胆碱结合合理有序的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大鼠运动功能,其机制可能与缺血周围皮质S100、βtubulin表达上调有关。
- 毕然然崔宝娟王珊珊王道清王晓红孙强三
- 关键词:脑缺血胞二磷胆碱康复训练钙结合蛋白
- 电针对大鼠脑缺血后早期半暗带区Caspase-3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对大鼠脑缺血后早期半暗带区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造模组及电针组。采用手术方法将造模组及电针组大鼠制成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大鼠给予相同处理,但不梗塞大脑中动脉。分别于脑缺血后24h,48h及72h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侧缺血半暗带区Caspase-3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假手术组大鼠偶见Caspase-3阳性细胞,造模组和电针组大鼠缺血侧半暗带区在各观察时间点均可见大量Caspase-3阳性细胞,且阳性细胞数量均以脑缺血24h时最多;造模组、电针组缺血侧半暗带区阳性细胞数量在各观察时间点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1);造模组半暗带区Caspase-3阳性细胞在缺血24h、48h时均较电针组明显增多(P〈0.05);在缺血72h时,发现造模组、电针组半暗带区Caspase-3阳性细胞数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大鼠脑缺血后半暗带区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存在时间规律性,电针刺激可有效减少Caspase-3阳性细胞数量。
- 崔宝娟江淼王珊珊孙强三
- 关键词:脑缺血电针CASPASE-3
- 不同频率神经肌肉电刺激对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 观察不同频率神经肌肉电刺激对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中重度吞咽障碍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对照组和3个不同频率电刺激治疗组).各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仅为上述治疗,其他3组分别加用20 Hz、40 Hz和80 Hz频率的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采用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对入组患者吞咽功能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评价.结果 4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VFSS评分均有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80 Hz组VFSS评分(6.99±1.61)优于40 Hz组的(5.69±1.62)、20 Hz组的(5.54±1.67)和对照组的(5.33±1.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80 Hz组总有效率为89.29%,优于40 Hz组的77.78%、20 Hz组的62.07%和对照组的5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80 Hz组显效率为64.29%,优于40 Hz组的44.44%、20 Hz组的27.59%和对照组的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40 Hz组总有效率、显效率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80 Hz的神经肌肉电刺激对中重度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疗效最为显著.
- 刘敏王珊珊苗莉莉顾莹
- 关键词:神经肌肉电刺激神经源性吞咽障碍
- 肌电生物反馈、针刺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 目的 本课题研究应用肌电生物反馈、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吞咽障碍,通过视频吞咽造影检查(VFSS)做为评估手段,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做出功能评价,比较肌电生物反馈、针刺配合康复训练的疗效,希望探索出一套高疗效、低成本、短疗程的...
- 王珊珊刘敬花顾莹刘敏陈莉白田雨苗莉莉
- 不同频率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观察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脑卒中后重度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组90例及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电刺激组在此基础上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刺激强度分别为20、40和80 Hz(各30例),30 min/次,2次/d。治疗前及治疗4周采用日本洼田饮水试验判断吞咽功能改善情况,计算总有效率。结果电刺激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80 Hz治疗强度者阳性率高于其他频率治疗者,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确切,80 Hz刺激强度的效果最为显著。
- 刘敏苗莉莉顾莹王珊珊孟阳
- 关键词:吞咽障碍脑卒中神经肌肉电刺激
- 口肌生物反馈训练结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93
- 2017年
- 目的观察口肌生物反馈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口肌生物反馈组、综合治疗组,每组10例。3组患者均采用神经内科脑卒中常规治疗方法及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单纯康复训练,口肌生物反馈组给予口肌生物反馈;综合治疗组给予口肌生物反馈结合康复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由经专业培训的康复治疗师在双盲状态下对2组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进行生活质量评定。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吞咽功能和SWAL—QOL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综合治疗组的吞咽功能VFSS评分和SWAL—QOL评分分别为(6.90±0.82)分和(346.3±69.8)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和口肌生物反馈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肌生物反馈训练结合吞咽康复训练可促进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王珊珊顾莹刘敏孟阳
- 关键词:吞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