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玮
-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小肠黏膜结构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形成阶段肠黏膜屏障的损伤情况。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饮食)和模型组(高脂饮食),各组12只。8周、12周处死大鼠后称量体重、肝重,并计算肝指数,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门静脉、腹主动脉血中内毒素(ET)水平;取小肠组织经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的改变;取肝标本做HE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8周、12周模型组大鼠肝指数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8周模型组大鼠TG、ALT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呈升高趋势,1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12周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8周、12周模型组大鼠门静脉E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腹主动脉血ET与同期门静脉ET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8周、12周观察模型组大鼠小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发现肠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并有炎细胞浸润;透射电镜显示肠上皮连接增宽,绒毛稀疏、缺如,固有层水肿。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生时伴有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的形成,IETM可促使炎症因子TNF-α释放增加,加重肝脏损害,IETM的形成与肠黏膜屏障受损有关。
- 孟娟娟张志岗刘近春张紫燕王玮宋喜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内毒素肠黏膜屏障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组织抵抗素mRNA的表达及意义
- 2009年
- 目的通过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脏抵抗素mRNA的表达,探讨其在NAF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饮食)和模型组(高脂饮食),各组12只。造模8周、12周末分批处死大鼠,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及内毒素(ET),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应用RT-PCR法检测肝组织抵抗素mRNA的表达;取肝标本做HE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肝脏抵抗素mRNA的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12周较8周表达量增高。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ET、IRI较同期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12周模型组血清TG、ALT、FBG较同期对照组比较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抵抗素mRNA表达量与IRI、TNF-α、ET均呈正相关,TNF-α与IRI和ET亦呈正相关。结论NAFLD大鼠肝脏抵抗素表达量增加,抵抗素可以通过胰岛素抵抗和对炎症因子的调控参与NAFLD的发生与发展。
- 孟娟娟郭亚荣刘近春张紫燕王玮宋喜
- 关键词:抵抗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内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