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5篇政治法律
  • 4篇哲学宗教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社会
  • 3篇循环经济
  • 3篇主义
  • 3篇马克思主义
  • 2篇人民
  • 2篇价值观
  • 2篇发展观
  • 2篇非均衡
  • 2篇非均衡发展
  • 1篇当代中国社会
  • 1篇心理
  • 1篇学风
  • 1篇意识形态
  • 1篇元哲学
  • 1篇哲学
  • 1篇哲学观
  • 1篇政府
  • 1篇政府控制
  • 1篇政府职能
  • 1篇政治

机构

  • 17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作者

  • 17篇王晓林
  • 2篇贺新元
  • 1篇王文臣
  • 1篇赵平俊
  • 1篇姬文波
  • 1篇李丹

传媒

  • 2篇江西广播电视...
  • 1篇新东方
  • 1篇经济论坛
  • 1篇理论月刊
  • 1篇江西行政学院...
  • 1篇南京政治学院...
  • 1篇学术论坛
  • 1篇北京行政学院...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赣南师范学院...
  • 1篇泰山学院学报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创新领导科...

年份

  • 3篇2005
  • 1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94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资源经济研究
王晓林
关键词:资源经济学
社会发展观的历史嬗变被引量:5
2004年
近年来 ,发展问题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高层精英 ,都开始关注并参与讨论这个看似与生活并不十分密切的话题。污染、失衡、贫困等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难题迫使人们不得不进行理性的追问 ,实践无疑是理论发展的动力 ,同样 ,社会要健康协调地发展也需要理论的导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后 ,一个原本人们不太熟悉的名词———“科学发展观”频频出现于各种媒体。“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全新阐述 ,它不仅表明了我国政府对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关心 ,也标志着党中央对发展问题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为全面理解与深入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精神实质 ,本刊特发表的一组文章 ,希望能引起各界对此问题的进一步关注。
王晓林
关键词:社会发展观经济增长历史嬗变人民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社会机制建构探略被引量:4
2004年
循环经济的运作机制可以概括为“五个基本点”(清洁生产、生态工业、持续农业、绿色消费、废物处理 )、“四个循环”(企业内部循环、生产之间循环、社会整体循环、物质能量循环 )、“三个原则”(减量化原则、再使用原则、再循环原则 )。发展循环经济对社会机制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循环经济的社会发展机制建构包括 :宏观调控机制的建构、激励驱动机制的建构、社会参与机制的建构等。
王晓林
关键词:循环经济
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社会机制建构探略被引量:20
2004年
王文臣王晓林
关键词:循环经济传统经济经济系统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战略调整的基本向度被引量:2
2004年
在当代中国,对社会发展战略做出重大调整,必须着眼于缩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多层次性和差异性,整合、提升中国生产力的整体竞争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着眼于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眼于增强“共同富裕”社会信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真正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王晓林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中国社会
农村社会心理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
王晓林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传统价值观的崩溃,抑或非理性思潮的泛滥?——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终结”思潮的批判性考察
2005年
西方"终结"思潮的泛滥表面上是世纪终结引发的话题,其实,"终结"话语的不断重复和再现,不仅体现了一种世纪末的非理性情结,尤其隐示了后现代语境中传统价值观念的消融。对此,惟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予以批判性审视,才能把握其实质而不为"终结"所困惑。
王晓林李丹
关键词:终结意识形态
社会发展机制研究
王晓林
关键词:社会有机体
马克思主义利益视角的社会稳定及政府控制被引量:7
2004年
从利益的视角审视,社会不稳定的最大诱因是利益分化所造成的利益对立与利益冲突。政府维系和实现社会稳定最为有效的手段就是通过利益调控弱化和消解利益的冲突和对立。当代中国政府控制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制度、政策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利益调控手段的综合运用,为中国的小康社会建设构筑一个良好的社会稳定机制。
王晓林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政府控制社会稳定政府职能国家权利
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社会机制建构探略被引量:32
2004年
循环经济的运作机制可以概括为"五个基本点"(清洁生产、生态工业、持续农业、绿色消费、废物处理)、"四个循环"(企业内部循环、生产之间循环、社会整体循环、物质能量循环)、"三个原则"(减量化原则、再使用原则、再循环原则)"。发展循环经济对社会机制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循环经济的社会发展机制建构包括:宏观调控机制的建构、激励驱动机制的建构、社会参与机制的建构等。
贺新元王晓林
关键词:循环经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