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强 作品数:36 被引量:121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文化科学 交通运输工程 更多>>
基于光线追踪的中子输运计算CSG三维可视化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涉及核反应堆物理数值计算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光线追踪的中子输运计算CSG三维可视化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导入CSG几何模型,并在所述CSG几何模型的坐标系中分别设置初始屏幕、初始相机和初始焦点;根据所述初始相... 吴文斌 刘志华 王志强 黄达宇 姜乃斌 李捷 马宇 王亚辉基于SAP销售业务流程管理研究——以空气化工产品(深圳)有限公司为例 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促使企业管理深刻变革。业务流程管理(Businessprocess management,简称BPM)正是顺应这一变革要求而产生的新的管理理论和技术。我国企业如何进行业务流程管理,如何更好的认识和理解... 王志强文献传递 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血清CEA、CA199水平一过性升高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009年 背景与目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血清CEA和(或)CA19-9水平增高,常提示肿瘤进展。然而国外有文献报道部分化疗有效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可出现血清CEA水平一过性增高。本研究主要通过分析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姑息性化疗前后血清CEA和CA19-9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我国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水平和(或)CA19-9水平一过性增高的发生率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121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病理学证实,PS评分(ECOG)≤2分,接受含奥沙利铂和(或)伊立替康方案化疗,化疗前后进行血清CEA和CA19-9水平的动态测定。结果:121例患者中有14例发生了CEA"一过性增高",发生率为11.6%(14/121)。CEA"一过性增高"患者基线CEA的中位水平为45ng/mL(9.67~2208μg/L),中位峰值水平为80.1μg/L(13.38~4044μg/L)。从化疗开始至出现CEA"一过性增高"的中位时间为4周(2~6周),中位持续时间为6.5周(4~14周)。14例患者中有11例接受含奥沙利铂方案的化疗;3例患者接受含伊立替康方案的化疗。14例患者中近期疗效评价部分缓解7例,病情稳定7例。5例(3.8%)患者化疗后发生了血清CA19-9水平"一过性增高",但与临床疗效无关。结论:我国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含奥沙利铂方案或含伊立替康方案化疗时存在着CEA"一过性增高"现象,"一过性增高"并非提示肿瘤进展,而与较好的化疗疗效有关。化疗后血清CA19-9水平"一过性增高"与近期疗效无关。 李宇红 安欣 向晓娟 王志强 王风华 冯芬 姜文奇 何友兼 徐瑞华关键词:结直肠癌 血清 CEA CA199 组织微阵列方法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HER2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06年 背景与目的组织芯片技术可以高通量地分析标本蛋白。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HER2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化疗疗效和生存的关系。方法将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理蜡块制成组织芯片,切片后使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析HER2蛋白的表达。结果80例患者中最终有74例可以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全组HER2蛋白阳性率为31.1%(23/74)。其中,HER2蛋白阳性表达组化疗有效率为39.1%,阴性组为51.0%(P=0.345)。HER2蛋白阴性和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437)。结论使用组织微阵列方法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HER2蛋白表达是可行的。HER2蛋白阳性表达组和阴性组之间生存时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HER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李宁 汪波 张星 潘振奎 徐菲 王志强 张阳 张力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组织微阵列 中国结直肠癌患者奥沙利铂过敏反应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42 2010年 背景与目的:奥沙利铂是晚期结直肠癌化疗的有效药物之一。已有国外学者总结和分析欧美人群使用奥沙利铂后出现过敏反应的情况,但在国内仅有一些个案报道。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结直肠癌患者使用奥沙利铂后出现过敏反应的情况和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109例一线采用奥沙利铂+卡培他滨(XELOX方案)化疗的转移复发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奥沙利铂过敏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109例接受XELOX方案化疗的患者中,13例(11.9%)发生过敏反应;109例患者化疗总疗程数是546,其中23个疗程(4.2%)出现过敏。在23次过敏反应中,Ⅰ度13次(56.5%),Ⅱ度8次(34.8%),Ⅲ度2次(8.7%),没有Ⅳ度过敏反应发生。发生奥沙利铂过敏反应的中位疗程数为第5疗程,出现过敏反应时患者已接受的奥沙利铂的中位累积剂量为1200mg(400~1600mg)。过敏反应在奥沙利铂滴注开始后5~360min发生,中位时间180min,经过停药、对症处理和抗过敏治疗后全部缓解。其中8例患者在后续治疗中应用奥沙利铂前,使用5-羟色胺受体Ⅰ阻断剂和糖皮质激素等抗过敏药物,4例未再出现过敏反应。女性较男性更易对奥沙利铂过敏(P<0.05),而发生过敏的患者和无过敏的患者在年龄、体表面积、体力状况、肿瘤部位、病理类型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中国结直肠癌患者使用奥沙利铂化疗时会出现过敏反应,其发生率、发生时间、严重程度、临床转归与国外文献报道基本相似。 赵阳 赵阳 安欣 向晓娟 冯芬 王风华 王志强 徐瑞华 何友兼关键词:奥沙利铂 过敏反应 结直肠肿瘤 超纤渗灌对绿色屋顶土壤水分和蒸散发的影响 被引量:3 2022年 为研究超纤渗灌对绿色屋顶土壤水分及蒸散发的影响,以金鱼草、七里香、罗汉松、太阳花、多肉及佛甲草为试验材料,观测有无超纤渗灌处理下的绿色屋顶土壤含水率,并通过三温模型及蒸渗仪法测算不同植物的蒸腾速率及蒸散量,评估超纤渗灌对绿色屋顶蒸散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超纤渗灌处理下的七里香、金鱼草及裸土种植盆内的平均土壤含水率分别比无超纤渗灌处理提高27%,18%及47%,超纤渗灌能增加土壤含水率,减少水分胁迫情况的发生。在夏季(雨季),超纤渗灌处理的植物蒸腾速率总体显著(P<0.01)大于无超纤渗灌处理,且气温越高,植物冠层温度与气温温差越大。在冬季(旱季),超纤渗灌能使屋顶基底温度平均高出0.25℃,减小温度变化振幅;超纤渗灌处理能使佛甲草夜间蒸散量增加0.14mm,但白天有超纤渗灌的蒸散量比无超纤渗灌低了0.57mm,总体减少了9.3%。超纤渗灌能提高绿色屋顶土壤含水率,在夏季增加植物蒸散量,在增加冬季夜间屋顶蒸散量的同时,也有利于绿色屋顶白天吸附空气水分,促进这一部分非降水资源的利用。 吴昕宇 张清涛 黄思宇 王志强关键词:屋顶绿化 蒸散发 原发性小肠腺癌5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对原发性小肠腺癌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以提高疗效。方法对50例原发性小肠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表现、治疗模式、预后因素及生存情况等。结果大多数小肠腺癌原发于十二指肠(74%)。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部肿块、黄疸、黑便。21例患者行根治性手术(42%)。中位生存期为16个月,5年生存率为32.8%。单因素分析显示,只有手术方式对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原发性小肠腺癌多好发于十二指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手术仍然是治疗原发性小肠腺癌的主要手段,对无远处转移者应争取行根治术。 王志强 张力 张海鸥 朱美琴 许然关键词:肠肿瘤 腺癌 小肠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每周1次疗法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疗效探讨——附39例报告 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uEPO)每周1次疗法(18000U)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有效率,论证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39例伴有贫血的恶性肿瘤患者,给予rHuEPO皮下注射,剂量为每次18000U,每周1次,连用6周。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4日、28日、42日时的血红蛋白值和红细胞数,计算有效率,观察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第14日起患者的血红蛋白值、红细胞数均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2日的总有效率为62%;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治疗后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rHuEPO每周1次疗法(18000U)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疗效肯定,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王志强 张力 徐菲关键词: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肿瘤 贫血 血红蛋白 红细胞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被引量:6 2015年 结直肠癌( colorectal cancer)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统计,2012年全球结直肠癌新发病例136万,居男性恶性肿瘤第3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第2位;同年死亡病例69.4万,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的8.5%。结直肠癌肝转移极为常见,在初次确诊时已有20%~25%患者伴有肝转移;在原发灶根治性切除后,异时性肝转移发生率高达30%左右,亦即结直肠癌疾病过程中约50%患者最终发生肝转移。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预后较差,其自然生存期在6个月左右。近30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对肝外科解剖的认识提高、新的外科器械技术的应用、对肿瘤生物学认识的加深、术前肝功能储备的评估、残肝的准确测量以及识别预后因素,加上其他学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和介入科等)的配合,使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效果大大提高。通过多学科综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切除的病死率<3%,5年生存率达33%~58%,10年生存率达22%~28%。 潘志忠 王志强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 多学科综合治疗 女性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死亡 预后因素 自然生存期 抗PD-1抗体特瑞普利单抗治疗难治性恶性实体瘤的Ⅰ期研究 被引量:2 2021年 背景与目的在全世界范围内,已有几种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的抗体被批准用于癌症治疗,但它们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主要来自西方国家的报道,目前缺少中国患者的相关数据。我们在中国患者中进行了抗PD-1抗体特瑞普利单抗的安全性、有效性、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研究。方法我们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开展了一项单中心的Ⅰ期研究。符合条件的患者为经组织学证实的、难治性、进展期、恶性实体瘤的成年患者。按照递增的剂量:0.3 mg/kg、1 mg/kg、3 mg/kg、10 mg/kg和240 mg分组治疗,每2周进行1次特瑞普利单抗静脉输注。本研究遵循标准的3+3设计。结果共招募了25例于2016年3月15日至2016年9月27日期间就诊的患者,其中3(12.0%)例、7(28.0%)例、6(24.0%)例、6(24.0%)例和3(12.0%)例患者分别接受了0.3 mg/kg、1 mg/kg、3 mg/kg、10 mg/kg和240 mg特瑞普利单抗治疗。中位随访时间5.0个月(范围:1.5–19.8个月),观察到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eatment-related adverse events,TRAEs)为疲劳(64.0%)和皮疹(24.0%)。未观察到3级或更高级别的TRAEs。未发生剂量限制性毒性、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serious adverse events,SAEs)或与治疗相关的死亡。客观缓解率为12.5%。首次给药后特瑞普利单抗的半衰期为150 h-222 h。接受第1次特瑞普利给药后,包括0.3 mg/kg组在内的大多数患者,都保持了活化T细胞表面PD-1受体的完全占有(>80%)。结论特瑞普利单抗是具有应用前景的抗PD-1抗体,在治疗难治性晚期恶性实体瘤中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经证实的抗肿瘤活性。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其对多种肿瘤的疗效及联合治疗。 魏小丽 任超 王风华 张阳 赵洪云 邹本燕 王志强 邱妙珍 张东生 骆卉妍 王峰 姚盛 徐瑞华关键词:实体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