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建华

作品数:51 被引量:250H指数:10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9篇中医
  • 12篇心病
  • 10篇梗死
  • 9篇心绞痛
  • 9篇绞痛
  • 9篇冠心病
  • 8篇动脉
  • 8篇动脉粥样硬化
  • 8篇冠心病心绞痛
  • 7篇证型
  • 7篇脑梗
  • 7篇脑梗死
  • 6篇动脉粥样硬化...
  • 6篇证候
  • 5篇动脉粥样硬化...
  • 5篇血栓
  • 5篇血栓性
  • 5篇血栓性脑梗死
  • 5篇硬化性
  • 5篇中医药

机构

  • 51篇辽宁中医药大...
  • 27篇辽宁中医药大...
  • 7篇沈阳军区总医...
  • 4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沈阳市第七人...
  • 2篇广东药科大学
  • 1篇辽宁省中医研...
  • 1篇辽宁省血栓病...
  • 1篇沈阳市中医院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作者

  • 51篇王建华
  • 22篇杨关林
  • 21篇肖蕾
  • 20篇张哲
  • 10篇欧洋
  • 9篇李京
  • 7篇王列
  • 6篇袁东超
  • 6篇鞠宝兆
  • 5篇张健
  • 4篇张会永
  • 4篇刘文华
  • 4篇孔德昭
  • 3篇陈智慧
  • 3篇刘建平
  • 2篇林卉
  • 2篇王夏云
  • 2篇倪菲
  • 2篇闵冬雨
  • 2篇孙丽

传媒

  • 7篇辽宁中医药大...
  • 6篇中华中医药学...
  • 4篇中医杂志
  • 4篇中华中医药杂...
  • 3篇实用中医内科...
  • 3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中国药物依赖...
  • 1篇中医药信息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华养生保健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第十届中国中...

年份

  • 6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7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1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医药疗效评价队列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评价目前我国中医药队列研究的文献质量,为今后高质量的队列研究设计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系统检索应用队列研究评价中医药疗效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5年12月31日。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并进行资料提取,对纳入文献的一般情况、疾病分类与治疗方法进行描述,依据Newcastle-Ottawa Scale(NOS)量表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并分析其队列研究的方法学要点报告情况。根据纳入文献的实际情况对其研究类型进行重新分类。结果本研究共获得113篇中医药队列研究文献,NOS评分多为4~7分(103篇,91.15%),平均(5.12±1.19)分。经过对研究设计的评估并重新分类,其中完全符合队列研究原则的仅41篇(36.28%);5篇(4.42%)研究同时提到"队列研究"和"随机分组",应为随机对照试验;67篇(59.29%)不符合观察性队列研究的设计原则,应为临床对照试验。结论我国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队列研究方法学质量不高,存在诸多设计与方法学问题,并极易与其他临床试验设计相混淆,应加强研究人员的方法学培训,从而合理、科学地应用队列研究评价中医药的疗效。
王梅王建华张抗梁宁刘建平
关键词:队列研究中医药疗效评价
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1
2018年
目的:探究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组口服归脾汤加减治疗。两组均3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检测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5.0%(34/40),对照组仅为67.5%(27/4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两组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失眠、腹胀等症状积分变化,结果显示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脾汤具有补益心脾,宁心安神之功效,着重于补脾气,脾气得补,心神自然得养,能够有效缓解慢性疲劳综合征引起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失眠、腹胀等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欧洋肖蕾李京王建华刘文华杨关林
关键词:慢性疲劳综合征归脾汤临床疗效
急性心肌梗死与中医体质类型及不良生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不良生活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连续抽样调查法。对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AMI或其他相关疾病的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面对面调查,以91例AMI患者为病例组,设立具有可比性的91例非AMI、非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年龄、性别、西医传统危险因素进行比较。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两组的中医体质类型与不良生活方式分布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间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糖尿病等传统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脾虚质、痰湿质、阳虚质、阴虚质的体质类型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嗜食油腻、紧张焦虑、睡眠不足的不良生活方式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AMI的发生与中医体质联系紧密,尤以脾虚质、痰湿质、阳虚质、阴虚质更为显著,这些体质的形成与嗜食油腻、紧张焦虑、睡眠不足等现代人的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肖蕾欧洋王建华李京杨关林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脾虚中医体质不良生活方式
基于试验设计三要素规范化的中医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构想被引量:11
2021年
用高质量的循证证据阐明中医药的临床应用价值,是中医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但是,现阶段的中医临床研究质量不高,这主要是由于中医和西医分属不同的学科体系,二者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论根源,中医药研究如果直接照搬西医的研究方法就会失掉中医自身的特色与优势,因此,迫切需要方法学上的创新。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于其自身的优势更加适合中医临床研究,如果基于"个体化诊疗"原则,对RCT设计"三要素"进行规范化,通过一种可以使"研究对象分类精细化、干预措施灵活化、疗效评价个体化"新的研究模式和方法,将会使中医临床研究更加贴近中医诊疗的内涵本质,更加真实的反映中医药临床疗效。
肖蕾欧洋李京王建华陈智慧姜钧文
关键词:中医辨证个体化诊疗疗效评价
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及中医体质量表临床应用再探讨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究10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并对中医体质量表临床应用进行再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AMI患者,采用连续抽样调查法,对患者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根据"体质九分法"判定的主要体质类型分布情况,平和质24例,特禀质1例,3例有倾向性体质,2例体质判定不清,其余70例全部为病理体质。根据"体质九分法"判定的主要体质特征分布情况,单一体质中平和质24例,阳性质6例,气虚质、阴虚质各5例,气郁质、痰湿质各3例,血瘀质和湿热质各1例;兼杂体质中气虚兼阳虚4例,气阴两虚兼阳虚、气阴两虚兼气郁、气阴两虚兼气郁痰湿、气阴两虚兼痰湿、气虚痰湿兼气郁、气虚阳虚兼气郁各2例。"专家判定"的主要体质类型分布情况,平和质3例,特禀质1例,其余96例全部为病理体质,根据专家临床经验增加一种临床上极为常见的体质类型,即脾虚质。"专家判定"的主要体质特征分布情况,单一体质中平和质、脾虚质、湿热质各3例,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各1例;兼杂体质中气郁脾虚兼痰湿质18例,脾虚痰湿质11例,气郁脾虚质10例,气郁脾虚湿热质7例,脾虚湿热质6例,气郁阴虚质、气阴两虚质各4例,阳虚脾虚痰湿质、气虚脾虚痰湿质各2例。结论:现有的中医体质判定量表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体质状态评价工具,但其判定结果与临床实际有一定差距。本研究通过对10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进行调查,并对其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总结探讨,以期不断的完善和修订该量表,使其更加符合中医临床实践,更好的为临床工作服务。
肖蕾欧洋李京王建华杨关林
关键词:中医体质类型AMI量表
982例心脑合病患者舌象、脉象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观察心脑合病患者的舌象、脉象特点,以探讨其病因病机。方法 :采用横断面设计,采集心脑合病患者的舌象、脉象信息,并分析其分布特点。结果 :982例心脑合病患者的舌象以色黯者居多,占44.2%,脉象以沉脉、细脉、弦脉、滑脉表现明显。结论 :瘀血、痰浊是心脑合病病机演变过程中的重要致病因素和病理产物。
张剑陈智慧张哲王建华杨关林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舌象脉象
心脑合病危险因素的横断面调查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通过与冠心病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对比,探讨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简称心脑合病)的危险因素,为心脑合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纳入冠心病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和心脑合病患者的危险因素资料,运用SPSS 17.0软件对危险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心脑合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最终纳入冠心病心绞痛1?002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963例和心脑合病患者982例。三种疾病在患者年龄(P=0.000?0)、性别(P<0.000?1)、静息生活方式(P=0.000?0)、体重指数(BMI)(P=0.000?0)、糖尿病(P=0.001?9)、高血压(P<0.000?1)、糖尿病合并高血压(P<0.000?1)、吸烟(P<0.000?1)、饮酒(P<0.000?1)以及合并三种以上危险因素(P=0.000?0)等方面,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OR=1.690,95%CI(1.420,2.012)]、高血压[OR=1.558,95%CI(1.312,1.850)]、BMI异常[OR=1.356,95%CI(1.158,1.587)]及静息生活方式[OR=1.319,95%CI(1.107,1.572)]是心脑合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高血压、BMI异常和有静息生活方式的人易患心脑合病,应加强干预。
王建华肖蕾张哲何丽云闫世艳王鑫杨关林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血脂与心脑合病证型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心脑合病中医不同辨证分型与血脂的相关性以探索心脑合病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指标。方法:对982例确诊为心脑合病(本研究中特指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患者,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运用频数、构成比、百分比、卡方检验等方法分析血脂和心脑合病各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和痰瘀互结证及其兼夹证中血脂异常的百分比较高,二者与非痰瘀互结证及其兼夹证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异常和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痰瘀互结证及其兼夹证具有相关性,血脂可以作为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痰瘀互结证及其兼夹证的客观化指标,临床可以通过调控血脂防治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需进行在心脑合病辨证分型基础上的更大样本量的研究。
徐铭杨关林张哲王建华
关键词:血脂证型
心脑合病中医病因的logistic回归
2013年
目的:从外感六淫、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及年老体虚几个方面分析,探讨心脑合病的中医相关病因,为心脑合病的病因学说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100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和982例心脑合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以冠心病心绞痛为对照组,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的统计方法,对可能导致心脑合病的中医病因如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七情内伤(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不节(饥饱失常、饮食偏嗜、五味偏嗜)、年老体虚(素体虚弱、久劳体虚、年过半百)等因素分析。结果:基于卡方检验的筛选结果,进行1ogistic回归分析。中医病因可能导致心脑合病发生的预测方程为Y=-0.313+0.856×风-0.997×寒+0.317×怒+0.776×饥饱不调+0.998×饮食不洁+0.644×口味偏酸+0.550×口味偏咸-0.405×口味偏清淡+0.248×素体虚弱+0.270×久劳体虚。结论:在外感六淫、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年老体虚几个方面中,寒和口味偏清淡是心脑合病的保护因素,风、怒、饥饱不调、饮食不洁、口味偏酸、口味偏咸、素体虚弱和久劳体虚均是其危险因素。
吴瑾王建华张哲杨关林
关键词:中医病因LOGISTIC回归
一种中药防疫家用车载储药挥发盒
本发明属于一种储药盒,尤其涉及一种家用车载中药防疫用储药挥发盒。用于预防传染性疾病。其操作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且实用性强。包括盒状本体;所述盒状本体设置有夹层空间,该夹层空间内设置有加热部件;所述盒状本体的置物空间被分...
王建华成泽东赵石磊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