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庆义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尿
  • 1篇地塞米松
  • 1篇血红蛋白
  • 1篇血红蛋白尿
  • 1篇血红蛋白尿症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减少
  • 1篇血小板减少症
  • 1篇阵发
  • 1篇阵发性
  • 1篇阵发性睡眠性
  • 1篇阵发性睡眠性...
  • 1篇阵发性睡眠性...
  • 1篇睡眠性
  • 1篇睡眠性血红蛋...
  • 1篇髓系
  • 1篇髓系白血病
  • 1篇贫血
  • 1篇贫血患者
  • 1篇细胞

机构

  • 2篇安徽省阜阳市...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阜阳市人民医...

作者

  • 3篇黄明
  • 3篇王庆义
  • 2篇许凌云
  • 2篇郑顶运
  • 2篇冯玉虎
  • 1篇张夏
  • 1篇夏瑞祥
  • 1篇王卫国

传媒

  • 2篇安徽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60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4年2月至2012年8月来院就诊的60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与同期入院的58例中青年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率为25.9%,总有效率为43.1%,对照组完全缓解率达到73.7%,总有效率达到89.5%(P<0.01)。观察组的预后不良核型发生率为53.1%,而对照组为33.3%(P<0.05),老年组有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史的患者CR率分别是0.0%与34.9%(P<0.05),伴淋系抗原表达患者和不伴淋系抗原表达患者的CR率分别是0.0%和33.3%(P<0.05),CD34+与CD34-患者的CR率分别为15.0%与60.0%(P<0.05)。结论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有较多的不良预后因素,具有缓解率低和病死率高的特点,临床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治疗上要注意个体差异。
冯玉虎黄明王庆义许凌云郑顶运张夏
关键词: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
贫血患者外周血CD55、CD59检测及对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诊断意义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检测贫血性疾病患者外周血CD55、CD59的表达并行相关实验检查,并探讨其对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入院的129例贫血患者行流式细胞术检测CD55、CD59,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对照,对贫血性疾病患者以健康对照人群CD55、CD59检出结果进行综合对比与分析,并同时做FLAER实验、酸化血清溶血实验(Ham实验)、尿含铁血黄素试验(尿Rous实验)、网织红细胞计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其他贫血组相比,再生障碍性贫血(AA)-PNH和PNH患者外周血红细胞与粒细胞CD55、CD59表达明显低下(P<0.05),表达均<95.0%,部分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部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外周血红细胞与粒细胞CD55、CD59表达也可低下,但表达均>48.0%,与健康组和其他贫血组(除AA-PNH和PNH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纯红再障、营养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CD55、CD59表达均在正常范围。部分AA-PNH和PNH患者,加做FLAER实验,显示外周血粒细胞及单核细胞PNH克隆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55、CD59检测与FLAER实验在诊断AA-PNH、PNH患者中有重要意义,是目前诊断PNH的最敏感,最可靠的方法,也可作为疗效判断及观察病情变化的手段。
冯玉虎夏瑞祥王卫国黄明郑顶运许凌云王庆义
关键词: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CD55CD59流式细胞术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甲泼尼龙、强的松治疗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2例成人ITP患者随机分为地塞米松治疗组(A组,n=41)、甲泼尼龙治疗组(B组,n=40)、强的松治疗组(C组,n=41)。A组:41例患者接受地塞米松治疗(20 mg×5 d),结束后改为强的松维持治疗;B组:40例患者接受甲泼尼龙治疗(0.5 g×5 d),结束后改为强的松维持治疗;C组:41例患者接受强的松治疗[1 mg/(kg·d)]。分析各组达到有效及完全有效疗效的时间及有效率。结果所有出血患者的出血现象均有改善,A组有20例达到有效(R),10例完全有效(CR),总有效率为73.17%,达到有效的时间为(3.90±1.22)d,完全有效时间为(8.11±1.27)d;B组R 21例,CR 8例,总有效率为72.50%,达到有效的时间为(3.53±1.72)d,达完全有效时间为(7.00±1.31)d;C组R 19例,CR 9例,总有效率为68.29%,达到有效的时间为(5.80±2.21)d,达完全有效时间为(10.90±2.08)d。A、B组患者总有效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6,P=0.889),达到有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0,P=0.854);A、C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6,P=0.889),A组达到有效时间较C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6,P=0.001);B、C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4,P=0.629),B组达到有效时间较C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2,P=0.000)。结论地塞米松、甲泼尼龙较强的松可以缩短患者达到有效和完全有效的时间,改善患者出血症状。
王庆义黄明
关键词:出血血小板减少症地塞米松甲泼尼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