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庄

作品数:74 被引量:261H指数:9
供职机构:湖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7篇脑梗
  • 26篇脑梗死
  • 26篇梗死
  • 18篇急性
  • 15篇急性脑梗死
  • 9篇蛋白
  • 8篇动脉
  • 8篇血管
  • 7篇血小板
  • 7篇脑梗死患者
  • 7篇BNP
  • 6篇血浆
  • 6篇脂蛋白
  • 6篇卒中
  • 6篇脑卒中
  • 5篇低密度脂蛋白
  • 5篇缺血
  • 5篇癫痫
  • 5篇颈动脉
  • 5篇复发

机构

  • 72篇湖州市中心医...
  • 2篇浙江大学
  • 1篇杭州市第一人...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74篇王庄
  • 39篇王亚仙
  • 31篇张冰
  • 29篇谈鹰
  • 24篇诸金水
  • 21篇刘泉坤
  • 20篇许贻白
  • 13篇晏玉奎
  • 7篇钱福初
  • 7篇汤海燕
  • 7篇胡正刚
  • 7篇邱彩霞
  • 5篇何建方
  • 4篇戴利成
  • 3篇朱衡亚
  • 3篇陆惠芬
  • 3篇孙晓燕
  • 3篇邱声强
  • 2篇郑少俊
  • 2篇贺利峰

传媒

  • 13篇浙江医学
  • 6篇实用医学杂志
  • 6篇心脑血管病防...
  • 5篇浙江临床医学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2006年浙...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浙江中医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临床医学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医学文选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医药管理杂...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8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8篇2006
  • 2篇2004
  • 5篇2003
  • 4篇2001
  • 1篇2000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帕金森病患者嗅觉减退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嗅觉减退是帕金森病(PD)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但非运动症状间的关系研究不多。本研究旨在分析PD患者嗅觉减退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入选确诊为PD的患者84例,其中嗅觉减退组44例,无嗅觉减退组40例,分别比较两组病例...
汤海燕谈鹰王庄冯颖张冰
影响rtPA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疗效的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影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26例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24h复查头颅CT,观察有无颅内出血情况,并记录年龄、性别、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等数据。溶栓后90d时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作为评价疗效的指标,mRS评分≤2分的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的纳入预后不良组,并对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6例患者中3例(11.5%)示溶栓后出血转化,均为非症状性颅内出血。预后良好组患者11例(42.3%),预后不良组15例(57.7%),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水平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DL水平越高的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的效果越差。
邱彩霞汤海燕王庄
关键词:静脉溶栓脑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比较
目的比较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和氯吡格雷组,分别给予阿司匹林(200mg/d,2周后减半)和氯吡格雷(75mg/d)治疗...
胡正刚张冰谈鹰王庄
关键词:脑梗死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
文献传递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治疗41例颅内动脉瘤
2006年
目的总结41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体会。方法Seldinger技术穿刺动脉,采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作动脉瘤内栓塞治疗。结果34个致密栓塞,3个>90%栓塞,4个>80%栓塞;1例重残,2例死亡,余38例无明显并发症。结论GDC治疗颅内动脉瘤效果可靠,早期栓塞及有效的术中、术后处理能提高疗效。
张冰郑少俊诸金水王亚仙王庄刘泉坤许贻白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血浆hs-CRP、BNP、vWf在脑梗死TOAST分型中的意义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 探讨血浆hs-CRP、BNP、vWf在脑梗死TOAST分型中的意义.方法 将脑梗死患者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组、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SAO)组、心源性脑梗死(CE)组,每组50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检测LAA、SAO、CE各组血浆hs-CRP、BNP、vW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进行分析.结果 CE组血浆hs-CRP、BNP、vWf水平[(3.33±1.64)mg/L、(270.21±120.47)pg/ml、(31.12±6.59)ng/ml)]与对照组[(1.08±0.36) mg/L、(32.57±10.27) pg/ml、(8.65±3.09 )ng/ml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CE组血浆BNP、vWf水平与其他组比较均为最高 LAA组血浆hs-CRP、BNP水平[(8.86±3.58) mg/L、(110.47±42.30) p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浆hs-CRP在各组中为最高,而vW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SAO组血浆vWf水平[(12.47±4.54 )n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hs-CRP、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血浆hs-CRP、BNP、vWf水平不受平均动脉压、血糖、血胆固醇、LDL等的影响.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s-CRP水平能辅助LAA的分型,BNP、vWf水平能辅助CE的分型.
谈鹰王庄诸金水王亚仙刘泉坤张冰钱福初许贻白
关键词:HS-CRPBNPVWFTOAST
耳源性肥厚性硬脑膜炎1例报告被引量:2
2007年
王庄谈鹰
关键词:耳源性肥厚性硬脑膜炎慢性头痛纤维性增生颅神经麻痹影像学技术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相关炎性标志物与脑梗死的关系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相关炎性标志物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96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性质,同时检测两组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软斑数及血清hsCRP、MMP9、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中有软斑及有硬斑者的血清hsCRP、MMP9、IL-6水平较无斑块者明显增高(P<0.05或P<0.01),其中以有软斑者增高最显著。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炎症反应及炎性血清标志物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斑块稳定性有关,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相关炎性标志物水平进行干预有重要临床意义。
王庄诸金水王亚仙刘泉坤张冰许贻白胡新娥
关键词:动脉硬化脑梗塞炎性标志物
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与阿司匹林抵抗的关系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与阿司匹林抵抗(AR)的关系。方法分析2014年9月—2015年12月于湖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11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评价AR和神经系统功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ND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11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发生END 26例,占21.84%。单因素分析显示,在END组患者中有AR、高血压史及糖尿病史者的比例高于非END组(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AR(OR=3.06,95%CI:1.22~7.65)及高血压(OR=3.28,95%CI:1.03~10.53)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有高血压病史及AR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风险相对较高。
王庄邱彩霞晏玉奎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阿司匹林抵抗
耳源性肥厚性硬脑膜炎一例报告
目的肥厚性硬脑膜炎(HCP)属罕见疾病,易被误诊,报告1例耳源性肥厚性硬脑膜炎病例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过,希引起共同注意。方法患者男,65岁,农民,因头痛45天,左侧为主,后波及整个头部,呈持续性剧烈胀痛而入院。原有左侧中...
王庄谈鹰
文献传递
血管紧张素原T704C rs699位点多态性与小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机制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GT)T704C rs699位点多态性与小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SA)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以SA组186例和对照组9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SNaPshot技术及GeneMapper4.0软件分析AGT T704C rs699位点的基因分型情况,比较C(T)基因特征及等位基因频率,并进一步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脑血管病常见危险因素与所携带基因分型在SA发病中的交互作用.结果 AGT T704C rs699位点在SA组中以携带TT和TC基因型多见(30.1%、41.9%),但患病率以CC基因型为高(80.0%),与TT和TC基因型(65.1%、60.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4、6.78,均P<0.05);SA组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C等位基因频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P >0.05).携带AGT CC基因型(OR=3.34,95%CI 1.54 ~ 8.43)、高血压病史(OR=5.59,95%CI 2.35 ~ 22.61)、老龄(≥70岁)(0R=2.82,95%CI 1.13~ 10.63)是SA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AGT T704C基因多态性可能是SA发病机制的遗传因素,且携带AGT CC基因型,高血压病史和老年患者具有协同致病效应.
晏玉奎沈双王庄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原基因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