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孝成

作品数:4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要素生产率
  • 2篇人力资本
  • 2篇人民币
  • 2篇人民币实际汇...
  • 2篇生产率
  • 2篇实际汇率
  • 2篇全要素生产率
  • 2篇资本
  • 2篇进口贸易
  • 2篇就业
  • 2篇汇率
  • 2篇技术进步
  • 1篇行业就业
  • 1篇制造业
  • 1篇中国就业
  • 1篇中国制造业
  • 1篇人力资本存量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 1篇内生

机构

  • 4篇南京大学

作者

  • 4篇王孝成
  • 2篇于津平

传媒

  • 1篇经济论坛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经济评论
  • 1篇世界经济研究

年份

  • 4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进口贸易结构、人力资本与中国技术进步
2010年
进口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产品是发展中国家发挥后发优势,利用发达国家研发外溢,实现技术进步的重要渠道,而技术外溢的效果则与贸易结构相关,且需要与一定的人力资本相结合。本文运用中国1985~2007年的数据,采用Johansen协整分析法、Granger因果检验法及VEC模型对中国技术进步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进口贸易结构、人力资本存量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王孝成
关键词:进口贸易结构人力资本存量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
进口贸易、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被引量:9
2010年
进口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产品是发展中国家发挥后发优势、利用发达国家研发成果、实现技术进步的重要渠道,但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以及国外的研发也会对本国同类产品生产企业的发展带来较大的冲击。在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与国外研发之间的关系上,已有的研究存在争论。本文运用中国1985-2007年的数据,采用Johansen协整分析法及VEC模型对发达国家研究开发与中国技术进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内研发、贸易伙伴国的研发溢出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且将动态技术吸收能力纳入模型后,上述两变量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拉动力更强。
王孝成于津平
关键词:进口贸易国际技术溢出全要素生产率人力资本
中国制造业行业就业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本文通过建立影响中国就业的理论模型,运用有界协整方法和Granger因果检验法,对2001年第3季度至2007年第4季度间中国制造业各行业就业人数与人均实际资本存量、技术进步率和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1)从总体上看,人均实际资本存量对中国就业的影响力度最大,而实际汇率变动及技术变迁对就业的影响力度偏低;(2)人均实际资本存量、人民币实际汇率、技术进步对中国行业就业的影响力因行业不同而呈现出复杂的相关关系。为稳定就业,应根据不同产业制定和选择相应的政策措施。
王孝成于津平
关键词:技术进步人民币实际汇率就业率
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就业——基于内生劳动力供给模型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9
2010年
本文首先在个体跨期最优理论模型中引入内生劳动力供给因素,建立以中国就业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模型和相应的计量模型,然后运用Johansen协整分析法、Granger因果检验法及VEC模型探讨1985~2007年期间人民币实际汇率对中国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而言,人民币实际汇率贬值将促进中国就业,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则会抑制就业;而世界实际利率与中国就业显著正相关。在短期内,人民币汇率调整对就业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甚至会出现与长期关系相反的现象;世界实际利率与中国就业关系与长期相左。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王孝成
关键词:人民币实际汇率就业
共1页<1>
聚类工具0